張 春,王 倩,趙 偉
(1.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 通信部,北京 100190;2.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通信部,北京 100190)
責任編輯:任健男
伴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全景相機技術[1-3]也在突飛猛進,從最初的簡單單一的模式,逐漸朝著多元化、多層次化邁進。
本文以全景相機領域的專利申請為研究對象,結合該領域在國內的專利申請量、申請人、技術領域等內容,對全景相機領域的中國專利申請進行分析,以期為國內的企業和研究單位提供思路,為研究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在對全景相機領域中國專利申請進行檢索之后,共檢索出全景相機領域的中國專利申請794件,其中發明603件,實用新型191件。
專利申請量總體趨勢分析如圖1所示。2002年以前,該領域每年申請量僅為個位數。但從2006年開始,專利申請量開始出現逐年穩步遞增的態勢,可見國內外申請人對全景相機技術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景相機技術已經成為中國相機領域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各大國內外的企業、國內高校甚至個人都加大了對全景相機技術的研究力度,并增強了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全景相機領域中國專利申請主要由高校、國內的企業提出,專利申請人按數量排名依次是:浙江大學5件,泉州市上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4件,安徽景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件,上海大學3件,李懷驥3件,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3件,張國棟3件,王小光3件,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件,廈門三維視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件。而國外申請人在該領域的申請排名居后,例如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索尼株式會社、美國沙諾夫股份有限公司、聯邦德國塞隆納牙科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外知名企業,其申請量均僅為1件。由此可見,目前全景相機領域中國專利申請還處于群雄逐鹿的階段,尚未出現如微軟之于IT業、蘋果之于手機業等一家獨大的情況。
圖2的數據給出兩個方面的提示。第一方面,在全景相機領域國內申請人專利申請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國外申請人。這就清楚的給出一個提示,應當在國外申請人大舉進入中國專利市場之前,搶先在全景相機領域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21世紀的市場經濟,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競爭點就是專利。中國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應當抓住當前的大好時機,趁國外企業尚未在中國占領專利市場之時,加大自己的科研力度,增強產業化的強度,為開拓未來的市場打好堅實的基礎。第二方面,國內全景相機領域的申請主要還是高校,企業的申請數量不多。這一現象說明到目前全景相機領域的申請大多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尚未產業化。對于國內的企業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國內企業不妨與理論研究比較突出的高校聯手,將全景相機技術的理論產業化,既節省研發的精力,使得一些有價值的理論產業化市場化,也可以反過來推動理論的研究走的更深更遠。

通過對專利申請的國際專利分類號的歸納和總結,得出全景相機領域中國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G03B37/00(彩色攝影術,立體攝影術,全景攝影術,高速攝影術)、G03B17/00(濾光器,結構零部件,附件)、H04N7/00(電視系統)、H04N5/00(電視系統的零部件)、F16M11/00(用于器械或其上制品的作為支承的機臺或支架)等技術分支,如圖3所示。

國內企業若希望在未來的全景相機市場上分得一塊蛋糕,首先應提高專利保護的意識,加大對專利法及其相關知識的學習力度。第二,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不能僅僅局限于“有專利”的程度,還必須要達到高質量。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樣的專利申請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提供保護。第三,立足國際市場,組建專利池。專利池類似于專利聯盟,即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公司為了某種與專利有關的目的而組成聯盟,這些專利可以用于進行許可、防御,其本質上是技術在專利層面的一種聯合。然而需要提出的是,專利池是一種新生的事物,其機制還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在看到其中巨大利益的同時還應冷靜地看到其中潛在的風險。因為,風險永遠與機遇并存。
[1]陳輝,龍愛群,彭玉華.由未標定手持相機拍攝的圖片構造全景圖[J].計算機學報,2009(2):328-335.
[2]林暉.360°全景環攝數碼相機[J].照相機,2008(2):69-72.
[3]鄧穎娜,朱虹.構造多相機全景視圖實現有重疊區域的目標跟蹤[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09(2):189-192.
[4]張曉.國際專利池的結構及運作機理淺析[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2(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