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上海送變電工程公司員工在蘇州吳江市震澤鎮境內為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安裝設備。
當日,錦蘇線±8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江蘇段全線貫通。錦蘇線從四川錦屏至江蘇蘇南,長約2090公里,輸送容量720萬千瓦。錦蘇線建成后,可實現西南水電大規模送出,為后續的西電東送工程奠定基礎。

產學研合作是推動區域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的重要手段和必由途徑,在自主創新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大力打造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實施“五借戰略”,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有力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2011年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中,威海市及所轄市、區全部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單位。
一大堆建筑垃圾,經過兩臺大型器械粉碎、篩分,幾分鐘后,4種細粗不同的沙粒便從機器上滑落下來,堆在地上。“這些材料叫做骨料,可用來生產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12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旭龍公司再生資源建筑再利用綜合建設項目啟動儀式(演示會)現場,中國資源利用協會副秘書長王書文高興地說。
據介紹,該項目引進了德國的先進技術,科技含量高,屬國際先進,在國內剛剛起步,市場前景廣闊。
據測算,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我國每年僅施工建設所產生的建筑廢渣至少超過3億噸,約占垃圾總量的30%—40%。加上建筑裝修、拆遷、建材工業等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數量更加龐大。
平頂山市發改委副主任王璐說,僅平頂山市2010年前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就約200萬噸,5年可以填平當地的湛河。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個排放量現在還呈逐年增加趨勢,全國的增加比例達到8%左右。
這些建筑垃圾,在大部分城市沒有專業處理場地,不僅嚴重污染環境,還要占用大量土地堆放。
河南旭龍再生資源建筑再利用綜合建設項目,引進德國可移動式和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機,通過將廢棄物與土石分類、將廢棄物全部破碎到一定規格,制作成符合國家環保和質量要求的再生建筑材料,廣泛應用到筑路施工、地基基礎等方面。對于廢棄木材類建筑垃圾,可通過特殊工藝生產出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者造紙原料。項目總投資預計5.5億元,整個項目分為三期建設。
旭龍公司董事長朱玉龍說,堆積起來的建筑垃圾中,大的混凝土塊有1噸重,小的只有半個磚頭大,但無論大小,只要進了破碎機內,產出的就是符合各種需求的再生建筑材料。“一年能處理160萬噸建筑垃圾,生產40萬噸再生骨料,這些骨料能生產出1.28億塊道路磚,20萬立方有機土壤。”
陜西省政府12月28日相繼舉行“陜西省選派工程技術人員擔任中小企業首席工程師啟動大會”和“陜西省重大科技項目首席專家聘任儀式”,分別給百戶中小企業選派百名首席工程師,為22個重大科技項目選聘了首席專家。陜西省省長趙正永在啟動儀式上說:“這是陜西省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破解‘陜西現象’邁出的堅實一步。”
為持續落實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關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的決定》和貫徹全省科技大會精神,歲末之際,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等5部門聯合決定每年選派百名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百戶中小企業首席工程師并出臺了《陜西省選派工程技術人員擔任中小企業首席工程師管理辦法》,對首席工程師的選派條件、選派程序、激勵措施和支持政策等作出了詳細規定,以此促進全省科技人員合理流動,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到中小企業擔任首席工程師。今年是陜西省實施科技統籌創新工程的第一年,該省共組織實施了22個重大科技項目。為了加強對這些重大項目的技術指導和協調,加強對這些項目的行政管理,省科技廳決定對每一個重大項目選聘一名首席專家和一名行政負責人實行大項目首席專家和行政負責人雙負責制。
首批啟動選派了西安交通大學徐卓教授等100位科技人員擔任西安聯創超聲技術有限公司等100家中小企業首席工程師。其中,高校選派科技人員94位、院所選派科技人員4位、大中型企業選派科技人員2位;選派人員中高級職稱94位、中級職稱6位;涉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等8個專業領域;派駐企業100家。到中小企業擔任首席工程師的主要任務是積極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協助、指導和參與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入駐企業為首席工程師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派出首席工程師的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積極支持科技人員服務企業。
12月15日,福建省科協在福州舉行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暨中國科協會員日大會。大會表彰了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全省科協工作十類“十佳”單位、個人和項目,以及第十一屆福建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福建省委副書記陳文清出席大會并講話。
陳文清表示,全省各級科協組織要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這個主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科協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尊重科協的人民團體地位,支持科協組織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大力培養和造就科技人才,為他們建功立業搭建平臺、創造條件,營造科協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宣傳推廣科技創新的典型和經驗,讓全民的創造熱情和創新活力得到充分激發。
據福建省科協黨組書記葉順煌介紹,近年來,該省通過打造院士專家牌為增強創新體系服務、打造科普創新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服務、打造強勢學會牌為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服務、打造海峽特色牌為兩岸科技交流服務、打造重點群體牌為培養創新和實用人才服務五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全省科普事業的健康發展,成效顯著。
12月下旬,距離吐魯番市區30公里的紅柳園藝場附近的戈壁灘,堆放著大片大片火紅的辣椒,雖然已進入嚴冬,但這里仍然看不到冬日寒冷的跡象,陽光依然充足,地面沒有積雪。
在紅柳園藝場周圍的戈壁灘,到處可以看到一片片零零散散火紅的辣椒涼嗮場景,紅色辣椒與青色的戈壁沙灘形成了明顯對比。紅柳園藝場黨委書記李武說:“每到9月下旬來自各地的老板,用大貨車將辣椒拉來這里涼嗮,今年已有3800噸各種農產品經過涼嗮后,又裝車后拉走。”盡管天氣寒冷,紅柳園藝場七隊的周杰繼續當職工的帶頭人,他從9月底開始,組織閑暇的農場職工在涼嗮場開始做零工,每天幫助涼嗮辣椒的老板翻嗮辣椒,收入頗豐,多數農工每天收入都在150多元。他說:“這已經4年多了,閑暇季節與農場職工一起致富。”
近年來,隨著新疆南北疆辣椒產業的崛起,日漸帶動了下游辣椒的交易以及冬季的涼嗮的市場。每到冬季,來自新疆北部的沙灣縣、瑪納斯縣、吉木薩爾縣、以及南疆博湖、焉耆縣等地的辣椒源源不斷的拉在吐魯番紅柳園藝場附近涼嗮,有的老板在此涼嗮好后并直接交易了。園藝場黨委書記李武說“新疆沿天山一帶冬日時常降雪降霧,吐魯番的陽光也變得值錢,陽光是財富,吐魯番發展設施農業冬天可以節省成本,溫棚不用燒煤。農業牧業都享受到了陽光的好處。”“最初在這里涼嗮農作物的時間應該在6年前,起初是吉木薩爾縣的老板在這里涼嗮大蒜,每年快到秋季時候就有老板把大蒜拉來涼嗮,后來逐漸有人嗮紅棗、還有各種農作物種子等。經過六年的涼嗮,自然形成了一個千畝涼嗮場。”紅柳園藝場七隊隊長周杰告訴記者。如今這塊戈壁荒地不僅是涼嗮辣椒的基地,而且還有紅棗、葡萄干、各種農作物種子等,每年各地農戶利用這里的陽光使農產品自然晾干,對農產品的品質的到了保護。
記者了解到,涼嗮季節一開始,涼嗮場的卸車、檢干、翻嗮、裝袋、裝車這些工作就被當地農民干了。周杰說:“今年在紅柳園藝場就有幾百人在這個季節,幫助涼嗮場老板干活,目前已有65萬元裝進了農民的腰包。”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在嗮場涼嗮的農作物品種不斷增加,而且規模比往年逐漸龐大,園藝場書記李武說,目前形成的這個自然涼嗮場已經超過5000多畝。不僅僅是因為這里的陽光,還需要風,而這里的風恰當好處。
吐魯番被稱為火洲,全年日照時數3200小時,年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達270天,光熱條件優越氣候獨特。
以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戰略目標統領科技工作全局;圍繞利用環京津優勢把工作切入點放在擴大科技合作上;增強河北沿海地區發展的科技服務能力;通過解放思想這個“總開關”推動科技工作。
河北省科技廳廳長賈紅星在今天召開的河北省科技工作會議上明確了明年科技工作的重點。
為保證工作重點得到落實,河北省將從繼續把謀劃實施重大項目作為科技支撐調結構的重要抓手;按照打造行業“巨人”、企業“航母”的要求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培育科技型大集團、大公司;按照“一產抓特色”和“和諧河北”建設的要求,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領域科技創新;采取有力措施把科技開放合作落到實處;按照項目、基地、人才一體化要求,加強科技創新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等6個方面加強工作。
按照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一手抓優勢產業,培育一批“行業巨人”;一手抓強勢企業,打造一批“航空母艦”的要求,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方面,要重點抓好鋼鐵、裝備制造等產業技術升級。
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要在光伏、風電、生物醫藥、新一代通信、海洋經濟等優勢產業領域,著力完善產業技術鏈,引領創新發展。在拓寬現代服務業方面,加快用最新科技成果改造傳統服務業、發展新興服務業,推動服務業擴規模、上層次。
為了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領域科技創新,河北省把發展特色現代農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以加快特色農業新品種培育,加快特色增效技術集成創新,加快特色農業科技園區、基地建設,實施科技惠民服務行動為抓手,推動特色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科技惠民。
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把沿渤海和環京津地區打造成為富有活力的區域增長極的要求,河北將以更大的力度抓好科技大開放大合作,促進京津科技成果轉移到河北,為優勢地區加速崛起注入創新驅動力。
為此,將努力把環首都5個科技成果孵化園區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使其打造集“工作、生活、休閑”于一體的全球第四代科技園;強力推進與央企的科技合作、中關村園區的產業轉移對接。
在制定優惠科技政策、完善科技設施條件、提升產業承載功能上下功夫,爭取對接100家中關村大企業、大集團進駐河北,建設一批先進生產要素轉移的承接地;加快沿渤海區域產業創新服務體系建設。
著力提升曹妃甸新區、渤海新區和北戴河新區建設的科技支撐功能;加強與京津國家級科研院所和大學科技園等對接合作,深入推進科技招商行動,以建立產業科技合作平臺為重點任務,加快建設一批創新轉移基地,促進京津科技項目、人才、資金、信息等優質創新要素成建制向河北聚集,延長河北省的上下游產業技術鏈條,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據介紹,秉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河北省將從實際情況出發,聚集科技資源,加快創新突破。今后,在組織重大科技項目、實施重大科技工程、開展重大科技活動等方面,加強上下協調聯動,以形成更大合力。并強化項目、資金支持導向,進一步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80%以上的項目要由企業獨自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承擔,80%以上的科技資金要用于支持產業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