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煒東
(定西市安定區東方紅中學 甘肅 定西 743000)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往往忽視了能力的培養,事實上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能力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慢慢培養的、逐漸形成的,反過來能力的發展又促進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根據高考試題的要求,旨在測試考生對中學化學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所具有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同時考查考生初步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觀察與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要使各種不同的知識轉化為相應的能力,就必須進行能力的培養,沒有正確的知識就談不上轉化為能力的問題,沒有能力的培養,知識是不會自動轉化為能力的。,因此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著力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中學化學教學究竟應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培養能力的關鍵是什么?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思考的。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所謂能力和知識之間的關系失調,表現為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為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們,快點掌握,別偷懶!這樣的學生就好比沒有牙齒的人,他們被迫地把沒有咀嚼的食物囫圇吞咽下去,開始時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來,以至無論什么也不能吃了……。”這樣下去學生們就產生了厭學情緒。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而不給他們吃或讓他們吃不飽,等高中畢業后則學到的很少,以至于不能滿足他們繼續發展的需求。我們也知道能力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慢慢培養的、逐漸形成的,能力必須用正確的知識來豐富和指導。正確的知識通過訓練可以轉化為能力,能力又可以豐富正確的知識,二者結合起來就會產生新的飛躍,將書本上的知識變為真正的有用的自己的知識。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中,要求中學化學教學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五種能力也就是中學化學學科能力結構的五個基本要素。根據以上要求探討對幾種能力的理解:
2.1 認知能力(智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其中,記憶能力是前提,觀察能力是基礎,想象能力是中心環節,思維能力是核心。
2.2 實踐能力:指實踐中檢驗知識識記和運用知識的手段與方法即實驗能力能力。
2.3 創造能力:是能力發展的最高階段,是以一個人的全部知識為基礎,以一個人的全部能力為技術,根據一定的目的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新觀念、新辦法的能力。
例1:乙醛和銀氨溶液的反應常因條件控制不當,會出現黑色濁液,長時間沒有銀鏡析出或析出的銀鏡不均勻、發暗等現象,影響銀鏡反應的效果。某研究小組為了探究乙醛發生銀鏡反應的最佳條件,進行試驗得出以下數據:

根據以上數據回答問題:
(思維能力:能將化學信息,按題設情境抽象歸納,邏輯的統攝規律,通過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對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選擇)
(5)試管內壁的銀鏡因某酸洗滌,可以回收銀的溶液,你認為選用較好,理由是。
(思維能力、實驗能力:根據實驗試題要求,運用自己存儲的知識,設計或評價簡單實驗方案) 例2:有機物AC4H6O2可以發生聚合反應,在稀硫酸存在的條件下,生產B與C,B又在氫氧化銅作用下加熱生成C,已知R-CH=CHOH(烯醇)不穩定,很快轉化為R-CH2CHO,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
(主要考察自學能力:敏捷的接受試題所給新信息,然后與課內已學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總之,如果學生只會在課堂上聽、記教師所講的內容,則這位學生就象一部錄音機和錄像機,不僅學的知識死的,而且容易忘掉,所以必須干方百計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的能力要跟上去。這當然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先進的經驗,設定自己的教學方案,把以講教材、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為主的課題教學變為以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在培養學生各種學習品質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