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可能是受當軍人的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孩子,總喜歡在屋頂上躥來蹦去。家人本以為等他再長大些,可能就會安分下來。可直到上了中學,他的“好動”特性依舊沒有改變,反而愈演愈烈。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他在街頭遇見一起綁匪槍擊事件,他親眼看到兩名綁匪將一名眼看著就能逃掉的人質開槍打死。他發現被殺者當時只要稍微改變一下逃跑路線,奮力地跳過一個柵欄便能保住性命,若換成是他,他一定能做到。
這起街頭槍殺案很快被媒體報道了出來。當全城人都在譴責綁匪的兇殘時,他卻在思考另一個問題——人們在遭遇綁架勒索而且在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掌握一套高效脫逃方法。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專門研究和傳播脫逃術。為了演練,每到上學和放學時間,他都不坐校車,而是獨自穿街繞巷,像風一般地一路奔跑回家。放著既安全又舒服的校車不坐,他的這一怪異行為遭到了大家的嘲笑。
他卻沒有因此有絲毫的放棄,反而越來越癡迷,通過反復研究、學習和訓練,他終于得出他想要的結論——只要方法得當,任何人都能在城市里的任何一個角落實現自由奔跑。
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在逃跑時會受傷,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奔跑和落地的方法。當然,還需要運用一些物理原理,在奔跑時掌握好距離、速度和著力點的方式,為了再懂一些中國武術,他還專門去中國武當山拜師學藝一年。執著終于換來了最后的成功。通過六年多的探索,他能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在城市街頭像風一般地自由奔跑、跳躍,躲過各種追擊和圍捕。不錯,他就是城市忍者、自由奔跑者、跑酷運動的創始人——法國人大衛·貝爾。
今天,大衛·貝爾所創立的這項跑酷運動已經在全歐洲的青少年中風靡開來,由他創立的“跑酷技藝訓練營”受到青少年的極大喜歡。更讓大衛·貝爾沒有想到的是,他還受到法國電影公司的邀請,正式進入演藝圈,先后在有眾多驚險刺激的跑酷鏡頭的系列電影中,擔當男一號和跑酷的動作指導。
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人們就學會了奔跑,但是,誰能像大衛·貝爾這樣,從奔跑中獲益無限。難道僅僅只是因為其他人選擇的奔跑地點不夠酷,不夠吸引人嗎?如果是,那么,你的奔跑地點選對了嗎?
劉振摘自《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