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義
神華準能大準鐵路公司車輛段,內蒙古鄂爾多斯 010300
隨著鐵路的高速發展以及貨運量的迅猛增長,鐵路貨車車輛的技術質量狀態要求必須保持正常。因此,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質量保安全”思想,對車輛進行必要的、適時可靠的維修工作于鐵路運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對于保持鐵路運輸連續正常的工作意義重大。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對保證車輛的安全運行發揮了一些積極作用,隨著檢修實踐和經驗的積累,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日益暴露出不少弊端,維修不足、維修過剩的現象普遍存在,不但安全性缺乏保證,還極大地影響了鐵路的運輸效率及效益。因此,對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通過比較分析國內外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的發展現狀,闡述了車輛檢修制度中檢修原則的確定需要考慮的因素、依據以及現行的修理方式,深入地探討了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的完善。
在車輛的運用中,制造與檢修并存;運用是目的,但同時必然會造成磨損。磨損不斷積累的結果是向檢修過程轉化。檢修工作必須依據車輛具體的磨損狀態進行,先檢查磨損后修復磨損,兩者緊密相關。車輛檢修制度的基本原則在確立下來的時候,必須考慮車輛質量的可靠性和檢修的計劃性與經濟性等3方面的因素。
1.1.1 以質量的可靠性為前提
作為鐵路主要的移動設備,車輛擔負著運輸客、貨的重大任務,為確保大動脈暢通無礙、安全正點,必須在車輛的質量上嚴格把關。否則,車輛頻繁地發生熱軸、斷軸、臨修,勢必擾亂鐵路的運輸秩序和運輸效益。
1.1.2 保持較強的計劃性
鐵路運輸車輛為高度集中和統一指揮的聯動機,其計劃性非常強,相關運用部門定要按列車的運行圖及時提供質量穩定的車輛。這也賦予了車輛的檢修工作較強的計劃性,要求檢修的車輛按時扣修、交車,確保運輸的暢通和安全。
1.1.3 符合較好的經濟性
車輛檢修原則的確定應具有較好的經濟性。經濟效益是確定車輛的檢修原則應當考慮到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下鐵路面臨經營與發展的雙重壓力下,更要盡量降低燃料、材料等成本,努力提高勞動效率,大力推進技術更新改造,綜合降低修理費用。
修理方式構成了車輛檢修制度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主要分為3種:預防修、狀態修和事后修。1)預防修:屬于強制性修理方式,只要預修的規定時間一到,不管技術狀態怎樣,都要按照規定進行修理工作,這樣很好掌握修理時機與修理計劃,也方便、明確地組織管理工作;2)狀態修:按照車輛實際技術狀態確定修理時機,它不規定車輛修理的時間和拆卸分解范圍,在檢查、測試了其技術狀態之后才確定最佳的修理時機,這種按需修理方式促進了車輛工作能力的充分發揮,提高了運用效率,降低了修理工作量,減少了人為失誤;3)事后修:車輛事故發生后進行修理,沒有控制修理時機,在實踐中,某些部件、零件就算發生故障也不會影響安全使用,造成惡果,或是故障很小,做事后修理反而更經濟更合理。綜上,這3種修理方式各有利弊,詳情見表1。

表1
然而,一種良好的檢修制度不能只是單一的某個修理方式,只看到某種修理方式的優越性而替代其它所有的修理方式,因此,在實踐中的車輛修理需要綜合這3種修理方式,有重點有主次、有層次、有目的地進行分配,實踐出真知,所以必須借鑒以往大量的修理實踐,依據安全可靠性、經濟性原則,根據零部件重要程度,產生的故障模式、故障后果,以及檢查判斷難易程度等綜合分析,做出正確恰當的選擇。例如,針對車輛故障模式是磨損型以及很難檢查判斷技術情況的零部件(像車鉤、制動機、電子組件)應當采取計劃性地預防修方式,定期檢查確保行車安全;對主要功能部件(像緩沖器、閘調器)以及偶然發生故障的關鍵零部件應當采取狀態檢修方式;事后修則適用于不重要的部件以及事故后不危及安全行車的部件。
鐵路運輸業的發展蒸蒸日上以及科技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已經開始普遍關注鐵路車輛修理的綜合效益,即使費用再小,也希望實現最高的運行可靠程度和使用效率。隨著舊的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中采取的檢修方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當前鐵路運輸業的發展要求,改革的力量必然破繭而出。因此,全世界各國均致力于潛心研究更為科學和合理的維修方法、維修制度。
顯然,當前我國實行的貨車檢修制度距離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鐵路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舊貨車檢修制度的修訂工作必須提到議程上來。這項復雜的課題若缺乏專門的調研和試驗工作,很難獲得最佳的經濟效果。由此,一方面借鑒國外的客貨車檢修經驗,另一方面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完美結合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2.1.1 美國
美國對鐵路車輛最早實行狀態檢修,主要按照車輛的狀態與運用情況決定修理時機、修理方式、維修頻率,并有相關文件詳細規定了諸多維修問題,還包括具體的車輛設計制造、各部缺陷以及實際的測量標準。狀態修的執行是在車輛每次到車站后,進修人員都要檢查,一旦發現故障,便現場或甩車進行維修。一般不采取定期檢修,除去那些貨運專列和個別的專用車。車輛檢修技術的診斷手段比較可靠,保證車輛運用技術狀態的同時,有效延長檢修周期,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2.1.2 德國
作為世界上鐵路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德國具備較強的客貨運輸能力,它主要采取周期修理制度即以計劃修為主、狀態修為輔,修理周期按照走行公里數確定,同時規定年限。
2.1.3 日本
車輛的修理主要實行計劃預防修,規定各種檢修級別相對應的檢修周期與走行公里數,輔以臨時的狀態修和事后修。
2.1.4 印度
經濟基礎及人口條件與我國比較相似,我們可以更好地進行研究參考。而國營鐵路的車輛制造水平較低,性能較差,因此,在計劃預防修基礎上開始改革維修制度,逐步轉變為狀態修以及主要零部件的集中修,值得我們學習。總之,目前幾乎世界上不少國家實行車輛的計劃預防檢修制,但為了進一步提高鐵路運輸的經濟性和安全性,以美國為首實行的車輛的實際狀態檢修克服了計劃預防檢修的弊端,正在被推廣。因此,車輛檢修制度向更為經濟合理的狀態修制的過渡是科技發展促使檢修工作越發科學合理的必然結果。
我國鐵路也是近幾年才在車輛的檢修工作上試行狀態修。從分析國外幾個國家采取的鐵路貨車檢修周期、檢修方式、發展方向看,結合我國具體的實際情況,我國的車輛檢修制度應當朝狀態修轉化。德國某些客車的使用條件同我國相似,加上檢修制度比較合理,宜用來參考借鑒制訂我國的客車檢修制度;在朝狀態修過渡期間要吸取美國等一些國家取得的經驗和教訓。我國主要采取計劃預防修的檢修制度,同國外相比,檢修周期短,修理頻率過高,對此,唯有大力提升車輛的基礎質量方能延長檢修周期,并且實行檢修時間間隔和走行公里數并存的檢修制度,兩者相互協調和制約,真正保證其技術質量;沒有限制車輛的使用壽命,出現無限循環修理現象,對此,需規定其經濟使用壽命,增進車輛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安全可靠性。
通過對國外車輛檢修制度進行細致的研究,全面總結我國檢修制度存在的種種不足,可以看出對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實施改革勢在必行,并且狀態檢修制度的推廣是我國鐵路車輛檢修正要努力發展的方向。隨著我國對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大量應用,鐵路貨車車輛在技術性能上有了大幅提高,其整體安全性能也有了質的飛躍。伴隨現代檢測與檢修手段應用,我國車輛的檢修機械化程度提高的同時,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統也隨之建立起來,安全、可靠作為車輛檢修制度兩項基本原則,它對產品安全性、使用和檢修周期的確定均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車輛檢修制度中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檢修的經濟性,在向狀態檢修的過渡轉變過程中,車輛及部件使用壽命的合理確定,設備的及時更新,都有助于降低修理周期和費用。
綜上,我國鐵路貨車車輛檢修制度的改革與修理效益的提高應抓好幾項工作:1)提高車輛的基礎質量是首要問題;2)應用將計算機信息系統來完善車輛檢修,實現對其進行現代化的全路網絡管理,把車輛具體的技術狀態和運用、檢修情況,以及主要零部件壽命管理情況全部納入網絡管理范圍,對其進行追蹤管理,車輛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有效支撐主要零部件實施狀態檢修;3)逐步擴大狀態檢修的應用范圍以及不斷完善與之相配套的修管制度,將“造、修、配”科學合理地聯系起來;4)配件供應渠道充足、暢通;5)對可靠性、價值工程進行系統研究,理論結合實踐促進狀態修管理體制帶來更大的綜合效益??傊?,對車輛的檢修制度進行制訂和改革是一個綜合性的關鍵課題,我們在實施的時候務必做到先統籌規劃、再分步實施,并積極進行試點。并且謹記車輛檢修方式和檢修制度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管理和技術手段的提高而完善。
[1]段建奎.鐵路貨車車輛修理制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
[2]林文鋒.利用信息技術推動鐵路貨車檢修制度改革的探討[J].鐵道車輛,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