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亮,許 萍,李 平,徐春燕,程瑞琴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南昌 330002)
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是多種細胞因子參與的疾病,細胞因子在其病理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發作時通過一系列互相連鎖的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合成及分泌紊亂,主要是由于TH0向TH1與TH2細胞分化失衡所致,表現為TH1分泌減少,TH2分泌亢進[1-2]。 2010年 4月至 2011年 4月,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對60例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患者行粉塵螨滴劑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選擇在本科進行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治療的輕、中度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患者60例,均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治療指南 》[3]及《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2008》[4]標準。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齡4~61歲,平均21.2歲,病程1~53年。其中過敏性鼻炎30例(過敏性鼻炎組),哮喘30例(哮喘組)。過敏性鼻炎臨床表現: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癥狀,可伴有眼癢、結膜充血等眼部癥狀;支氣管哮喘臨床表現: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或發作性胸悶和咳嗽。均排除呼吸道發熱性感染、嚴重的急慢性病、炎癥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病、肺結核活動期、同時服用β受體阻滯劑或ACE抑制劑,心、腎功能不全及精神病病史者。另采集30例無鼻炎、哮喘及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正常人為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58歲,平均22.7歲。各組性別、年齡、誘發因素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可比性。
1.2.1 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治療前對哮喘組、過敏性鼻炎組的患者行粉塵螨皮膚過敏原實驗,按照敏篩定量過敏原檢測系統進行操作,并收集保存靜脈血標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各組患者靜脈血中IL-2、IL-6水平。
1.2.2 治療方法
對哮喘組、過敏性鼻炎組給予粉塵螨滴劑(浙江我武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號:200902002;2號:200911003;3 號:200903002;4 號:200909014;5 號:200909007)舌下免疫治療:選擇在過敏癥狀最輕微時開始治療,將粉塵螨滴劑滴于舌下,含1~3 min后吞服,1次·d-1,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用藥,一般選擇早飯前用藥,若用藥后出現疲勞癥狀,則將用藥時間改為晚上。遞增量為粉塵螨滴劑1、2、3號(表1);維持量:14歲以下者用粉塵螨滴劑4號 (第4周起),14歲以上者用粉塵螨滴劑5號 (第6周起),1次·d-1,每次2滴,療程為1年。1年后再次檢測各組靜脈血中IL-2、IL-6水平的變化。

表1 粉塵螨滴劑遞增量的用法
運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樣本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自身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1個療程治療后哮喘組、過敏性鼻炎組血清IL-2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增高,IL-6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各組血清IL-2、IL-6水平變化的比較 x±s
臨床上已證實脫敏治療可顯著改善呼吸道過敏癥的出現,減輕哮喘及血管性水腫的癥狀,減少藥物使用,顯著降低變應原特異性氣道高反應性及改善肺功能[5-8]。作為一種病因性治療手段,已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所認識及應用。粉塵螨滴劑是一種SLIT制劑,它適用于粉塵螨過敏的患者,相對于皮下注射療法,舌下含服更安全,不良反應輕微,治療過程中未發現嚴重的全身不良反應及過敏性休克,可長期進行脫敏治療。該方法尤其適用于兒童,一方面用藥方便,給藥方式溫和,另一方面可避免長期化學藥物如激素、抗生素等應用造成的不良影響,特別是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
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等,是多種細胞因子參與的疾病,細胞因子在其病理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的研究[9]顯示: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均參與過敏性鼻炎及哮喘的發病。細胞免疫失衡與炎性介質的過度釋放關系密切,T淋巴細胞亞群Th1、Th2的表達變化能夠調節機體的免疫能力及疾病過程中炎性介質的釋放,同呼吸道變應性疾病的發病密切相關[10]。發作時通過一系列互相連鎖的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合成及分泌紊亂,主要是由于TH0向Th1與Th2細胞分化失衡所致。在此過程中,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前列腺素E2(PGE2)增多和抗原遞呈型比例升高,促進Th1向Th2分化,并使TH2受抗原過度刺激而大量增殖。TH1細胞主要分泌IL-1、IL-2等細胞因子,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6等細胞因子,故通過檢測血中IL-2、IL-6水平可以間接反映出Th1/Th2平衡的變化。
本研究著重研究特異性免疫治療對Th1/Th2系統平衡的調控。研究結果表明:粉塵螨滴劑可使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顯降低,而IL-2水平顯著增高,說明脫敏治療使變應原特異性應答從Th2轉移到Th1,調節了Th1/Th2細胞之間的平衡,從而降低了呼吸道對變應原的特異性反應,提高其反應閾值,減少了炎性細胞的浸潤,抑制了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炎癥的發生與惡化。本研究還發現,經過1年粉塵螨滴劑治療以后,Th1/Th2平衡失調有所糾正,但較正常人(對照組)而言,Th1/Th2失衡仍然存在,說明SLIT治療一般應堅持3~5年,這樣可以使體內Th1細胞因子保持在高水平及Th2細胞因子保持在持續低水平狀態,以達到呼吸道變應性疾病的病因治療和病因預防的雙重作用。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30-1743.
[2] 蔡柏薔,李龍蕓.協和呼吸病學[M].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1115-1159.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977-978.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5] 王凱萍,王祥,殷凱生.塵螨變應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療過敏性哮喘[J].南京軍醫學院學報,2003,25(4):237-239.
[6] Cosmi L,Santarlasci V,Angeli R,et al.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with dermatophagoides monomeric allergoid down-regulates allergen-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and increases both interferon-gamma-and interleukin-10-production[J].Clin Exp Allergy,2006,36(3):261-272.
[7] Stevenson D D.Aspirin sensitivity and desensitization for asthma and sinusitis[J].Current Allergy Asthma Reports,2009,9(2):155-163.
[8] Blumberga G,Groes L,Dahl R.SQ-standardized house dust mite immunotherapy as an immunomodulatory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sthma[J].Allergy,2011,66(2):175-185.
[9] 梁紅,譚平.哮喘患者 Th1/Th2細胞因子水平變化[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6,10(11):1350-1352.
[10] Zhao Y,Yang J,Gao Y D.Altered expressions of helper T cell(Th)1,Th2,and Th17 cytokines in CD8(+)and gammadelta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asthma [J].J Asth-ma,2011,48(5):42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