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閣亭

1988年,只有16歲的鄭秀文身著一襲黑衣載歌載舞,在香港第七屆歌唱大賽中脫穎而出。進入娛樂圈的她經歷了高潮與低谷,承受著沉重的愛與痛,從胖妹變成骨感美女。人們傳唱她的歌曲,分享她的影片,效仿她的衣著。2004年,當年的胖妹已成為娛樂圈的百變天后,她的唱片銷量突破1000萬張,同時她還成為港片慘淡時期的票房保證,與劉德華合作的電影《孤男寡女》更是創下當年票房紀錄。
但是,鄭秀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完美情結,無論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2005年,她接拍了由著名作家王安憶的《長恨歌》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拍攝過程中,因劇情需要,她不得不猛吃增肥,導致腮腺炎暴病一場。后來病愈返回片場,因要重現少女時期的王琦瑤,又必須在短時間內瘋狂節食和運動。鄭秀文只好完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意志來迎接挑戰,拍完戲,回到香港,鄭秀文發現自己患上了憂郁癥,整天只想一個人待著,不敢開窗,不敢照鏡子,不關注外界……
就像盲人在黑暗中慢慢摸索一樣,自閉期間,鄭秀文也一樣一樣試著尋找為心靈療傷的藥,讓心靈走出陰郁的良藥。幸運的是,一年后,她找到了,那就是繪畫。在畫畫過程中,她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完美,把手交給心靈。慢慢地,鄭秀文越畫越好,自信的力量也開始穿越陰霾。
康復過程中的鄭秀文通過在香港《明報周刊》上的一個小專欄與外界交流。這些畫作全部由手繪而成,色彩鮮艷,想象力大膽,構圖離奇,居然頗有大師風范。畫作一經刊登,立刻引得粉絲的追捧,大家開始驚訝于“樂壇天后”竟然在作畫方面有如此才氣。
在自己的新書《值得》中,鄭秀文反思了自己昔日的“完美情結”:“完美”一詞是不設上限的,完美之后永遠“有更完美的”,永遠“可以再更完美”。這個就是完美“有趣”的地方。同時,也是完美“毀人”的地方。追求完美可以使人沉溺于完美。我承認我既是完美主義的擁戴者,同時亦是完美主義之下的受害者。
《值得》收錄了鄭秀文的數十幅畫作,“都是憂郁最嚴重時的作品,在最痛苦的那段時期,我把這些情緒都變成了圖畫”。《值得》在香港上市時幾度脫銷,半年間加印14次,連續五周占據文學書籍銷售榜第一名。
畫畫治好了鄭秀文的憂郁癥,讓她學會了接受世界和命運的不完美,讓她選擇了聽從內心的聲音,讓她重拾昔日的自信。最近,做客鳳凰衛視《魯豫有約》,剛剛邁入不惑之年的鄭秀文面露從容的笑容?!爱斈辏以跇穳杂谐删停鋵嵞菚r我從來沒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我習慣活在一堆價值觀中,以為成就越大,自我存在的價值就越高。當我擁有很多人渴求的東西,我卻發現我內心一無所有。最終我決定暫停這場永無止境的追求,放下一手建立十多年的事業,我想看看我的生命還剩下什么。”節目現場,鄭秀文細細講述了自己如何因為追求成功和優秀而漸漸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又是如何在信仰的帶領下,一步步找回生命的價值,走出陰霾,尋回快樂。
“年紀越長,我越發覺得不要生活得太過完美,我生命中某些時期可能活得太過認真,所以不快樂。憂郁是一場試煉,在這場試煉里,我所得到的,遠比所受的痛苦更值得記住。對于苦難,我有了嶄新的體會。我真的要感謝畫畫,它是最適合我的一味良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