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鳳剛
近日,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就科學人才觀提出了“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題”。筆者認為,縣鄉人才工作的重頭戲就是用好用活農村實用人才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首先,要把農村實用人才聚集在黨組織周圍。目前,很多地方對農村實用人才存在模糊認識,認為只有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是人才,忽視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甚至很多鄉土能人、田秀才都不知道自己是人才。這就要求組織部門在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中要看高一點、看遠一點,順應時代要求打破傳統的人才開發觀,將那些農村中的科技示范骨干、農產品種植養殖致富帶頭人、具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等各類人才納入組織視野,不僅要肯定他們的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人才,更要給予他們組織上的關愛,增強他們的歸屬感,使他們緊密地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其次,整合力量,抓實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育才的核心就是要讓農村實用人才增長新知識、學會新技術、跟上新形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一方面,組織部門要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發揮好牽頭抓總的作用,加強與黨校、農發局、人社局等與人才工作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使其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增強人才工作的整體合力。另一方面,要對實用人才的專業分工、企業規模、負責部門等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實現人才分級歸口培養,在各行各業樹立典型標桿,充分發揮他們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輻射作用,帶領更多的農民創業致富。同時,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靠單一的普惠制培訓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們要通過高校學堂、網絡課堂、田間講堂及項目跟進相結合的組團式培養,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的實用人才培養鏈,加快各類農村實用人才成長。
第三,搭建平臺,盤活農村實用人才資源。對農村實用人才創辦的企業,要提供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幫助他們創業致富。在項目申報上要優先立項,在稅收、信貸、金融等方面要按政策規定給予優先支持,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要集中向縣級龍頭企業傾斜,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強,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在此基礎上,組織部門還要依托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推廣“黨組織+專家+合作社+實用人才”的組織化培養利用模式,引導同行業的實用人才搞好聯合經營,發揮群體優勢,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