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古土
美國偶像
攝影·文/古土




2011年秋末冬初,我首次踏上了美國的土地。此前,我只是讀過一些關于美國的書,深知自己的孤陋寡聞,去美國只是想驗證一些自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我的想法很簡單: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就看這個國家的人民崇拜什么就知道了。走遍東西部,我始終沒有放棄觀察,于是就有了這一組照片。
我們知道,美國文化以個人主義為核心。這個“個人主義”常常被我們誤解為利己主義,其實不然。它是相信個人尊嚴高于一切的價值體系,按著名學者羅伯特·貝拉的說法就是“為自己思考,為自己判斷,為自己決策,按自己認為的適當方式生活”。很難想象,在這樣的一個國度,還有人崇拜誰。但我發現,我錯了。
美國人真誠地敬仰那些為捍衛自己這種權利做出貢獻的人,也尊敬那些在體現自我價值實現精神的人,還坦誠地崇拜那些擁有財富、智慧、美德或者美貌的普通人。這些成為美國人的信仰體系的一部分。這些價值觀把“尊敬別人”和“渴望得到尊敬”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自由情緒”和“宗教情緒”之間的和諧。
不僅如此,似乎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和連篇累牘的說教,但美國人一代代傳遞著“父輩的旗幟”,不斷地發掘傳統英雄身上的閃光點,使之在國內家喻戶曉,直至揚名海外。
走了許多地方,在每一個城市的雕像下面都會見到“占領華爾街”的行動,這又讓我想起托克維爾的話:“美國之偉大不在于她比其他國家更為聰明,而在于她有更多能力修補自己犯下的錯誤?!毕Mf得對。
①


①關于朝鮮戰爭評價不一,我們僅看看美國人是怎么紀念陣亡者的??纯催@些雕塑,軍人個個神情緊張,空氣仿佛凝滯。一切的一切,只為告訴你:freedom is no free。②二戰時,獲知日本投降的美國水兵親吻身旁護士的照片《勝利日之吻》,被雕塑成這座七米多高的雕像。在一些情侶的諧趣模仿中,雕塑名已改為《無條件投降》。③作為公認的性感女神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號,瑪麗蓮·夢露之名流傳近半個世紀。④這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籃球運動員“魔術師”約翰遜的雕像。他用令人驚嘆的球藝徹底改變了籃球的面貌,使這項運動的觀賞性和競爭性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⑤在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和杰弗遜紀念堂之間,佇立著這樣一位非總統身份人士的雕像: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⑥雕像中的亞伯拉罕·林肯目光深邃,神情肅穆。他身后的墻上刻著那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其中那句“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當免于凋零”,也深深地刻在大理石上。⑦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里的一處草坪上,豎立著愛因斯坦的雕像,下面刻著他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⑧他出身貧寒,卻憑借勤奮成為美國精神的完美典范。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說過的一句“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他就是本杰明·富蘭克林。⑨喬治·華盛頓的雕像位于美國聯邦大廳國家紀念館門前。1789年,華盛頓在這里宣誓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第一任總統,這一事件具有劃時代意義。雕像栩栩如生,神采飛揚。⑩二戰中,美國著名演員鮑勃·霍普經常到美軍特別是海軍中演出,為戰爭中的官兵帶去歡笑。美國海軍為了銘記他的功績,在圣迭戈海軍基地用雕塑再現了當年他演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