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沅陵縣農機局 侯章友

沅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全縣總面積5852km2,水田面積2.83萬hm2(42.5萬畝)。轄23個鄉鎮、65萬人,是湖南省縣級轄區版圖面積最大縣。2006年開始,縣農機部門把推進山區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發展最為工作重點,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2011年底,全縣插秧機保有量112臺、育秧流水線46臺;2012年,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共推廣插秧機132臺,插秧機保有量達308臺;新建135hm2的機插秧示范點8個;新建1280m2的標準化育秧大棚2個,目前全縣消除了機插秧空白鄉鎮。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農業副縣長任組長,財政、農業、農機、科技等縣直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領導小組,縣農機局長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二是制訂工作規劃。出臺了《沅陵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實施意見》,根據機插秧作業條件,將全縣23個鄉鎮科學地劃分為三個類別,并按照不同的類別下達了3年內必須完成的插秧機推廣臺數、機插秧面積、機插秧水平等任務指標。同時,明確鄉鎮長為機插秧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求各鄉鎮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規劃,將任務指標分解到村、到組、到戶,層層落實職責。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將機插秧工作納入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的農村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重要內容,對鄉鎮資金投入、插秧機推廣、機插秧面積、機插秧水平等考核指標進行細化和量化,并推行行政問責制,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沅陵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出臺并完善相關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確保育插秧機械化在山區的發展。一是在經費投入上予以傾斜。明確規定,對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經費逐年遞增,優先確保資金投入。二是在補貼政策上予以傾斜。優先滿足插秧機的購置補貼。今年用于插秧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121萬,占補貼額度的27%。縣財政對購置乘坐式高速插秧機、四行步進式插秧機、兩行插秧機和育秧播種全自動流水線設備的農戶,由縣財政每臺分別累加補貼9000元、3000元、2000元、3000元;對新建標準工廠化自動育秧大棚(1280m2)、新建標準鋼架簡易育秧大棚(180 m2)的農戶,由縣財政每個分別累加補貼2萬元、1000元;對機械化插秧面積達到要求的農戶,由縣財政每畝累加補貼10元。三是在獎勵政策上予以傾斜。推行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獎勵制,在年度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在水稻育插秧技術推廣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進行表彰獎勵,有效地激發了群眾參與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積極性。
一是突出示范帶動。突出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縣分區域建立了8個水稻機插秧示范片,定期在示范片舉辦高標準機插秧現場演示會,做到把最先進的機插秧技術、最先進的機具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全縣已成功在楠木鋪利民農機合作社試用了育秧基質肥,扶持建立了首個全自動化育秧工廠。二是強化技術服務,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縣組建了一支由23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隊伍,具體指導鄉鎮的水稻育秧技術、插秧機操作技術,插秧機推廣、維修及保養,示范點建設,機插秧面積落實,相關數據、文字、圖像的采集等工作,隨時處理農戶在機插秧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三是開展技術培訓,強化“一對一”技術指導。做到在配送插秧機具時,由專業技術人員重點講解機械的操作使用及育秧的時節、技術要領等相關知識,確保農戶都能單獨操作機械。強化集中理論培訓及入戶操作培訓。劃分責任片區,由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農戶如何使用機械,全縣已培育機插秧操作手860余名。三是全程跟蹤服務。在育秧、插秧過程中,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全程跟蹤服務,確保機插秧農戶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操作,既確保了施工質量,又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