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0052)
進入二十一世紀,伴隨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飛躍,制造業、工業遇到了新的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研究新的制造技術、新型的制造模式等。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制造業、金融業、商業等各種行業都有應用,進行管理和決策。制造業在這方面的應用又區別于其他行業,它需要解決生產過程和控制方面的問題。DCS系統是制造業計算機信息管理的一個基本模式。DCS即集散控制系統,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的管理思想。DCS利用操作站管理、操作、監視整個過程,用控制站分散控制各過程。提高工業、制造業的產品質量、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集散控制系統主要對象是大型的工業、制造業生產等,從綜合自動化方向考慮,研發原則為分解和協調,其核心是微處理器,并結合控制技術、通信和顯示技術的一種新型控制系統。一個典型的DCS結構分為不同的四層:
現場級:主要設備是傳感器、執行器、變送器等。位于被控生產的附近,將物理量轉化成電信號。
控制級:分成數據采集站和過程控制站。負責接收現場設備送來的信號,經過計算和轉換后,發回現場執行。兩者的區別是數據采集站無法直接實現控制功能。
監控級:觀察生產過程的運行,讀取數值、調整設定值、操作設備;歸類、整理、打印報表等;監督控制生產過程。
管理級:監測運行狀況,預測未知情況,輔助管理人員決策,實現規劃目標。
DCS具有許多優良特性,連接方式靈活,內容多樣,危險和功能分散:
集中監控:主要是監視任務,并具備一定管理功能。配備齊全的設備,還有良好的用戶界面,能夠實現高級控制、質量評估。
分散控制:除了將控制分散,還包括人員、地區、設備、功能等分散,可以將危險分散降低,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系統開放性:包括可移植性、互操作性、適宜性、可用性。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產品應用、變換更方便。
本文DCS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上位機采用SUPCON JX-300,主要組成包括工程師站、操作站、控制站和過程控制網絡等。其中通信網絡結構是一個三層網絡,上層為信息管理網,TCP/IP的以太網,連接至各部門,實現全部的管理通信。中間是過程控制層,稱作SCnet II。連接網絡其他部分,實現信息傳輸。底層是控制站內部,指揮式令牌網,轉發協議,是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圖1 DCS系統結構圖
信息管理網利用MFS上安裝雙重網絡接口,將企業信息管理網和中間層Scnet II進行橋接,獲取JX-300系統的運行信息和過程參數,同時向下傳送上層管理的調度指令和相關的指導信息。采用大型數據庫,實現決策、統計、調度等。
2.1.1 Scnet II網
雙高速冗余以太網SCnet II。它直接連接系統的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師站等,傳送過程利用它控制實時信息通道,自動化、可靠性很高,SCnet II還能連接上層信息管理網或其他設備。
SCnet II網絡系統是在10base Ethernet上開發的,都是采用以太網控制器做為各個節點的通訊接口,傳輸符合TCP/IP和UDP/IP協議。
SCnet II網絡采用如圖2的雙重化冗余結構,根據圖中所示,如果任何一條通訊線發生故障,并不影響網絡的數據傳輸問題。

圖2 SCnet II網絡的雙重化冗余結構
2.1.2 SBUS總線
主要負責主控制卡、數據轉發卡和I/0卡的信息交換。
SBUS總線一共分成兩層:
第一層現場總線,物理上在控制站的I/O機籠間,主要負責信息交換,連接主控制卡和數據轉發卡。
第二層SBUS-S1網絡。位于各I/0機籠內,連接數據轉發卡和各塊I/O卡件的信息交換任務。
硬件包括顯示器、IPC、SCnet II網卡、專用鍵盤和打印機等。工程師站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站的大致相同,軟件配置上稍微有所區別,工程師站安裝了操作、監視、系統組態、維護等軟件。
直接連接現場的I/O單元,對整個生產過程實時監控。通過硬件和軟件配置的不同構成不同的結構,包括邏輯控制站、數據采集站等。控制站的核心是主控制卡,通過高速網絡實現信號I/O。同時完成數據采集、控制和各種算法。
DCS系統具有復雜性和通用性,使得現場有許多功能和參數要由用戶設定。將用戶為系統設定各項參數的操作成為“系統組態”。本文選用的監控軟件為SCKey組態軟件,界面友好、支持各種控制方案。圖3為組態設計流程圖:

圖3 組態設計流程圖
JX-300系統最多15個控制站,IP地址范圍2~31,控制站包括相互冗余的兩塊主控制卡,每一塊使用不同的網絡碼,IP不能重復。地址和主控卡硬件的跳線地址匹配。操作站(工程師站)最多能有32組,每個站有兩塊冗余的網卡,它們享用一個IP,但是網絡碼不同,IP也是統一編排,不能重復。控制站的網絡節點可擴展,其總線結構也能擴展I/O卡件。I/O組態包括數據轉發卡、I/O卡件、信號點的設置。
系統I/O組態完成后,就要用控制方案來對實現信號和要求的控制??刂平M態分為常規和自定義控制方案,本文選擇自定義控制方案中的圖形編程方式實現控制功能。工作原理是模擬量輸入信號的測量值進入回路,根據質量碼信息判斷是否有報警,再根據給定值切換開關狀態選擇同路的外給定或內給定,外給定,則同路給定值ESV成員的值;內給定,則取SV成員值或監控畫面回路中SV值,同時得到偏差值SV—PV,若超出偏差報警限則報警。若需要輸入補償,則利用JA引腳實現,補償后信號將用PID參數調節;如果有輸出補償,通過輸出引腳完成。PID調節和補償在回路投自動的情況下完成。即開關swAM調制ON,若跟蹤開關swTV為OFF,回路MV引腳MV引出。如果swAMOFF.即手動控制時操作員可手動調節MV。若swTV為ON,則MV直接輸出TV引腳的值。
本文選用了SUPCON JX-300X的DCS系統來設計實現對工業、制造業自動化控制技術,設計和實現了系統的硬件和組態設計。系統具有良好的自動化程度、管理水平強、提高生產率,便于管理層監督和控制生產過程。DCS技術在各類行業的自動化控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對其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成熟,將不斷完善和廣泛應用。
[1] 何楊歡. OPC技術在DCS數據采集系統中的應用[J], 化工進展, 2006(12): 1496-1498.
[2] 高軍禮, 盧卓權. 步進電機一體化控制系統的設計[J]. 微計算機信息, 2007, 4-1: 69-70.
[3] 陳顯枝, 陳沖, 林蔚, 吳星. 基于OPC 技術的DCS 信息集成系統[J], 福州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6(5): 67-68.
[4] 王常力, 羅安. 集散型控制系統的選型與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5] 白焰, 吳鴻, 楊國田. 分散控制系統與現場總線控制系統[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1: 22-102.
[6] 鄧旭東. 分散控制系統的電氣控制技術的研究和開發[J].四川電力技術, 2003, 1(5): 11-12.
[7] 王樹青, 趙鵬程. 集散型計算機控制系統[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