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宋 潔
“他在學術上尋突破,成為系統科學理論與應用相互促進的拓荒者;他在管理中闖新路,是辦學規模與教學質量、學科建設協調發展的倡導人;上萬個日夜,無數滴汗水,他的人生在系統科學這條科研之路上不斷升華。”這是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活動組委會給予陳潮填教授的評價。
癡心科研,熱愛教育,陳潮填教授用辛勤的付出與求真的實踐,成就了他在多個方面的卓越影響力。
提起系統科學,陳潮填目光里滿是神采。他告訴記者,“系統科學包括系統理論和系統工程兩部分,前者側重理論,后者側重應用。它就像一座用金子建成的寶塔,價值巨大,但這一寶塔尚未完全定型,需要各個領域的學者挖出或找出各種適合于其他領域的真金來構筑和點綴。”多年來,他在科研、教學與管理實踐中逐步悟出系統科學的真諦,并在諸多方面取得具有開創性的成果。
陳潮填與系統科學的緣分始于1982年初。當時,即將從華南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的陳潮填開始撰寫本科畢業論文,師從劉永清教授開展大系統穩定性的研究,從此便遨游在系統科學的學術海洋里,努力尋找適用于不同學科的規律、思想和方法。在大系統的穩定性、控制系統的魯棒鎮定方面,陳潮填否定了當時我國大系統理論界認為“向量李雅普諾夫函數法可以得到最大的關聯參數穩定域”的流行觀點,并進而提出大系統關聯參數穩定域最優化的觀點和方法;在廣義系統理論、廣義控制大系統穩定性方面,他發現國際上照套微分方程穩定性的做法“沒有考慮脈沖行為影響”的不足,進而提出廣義系統穩定性的統一定義,建立與李雅普諾夫意義相應的廣義系統穩定性理論,并研究廣義控制大系統的鎮定和穩定性問題;最近幾年,他又把研究重點放在系統學,致力于系統科學體系、系統科學原理、系統思維模式的研究。
由于在系統科學領域的突出成果,陳潮填先后主持了相應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還主持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和廣東省社會發展水平綜合比較研究公開招標課題。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30多篇,主持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由于當年沒有一等獎,他是第一個項目的第一獲獎人。另外,他還獲得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次廣州市科協優秀學術論文獎一等獎,和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1988年,陳潮填破格晉升高級職稱,成為華南理工大學文革后畢業生中第一位破格晉升高級職稱者。1994年,晉升為正教授。2012年初,他被廣東省評定為二級教授。
兼收并蓄、學用結合是陳潮填多年的追求,為此他一直積極把系統科學理論應用到社會管理系統中。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特聘委員20年間,他視察、調研過廣東17個廳、20個地級以上市和16所本科院校,利用系統科學的思想、觀點、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各種社會管理系統,提出許多事關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真知灼見。他為省政協寫了高教發展、高校教育質量、經濟結構調整、信息化建設等8份調研報告,其中1個代表廣東省政協上報全國政協,3個作為省政協常委會專題議政會議的主材料,文化大省建設的調研報告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與此同時,在他寫的提案中,關于環境保護、破產企業拍賣、人事干部工作等5個提案獲省政協優秀提案獎,發展職業教育等2個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從而成為廣東省政協的獲獎冠軍。他提的建議屢屢受到歷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重視,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支持。2008年底,廣東省政協授予他“人民的好委員”榮譽稱號。
此外,由于他具有理工經管的復合知識和系統真實的評價能力,在對各種科技、教育、管理活動的把脈與評價中充分發揮了系統工程專家的作用。他多年擔任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和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廣東“丁穎科技獎”、高校名牌專業等評審專家,評審的學科涵蓋系統科學、自動化、數學、計算機、管理等多個學科。他擔任廣東省高校教師職稱學科評審組委員、組長、高評委委員十多年,經他評審的正教授已近2000人。
以教授身份讀博的陳潮填,畢業后放棄了在華南理工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的機會,于1999年初作為計算機科學系主任被引進到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07年計算機科學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學院后改稱院長。他主持計算機學院行政工作14年來,利用系統科學專家型領導的優勢,從辦學目標、實施方案到工作成效都講求系統工程的優化思想,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為學校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以求優的風格影響和帶動了學院的跨越式發展。
在專業建設方面,該院從只有1個本科專業和2個專科專業發展到現有工學(計算機、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理學(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管理學(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3個學科門類的7個本科專業,并利用其復合型優勢創辦了系統理論碩士學位授權專業。在辦學規模方面,該院從只有500多名在校本專科學生發展到2000多名普通本專科、研究生,還負責全校公共數學的教學任務。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計算機學院教師和干部100人,其中正教授已達16人,博士30多人。陳潮填通過多種方式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了一批教育管理骨干和學術帶頭人,他到任時的教師已超過一半晉升為正教授,今年有2位在該院成長起來的青年教師獲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而在新引進的年輕博士中,有的發表論文已被SCI他引230多次。計算機學院的師資力量已遠遠超出人們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的印象。
學科建設是該院工作的又一亮點。十多年來,陳潮填主持創辦了廣東第一個《系統理論》碩士點,成功主持申報《光機電一體化》省高校科研型重點實驗室并任主任,擔任《運籌學與控制論》省扶持重點學科帶頭人,成功申報省級示范性本科軟件學院并任院長,第一個以本校名義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被教育部批準為廣東第一批面向中職教師的碩士專業等,他還創辦學校第一個面向全省職業學校的教師培訓班和校長境外培訓班,作為教練組組長指導本科生獲第一個全國競賽一等獎。學生在學科競賽、科技開發、專業資格、考研究生等等方面亦連連創出學校歷史上的“第一”。在陳潮填的帶領下,該院真正做到擴大辦學規模與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資水平協調發展,在基礎薄弱的學校里憑實力拓荒的工作的確難能可貴!他也在全校正處級領導年度考核中創下連續7年優秀的紀錄。

陳潮填教授榮獲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獎
如今,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陳潮填不僅承擔著繁重的管理任務,帶著研究生,還講授系統科學、協同學、系統科學原理、管理系統工程、廣義系統理論與應用,以及廣義大系統穩定、鎮定與控制等研究生課程。同時,他還不遺余力地開展系統科學理論與應用的科普工作,每年為本專科學生做20多場講座,聽課學生每年合計近千名。未來,陳潮填將沿著我國系統科學創始人錢學森描繪的系統科學金塔的結構框架,努力刻劃并呈現這一金塔的原理和功能,并使之更好地為社會的科學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