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妍慧侯晉雄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在實踐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形成了一整套執政黨建設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主要回答了“執政黨是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執政黨”這一有別于“革命黨”建設的論點,確立了執政黨建設的目標、執政黨建設的主題以及執政黨建設的總體布局。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又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一理論,使之進一步豐富和健全起來。
所謂憂患意識,就是指清醒認識執政黨所面臨的考驗與危險,并據此制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有效方針。對于執政黨面臨的考驗與危險的內涵,對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緊迫性的認識,我們黨經歷了一個從提出到展開再到完善的過程。
早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就明確提出:“我們黨處于執政的地位,必須經得起執政的考驗;我們黨正在領導改革開放,也必須經得起改革開放的考驗。這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必須解決的最重大的課題。”這一論斷的提出,源于改革開放初期,黨內出現了一股不小的經濟犯罪之風。對此,鄧小平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么,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他強調:“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針對黨內腐敗現象滋生這一新危險的出現,鄧小平反復強調,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
十七大以后,黨所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比以往更加深刻的變化,對此,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執政黨能否永遠保持先進性的嚴峻問題,全會指出“全黨必須牢記,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要求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2011年,胡錦濤在建黨90周年講話中,第一次較為系統地概括了執政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他說:“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這里,胡錦濤不僅繼承了前人提出的種種論斷,而且進一步將之系統化、全面化,使我們的憂患意識更加具體、更加實在、更加深刻。具體來說,執政考驗,主要表現為權力的誘惑;改革開放考驗,主要表現為利益的誘惑;市場經濟考驗,主要表現為金錢的誘惑;外部環境考驗,主要表現為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誘惑。上述種種誘惑極容易使我們黨產生一系列危險,集中起來就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這四種危險嚴重影響到黨的先進性、黨的執政水平、黨的群眾基礎、黨的清正廉潔。這種認識與歸納,表明我們黨對長期執政所面臨的客觀危險有了具體而清醒的認識,對黨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尖銳挑戰有了準確而全面的把握,憂患意識和從嚴治黨的方針更加堅定而緊迫。
增強憂患意識,為的是提高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責任感。而高度的責任感轉化為管黨治黨的高水平,必須遵循執政黨建設的特點與規律。為此,要求我們黨跳出“革命黨”建設的思維,深入研究執政黨建設的特點與規律,明確執政黨建設的主題及前進方向。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面對新時期黨的總任務,首次提出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這一有別于“革命黨”建設的重大課題,并闡明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目標,即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這一目標的確立,標志著執政黨建設方向的撥亂反正。
黨的十七大,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首次概括了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即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這一總體布局,突出了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符合執政黨特點的需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全面總結執政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并借鑒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概括了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六條基本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今后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和主題——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些基本經驗和黨建主題的確立,體現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今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這標志著執政黨建設方向的明確確立。
執政黨建設六條基本經驗,體現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執政黨與“革命黨”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手中掌握了政權。從這一根本區別出發,第一,要求執政黨建設堅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就必須從“革命黨”建設的思維方式,轉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第二,要求執政黨建設堅持與黨的事業相結合,就必須從與革命斗爭緊密結合,轉向與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成為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第三,要求執政黨建設堅持先進性,就必須從提高推翻舊政權的能力,轉向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上來。第四,要求執政黨建設堅持執政為民,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就必須從執政替民、包辦代替的領導方式,轉向執政為民、執政靠民的理念與方式上來。第五,要求執政黨堅持改革創新,就必須革除“革命黨”時期的一元化領導體制、高度集中的組織機制和運行方式,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第六,要求執政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必須轉變依靠政治運動進行教育管理的突擊方式,走出一條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
上述基本經驗,集中起來,就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科學,意味著事物內在的客觀規律,黨建科學化,就是認識和把握執政黨建設的客觀規律,并按照這一規律確立黨的建設的目標、任務、途徑,促成黨的建設按照自身規律運轉的過程。上述六條基本經驗,正是總結、提煉了執政黨建設的指導思想、前進方向、實踐主線、價值取向、動力途徑、根本方針,成為執政黨建設規律的具體體現。因而,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保證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便成為十七大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最突出的貢獻和最鮮明的發展。
為保證黨的建設科學化這一主題的實現,必須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實現途徑。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加強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即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之后,經十七屆四中全會和2011年七一講話的不斷完善,現已成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具體要求和有力措施。
首先,這一總體布局,擺脫了“革命黨”建設的中心,即以提高階級斗爭的能力為主線,轉向以提高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主線,就是貫穿始終的主導,就是其他各項建設的中心。之所以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主導和中心,是因為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執政黨的特點,自覺地把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作為主線確立了下來。這一主線,現階段主要表現在: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這五方面的能力,涵蓋了從領導干部個人素質、形象到整個黨的組織設置、人員配備、機制運轉等,體現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各個方面。之所以把先進性建設作為主導和中心,是因為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對于執政黨來說,這一課題不僅有其必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而且還有其時代性和具體內涵。同樣,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不僅與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相連,主導著黨的其他各項建設,而且體現在其他各項建設之中,并以各項建設為依托、為載體、為形式。
其次,這一總體布局,完善和細化了黨的五大建設的內涵。適應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需要,全黨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深化,豐富了各項建設的具體內容,形成了一系列指導今后黨的建設的有力措施。
第一,加強思想建設。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全黨的思想政治水平為重點,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全體黨員和干部,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現代化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第二,加強組織建設。要求以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黨員隊伍為重點,積極發展黨內民主,以保證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為根本,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黨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和黨內民主決策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完善干部選拔任用、管理監督機制,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第三,加強作風建設。要求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大力弘揚密切聯系群眾、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通過開展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等工作,切實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保證黨心聚、民心順。第四,加強制度建設。要求以健全民主集中制,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重點,始終把制度建設貫穿于其他各項建設之中,構建一個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堅持和完善黨內各項制度,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第五,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求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為重點,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在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力度的同時,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
上述“一條主線五大建設”的總體布局,成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一執政黨建設主題的實現途徑和具體要求。至此,執政黨建設的目標、執政黨建設的主題、執政黨建設的總體布局基本形成,并構成了執政黨建設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既是中國共產黨執政60多年經驗的總結提煉,也是今后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指導方針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