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月兒

黨的十七大后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在50多個國家舉辦了200多個中國文化節、藝術節,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和時代精神,加強了同這些國家的文化交流,為樹立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增進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化部在海外開展春節文化活動已經10多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近年來已經形成中國文化交流的品牌項目。2010年,首次以“歡樂春節,和諧世界”作為主題,聯合多部門從全國20多個省、區、市選派60多個項目,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系新中國以來我國同一時間段、圍繞同一主題開展的涉及國家最多、吸引觀眾最多的文化外宣和公共外交活動。2011年第2屆“歡樂春節”活動,統籌國內10多個部門和20多個地方及2200余名演員參與,包括花車巡游、廣場廟會、藝術表演、主題展覽、民間工藝展示、中國影視展播等60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在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全面鋪開,集中展示中華文化的豐富和多彩。2012年的海外“歡樂春節”活動在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的144個城市閃亮登場。320多項各類文化活動,影響深遠。中華傳統思想文化和價值理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多理解和認同。
經國務院批準,由文化部主辦的首個區域性國際藝術節——“亞洲藝術節”,自1998年創立以來每年一屆,2010年改為兩年一屆。這項活動吸納眾多亞洲國家數百個藝術團參節,觀眾近千萬。2011年,文化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主題的第12屆亞洲藝術節暨第3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亞洲地區30個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的100多個文藝團隊和文化機構,3000多位中外演員攜110多場精彩劇目匯聚重慶。通過藝術節,充分表達了中國與東盟10國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友好關系。
2006年,為配合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京召開,中國文化部與阿拉伯國家合作,共同在北京舉辦了“2006阿拉伯藝術節”。來自22個阿拉伯國家的藝術家和文化人士,以龐大陣容和豐富多采的形式,向中國人民展示了阿拉伯神秘而絢麗多彩的異域風情和深厚情誼。這是阿拉伯國家首次在外聯合舉辦大型阿拉伯藝術節,是中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201O年,中阿兩國再次聯手舉辦以“藝術交流、文明對話”為主題的第二屆藝術節,包括中阿文化論壇、阿拉伯藝術團聯合演出和阿拉伯藝術展等三大版塊,進一步推進雙方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友好合作。
經國務院批準,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廳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下稱“非遺節”)于2007年在成都舉辦,主題是“傳承民族文化,溝通人類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第二屆“非遺節”于2009年在重慶舉辦,此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與我國共同主辦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胺沁z節”期間,以“災難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國際論壇達成《成都共識》,向國際社會發表并銘刻碑文永久矗立在“非遺”國家公園;國外13支、國內32支表演隊共3000多名演員參加了街頭巡游和主題分會場活動;26個省、區、市的1600多個“非遺”項目,630多名“非遺”傳承人參加了在“非遺”國家公園舉辦的博覽會……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節會活動吸引520多萬人直接參與,拉動各種消費54.2億元,使“非遺節”名副其實地成為“文化的盛會,民眾的節日”。

“相約北京”大聯歡活動是由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文化局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辦的一項集廣泛性和多樣性為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綜合國際藝術節,其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引進外國藝術精華、促進國際文化交流。2009年4月28日~5月29日,第9屆“相約北京”聯歡活動以“創意歡樂分享、藝術溫暖生活”為主題在京舉辦,吸引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中外藝術團體600多位藝術家參加、110多場精彩活動,觀眾達200多萬人(次)。2011年4月27日~5月27日,第11屆“相約北京”聯歡活動以“浪漫春天里的藝術節”為主題在京舉行。五大洲20多個國家、69個藝術團、近2000名中外藝術家相繼亮相,100場廣場演出,50場劇場演出及五大展覽,盛況空前。
2007年,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10屆北京國際音樂節,26場演出中世界著名作曲家潘德列茨基應邀創作的第八交響曲作為其世界首演節目在“音樂節”亮相。2009年,第12屆音樂節,中國、芬蘭、德國、英國、韓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肯尼亞等國家的音樂名家和著名音樂團體為觀眾奉獻21場音樂會和歌劇,使中國觀眾得以欣賞國際一流的音樂飧宴。
上海國際藝術節,是經國務院批準,由文化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國家級國際藝術節,是我國最高規格的對外文化交流節慶活動之一。2009年,第11屆藝術節圍繞“用藝術點亮心靈”的主題,設有舞臺演出、群文活動、演出交易會、節中節、論壇、展覽博覽等6大板塊。舞臺表演推出的55臺優秀劇目中外各占一半,包括國內外名團名家、原創精品及全球與亞洲首演劇目;2011年第13屆藝術節,共上演境內外劇目50臺,演出120場。來自38個國家及中國25個省、市的203家演出經紀機構和團體參加演出交易會,舉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799場,演繹精彩節目16452個,4大洲21個國家的42支表演團隊4984位外籍演員,5000余支國內專業和業余團隊的風情展示,遍及上海17個區(縣),吸引觀眾423萬人(次)。凸顯出國際化、多樣性、高品質的特點。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12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下稱“雜藝節”)2009年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主會場)和滄州市(分會場)舉行。該屆“雜藝節”以“友誼、交流、繁榮、發展”為主題,由22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雜技藝術家呈獻32個精彩節目。該屆“雜藝節”匯聚世界頂尖的雜技藝術團和藝術家同臺獻藝,相互競技,使“雜藝節”成為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和國際多邊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2011年,第13屆“雜藝節”在石家莊市如期舉辦。該屆“雜藝節”精選17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節目參賽,技巧、難度、觀賞性、藝術性等方面均有創新。朝鮮平壤國家雜技團的《空中飛人》、俄羅斯莫斯科尼古靈馬戲團的《大跳板》、河北省雜技團的《行車蹬人》獲金獅獎。

由文化部、外交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亞歐文化藝術節于2009年9月2日至8日在北京舉辦。該屆藝術節舉辦了文藝表演、藝術展覽、圖書音像展覽、電影展播周和文化合作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自40多個亞歐國家的600多名藝術家、專家學者、文化官員和企業代表參與各項活動。期間展出圖書6萬多種,放映電影16部,數億觀眾通過廣播、電視,收聽、收看藝術節部分節目及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