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北京的音樂演出市場空前繁榮,吸引了海外的、香港的、臺灣的大大小小的歌星如過江之鯽,紛紛搶灘北京的各處舞臺開唱,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熱鬧時,同一天能有6場演唱會同時開鑼。饒是如此,這么多年了,也沒能把一位堪稱華語歌壇的壓箱底的,堪稱鎮壇之寶的唱將至尊請來北京開開金嗓,而這位,正是人稱香港歌壇(其實遠遠不止是香港歌壇)常青樹的歌后徐小鳳。
現在,經過中演公司的長期努力爭取,終于說動了這位頂級巨星,今年的5月13日,徐小鳳終于答應首次登上北京的首都體育館,正式為北京的歌迷們“金光燦爛”一把。
而一個歌壇的經典傳奇,借著這場期盼已久終于到來的演唱會,借著一首首耳熟能詳、溫暖動容的歌聲,在我們的眼前耳邊,徐徐打開。
上篇:每一步
道路段段美好總是血與汗營造感激心中主宰每段道路為我鋪但愿日后更好我愿永遠莫停步我要闖出新績要用實力做旗號
天意讓她做了一名歌手
出生于1949年的徐小鳳,原名徐勛書,幼年隨父母由內地轉往香港定居。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很好甚至拿下考試第一名的她,卻因為要幫父母照顧生意和弟弟妹妹,中學二年級就輟學了幫顧家計,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出道之前徐小鳳曾經在美容美發廳里工作了好幾年。自小就喜愛唱歌的她,于1966年陪兩位同學去參加“香港之鶯”比賽,兩位同學都落選了,她卻一路殺到最后,意外地以一曲白光的《戀之火》拿下了比賽的冠軍,并被人稱為“小白光”。“其實我是有聽說當時是有內容的冠軍人選的,但但內定的那個不是我,我覺得我蠻幸運的,不知哪一位貴人在后面幫我。”
如今人們形容鐘愛徐小鳳,很大程度是與她獨特的聲線有關的,有人用“豆沙喉”來形容她的嗓音,取其“綿軟醇厚質感濃郁”之意,飽滿的女中音放眼整個流行歌壇都堪稱風情獨具,但正是這個嗓音,一度形成了徐小鳳最初的人生災難。“比如說之前在學校的時候,先生喊名字的時候,你要答到的嘛,我一答到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看我,聲音不同嘛,所以我都不敢,我總在后面,不敢坐在第一排,這個對我影響蠻深的。”而剛出道時,因為這種嗓子的不合時宜,徐小鳳到處被拒絕,“沒有人請我的,后來我知道了,可能我這種嗓音是潮流了一點,在當年來說,因為通常流行樂都是嬌滴滴的聲音,但嬌滴滴的聲音我唱不來嘛,那么這個流行我們沒辦法解釋的,但是我并沒有,曾經也蠻自卑的,但是也沒有放棄,好吧,既然你們都說我聲音很特別,但是都沒有說不好聽了,那我嘗試唱唱歌,可以嗎?”
抱著這種“讓我試試”的心態,徐小鳳還是一直唱了下來。雖然比賽拿了冠軍,卻因父母認為歌手必須拋頭露面,所以反對她從事歌唱事業,后來她還是說服了父母,一頭扎進香港的各大歌廳夜總會(因當時香港尚沒有伊莉沙白體育館或者紅磡體育館這樣的大型演出場地,演出只能在夜總會),沿著香港的彌敦道,一路從旺角唱到尖沙咀,最高紀錄是下午14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一天跑了13個場子,最初只能拿到月薪600港幣,唱到1980年時,盛傳徐小鳳已經可以拿到頂級的10萬元一場的歌酬,若是私人聚會,則已高達20萬元。
1969年,徐小鳳得到著名指揮文就波的提攜,灌錄第一張唱片,正式加入樂壇,直到1995年宣布暫時息唱的這26年歌唱生涯中,創下香港樂壇的無數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90年代前,1979年香港首屆金唱片頒獎禮上發,她一人就拿下了兩張金唱片,而后至1991年最后一張唱片《文明淚》之前,她前后共出版過數十張白金唱片(銷量達5萬張方可稱為白金唱片),曾經一晚連走13個場子,曾經一年內出版7張唱片;90年代后更是穩座香港樂壇殿堂最高位置,1990年即榮獲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具有致敬意義的“金針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榮譽的女歌手,同年又獲頒“香港藝術家年獎”的“唱歌家獎”;1992年,在紅館舉行43場“金光燦爛徐小鳳演唱會”,締造一個歌手在一年開演唱會場數最多的紀錄。
如此金光燦爛的音樂歷程之下,卻是徐小鳳一顆始終忐忑的心:“當時參加‘香港之鶯’比賽時,我就特別緊張。我最怕做緊張的工作,但誰知道呢,天意要讓我做一位歌手,其實每一次做演唱會我們都會很緊張,我愛唱歌并不是因為我要炫耀什么,沒有目的,從來沒想過,就是無意間做了一名歌手。”
徐小鳳的翻唱與原唱
有人稱徐小鳳就是香港的鄧麗君,事實上這兩位差不多同時期出道、一港一臺的兩位歌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也是與后輩歌手們很大區別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她們的代表成名曲目里,往往都是翻唱與原唱各分秋色。事實上那一輩的歌手,還有像蔡琴、費玉清、張明敏等,皆是如此,這也正是那一時代的歌唱特色。
而翻唱更是在徐小鳳的歌唱生涯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分量。徐小鳳在歌壇的初試啼聲,即是在“香港之鶯”比賽中奪冠時翻唱自白光的《戀之火》。早期的徐小鳳,一直是靠錄制口水歌來出版專輯唱片的,像《淚的小花》、《如果沒有你》等等,1979年,由她翻唱的《賣湯圓》風靡整個華語地區。而內地歌迷最早認識徐小鳳的兩首歌曲,即198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她演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和《心戀》,也都是分別翻唱自吳鶯音和崔萍的作品。(采訪中,徐小鳳還透露,當年這兩首歌曲并非在春晚上現場直播的,而是提前在香港錄制的。)成名之后,徐小鳳仍然繼續翻唱了大量別人的作品,如《三年》、《情人的眼淚》、《不了情》等,甚至像是一些戲曲歌曲,徐小鳳同樣能拿來翻唱,如《蘇三起解》、《分飛燕》和改編自京劇的《郊道》,都是徐小鳳的經典保留曲目。其實這些歌曲大部分同時代及后時代的歌手都曾翻唱過,但其中如《明月千里寄相思》、《三年》、《郊道》等卻能成為徐小鳳的標志型曲目,則因她嗓音的獨特性,與當時的眾多女歌手都不相同,因此為歌曲特別注入了一種鳳式味道。
即便在后來屬于徐小鳳本人原唱的經典曲目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是翻唱的其他語種歌曲的粵語版本,如《風雨同路》、《漫漫長路》、《無奈》、《人生滿希望》等,當然,這是那個時期香港歌壇的特殊產物。其中最有意思的兩首,則是徐小鳳改編自《南泥灣》的《重逢》和改編自《一無所有》的《真愛又如何》,這兩首歌崔健都曾演唱過,尤其是后者,徐小鳳至今說起,還特別有一番感慨:“也很奇怪的,當時是公司的同事提議我嘗試一下,我自己也想嘗試一下。翻唱的效果,我覺得不滿意,呵呵,因為我翻唱的是廣東版的歌詞,那個歌詞的表達不如原版的更透徹。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雖然我會唱歌,但也不代表我每一首歌我都能唱好。” 而說到翻唱,徐小鳳則稱,其實要翻唱什么歌,她也有選擇的,“有些歌我們想翻唱,也翻唱不來,并不是說每首歌都可以翻唱得好,起碼你得有60分,你才可以去翻唱,我自己在想,如果你連60分都達不到,就干脆放棄了。”
直到1978年,徐小鳳才唱到第一首為大眾熟悉而又屬于自己的歌《大享》(顧嘉輝作曲)。新力唱片時期,她的歌曲基本以翻唱日本或歐美的流行曲為主,偶爾也有如《漫天風雨》和《風的季節》這樣的本地原創曲目,尤其是《風的季節》更是成為徐小鳳早期的經典代表作之一,1983年,一代香港百變天后梅艷芳正是憑著這首歌拿下了香港首屆新秀歌唱大賽的冠軍。另一首1982年同樣由顧嘉輝作曲的《隨想曲》則為徐小鳳拿到當年度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獎最高票數獎,因而奠定了她在香港歌壇不倒的地位。而內地歌迷最早接觸到的徐小鳳原唱粵語歌曲,則來自80年代中期一部叫做《流氓大亨》的電視劇,劇中的片頭曲《城市足印》和《婚紗背后》均由徐小鳳演唱。而后則是一段徐小鳳的原唱曲目黃金時期,《一臉紅霞》、《冬》、《每一步》、《誰又欠了誰》、《一縷情絲》、《雙城記》等代表曲目,均出自這一時期。
據主辦方中演公司透露,這次在北京舉辦的“金光燦爛徐小鳳”演唱會中,徐小鳳將一口氣演唱40多首經典曲目,不分原唱、翻唱、國語、粵語,都將在這次演唱會中一一奉上。
中篇:順流逆流
不相信未作犧牲就實現可以擁有只相信始靠雙手找到我要求每一串汗水換每一個成就
從來得失我睇透
順流逆流唱盡心聲
但要說到徐小鳳的代表作,則不得不提這首《順流逆流》。這是徐小鳳在康藝成音時期錄制的作品,徐小鳳驕傲的說,“這首歌對我當然重要啦,就是為我而寫的歌,那個歌詞就寫我,除了我最適合唱這首歌之外,其實,也道盡了各行各業的辛酸,每個朋友都能體會到,這個歌詞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是寫盡了各行各業的,每個人都適合聽的,這首歌是我在16首歌里挑出來的,我自己挑的,這是我的光榮。”而這首歌的挑中還來自一個意外,因為那時唱片公司給她挑歌的余地很少,“比如一張唱片11首歌,他們就給我12首,變相告訴你沒得挑了。”收歌前,她怕傷蔡國權的自尊,提前講好“你多給我幾個選項,只要旋律。”頭一次,蔡國權交出了八個版本,“沒有歌詞,我就哼完,選不到,問他‘你能再給我一次嗎?’”第二次,又是八個版本擺在她面前,她聽罷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只挑出來一首,你給我寫歌詞吧。”
2005后在香港開個唱,在唱《順流逆流》的時候,唱到淚流滿面。當有記者問起此事,徐小鳳解釋說當時是因為生病了,而事實上,這又未嘗不是徐小鳳每次唱起此歌時的感同身受。“不知道在那天邊可會有盡頭,只知道逝去光陰不會再回頭。不經意在這圈中轉到這年頭,只感到在這圈中經過順逆流。不信未作犧牲竟可先擁有,只相信是靠雙手找到我欲求。”回想徐小鳳從1969年一直唱到當下的2012年,43年當中,經歷了多少的順流逆流,而仍然屹立不倒,仍歌唱不歇,這其間的得失成敗,全都可以用這首歌一曲唱盡了。
一切皆為我應得
談到自己的歌壇的成就,徐小鳳有這么一番表態:“這是我最大的幸運和福氣,而且是我應得的,因為我有付出。”實力的部分有目共睹,無需多言,而徐小鳳在歌壇,唱歌是出了名的認真和講究。唱歌的發音、吐字、運腔,一絲不茍,字正腔圓,這是喜歡徐小鳳的歌迷對她的共同印象。而在服裝造型上,徐小鳳從來也是做足功夫用盡心思。
徐小鳳最出名的造型,當屬她的那套黑白波點裝的大裙子,而這一經典造型也是源自她自己的“靈機一動”。事源有一次她去日本旅行,逛街偶遇一家布店,對這塊白底黑色波點的布料愛不釋手,就把它全買了下來。回港后,卻因不知道到底該做成桌布還是窗簾,就把這匹布擱置了近十年。直到1986年,寶麗金準備發行新專輯《每一步》,她靈機一動,拿這塊布料裁成了一襲髖部微微膨起的貼身窄裙,攝影師教她如何帶著及肘手套,手握麥克風,擺出婷婷淑女的造型。出人意料的是,歌迷對這身裝扮異常滿意,她本人也鐘情于波點圖案,漸漸地,這也就成了她的一枚符號。
采訪當天,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正式的發布會結束之后,馬上要進入媒體記者聯訪時間,這本是不一個不公開的環節,但徐小鳳卻利用很短暫的空檔時間,抓緊時間補妝。訪問過程中,當記者提到這個細節時,這位63歲的老人竟渾然不覺這是一件什么特別的事情,在她的意識中,這已是一位職業藝人必須習以為常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她已經堅持了43年。香港演藝圈中皆知她對待舞臺好似照料幼童,極其仔細:為保證一身雍榮華美的大傘裙不被臺上的裝飾勾破,每次演出前,她必帶妝視察。她很少走調忘詞,即便日后有了來回滾動的提詞器,她也不以為用,反倒認為“會分心”,包括伴舞,“也不可以在我前邊,我不允許出現影響我的情況。”92年轟動一時的“演唱會連續劇”,她每日的作息幾乎固定,下場、卸妝,回家后躺在床上“舍不得合眼,還在回味剛才的掌聲”,然后才滿足地昏睡至下午兩三點,起床,繼續為晚間的表演做準備。
下篇:人生滿希望
要努力 求上進 就算失毋須較量
豪情萬丈 求向上 莫再回頭望
看夕陽滿盼望 人生滿希望
前途在遠方 縱使失望 悲哀化力量
從未真正退出
1991年,徐小鳳推出最后一張專輯《文明淚》,然后忙完1992年的演唱會后,就開始變得低調,甚少露面,而1995年的15場演唱會后,差不多就隱退歌壇了,直到2000年和2005年才又兩度復出。
但徐小鳳并不承認自己曾經退出過,“其實,我沒有離開過歌迷的,我只是說我懶,我那段時間很懶,我沒有做應該做的工作,你可以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從來沒有真正的退出。我從來沒有想過,只是說哦,緣分到了,時間到了,好啊,我們唱歌吧。”
但不可否認的是,徐小鳳的人生也曾經歷過挫折與低潮。她承認她的人生曾經歷兩個重要的低潮期,最初的嗓音被拒算是一段,而2003年的SARS則又是另一段。“那時,誰都要帶那個口罩,而且接下來就是張國榮啊,羅文啊、梅艷芳啊,他們都一個一個的都不在了,那對我們來說,這是我們熟悉的香港,熟悉的朋友,熟悉的同行,怎么會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很近,到現在我還是有些不相信。比如說鄧麗君,為什么會這樣,很不公平哦,對他們來說很不公平的,我們只能這樣想,這個時候對我們來說,因為我們是唱歌的人,本來不應該這樣啦,但是我是沒有辦法,還唱得出嗎?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這個心情。所以你說,剛才你問我95后退出了,其實沒有退出,只是沒有心情。” 而如今她又出來了,依然站在舞臺上高歌,說到這些已經離開的人,她說:“我是在代他們唱歌。”
而所謂挫折,徐小鳳說,能讓她受到挫折和打擊的人,就是那種“傷害你的自尊心,讓你越來越沒有自信的人”,她說,“我真的不知道是誰,我也不想知道是誰,但是我愿意聽見不同的批評,我從這些批評中看得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大部分都是善意的,因為我知道我曾經做過不好的事情,我承認,但是我沒有做過的我就知道,那是他本身有了問題,就亂說了。”尤其是一些無中生有的報導,會讓徐小鳳十分光火,“譬如有些報導說我抽煙喝酒,但我根本就不抽煙喝酒的嘛,現在看來,抽煙喝酒是小事時,可是在當時對藝人來說是很大的事情, 在當年我們認為天塌下來了,當時我們思想是很單純的。我沒做過的事情他們說我,我當然有些委屈嘛,對不對,但是我就在想,誰在這樣說我呢?我只是感覺到他不了解我,感覺到很無奈,我盡量讓別人來了解我,可能他沒有用時間來了解我,我應該是這樣的想法。”
一切都在掌聲中補償了
而這一切,也并沒能真正地挫折到徐小鳳,因為她覺得:“都在掌聲中補償了。”43年來,徐小鳳始終眷戀著舞臺,有記者問, 這樣的眷戀又究竟為了什么,答案還是掌聲的:“掌聲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是看見觀眾的面容,他的掌聲,加上他的笑容,這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的。”
徐小鳳很在乎演出時臺下觀眾的反應,“因為觀眾是很直率的,你好,我們看得出他的眼光的,你好的時候,在他的眼光和面貌是看得出來的,那就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但是如果你在他的眼光中看到了其他的表情,那就表明我在哪里做錯了事情。雖然臺下都是掌聲,但有時有些是在應酬你嘛,掌聲也有應酬的嘛,你是真心拍還是應付我,我都聽得出來的。”但不管是應酬還是如何,徐小鳳都想得開,譬如如果發現臺下有觀眾睡著了,她也不惱,反倒覺得,人家那么累還來聽你唱歌,你不應該更高興嗎?
63歲回頭看曾經的人生,徐小鳳說:“我希望是順利,平穩,我已經很滿意了。”說到成功,她覺得,那是一個無盡頭的要求, “你定了這個目標的,你還要到其他的地方,你的目標是越來越高的,你的壓力也會越來越重,反而你本來應該要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做不好了。我是有時候會這樣,可以說是退一步想也無妨。成功不成功是要你們告訴我的,你認為我成功了,那我就成功了,你認為我失敗了,我可以算是失敗了。而對我來說,真正的答案在臺上已經有了,就是我們聽掌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