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翠珍,周 丹
(1.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海寧衛生學校,浙江海寧 314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的慢性病,營養不良是COPD 常見的并發癥,COPD 穩定期患者營養不良發病率達20%以上[1]。研究表明[2,3],合理的營養干預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中醫食療是在辨證基礎上,選擇相宜的食療組方,充分發揮食物的性味功效,以達到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目的[4]。本研究依據中醫食療和現代營養學理論制定中醫食療方案,為肺脾氣虛證型COPD患者提供含有中醫藥膳的均衡膳食,旨在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以及呼吸功能,現將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穩定期COPD 伴營養不良診斷標準[5]患者;由中醫師辨證分型確定為肺脾氣虛型患者;性別不限,年齡18~85歲;不吸煙或已戒煙者。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慢性腹瀉等影響營養狀況的患者,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服用糖皮質激素、降糖藥等影響營養代謝藥物患者。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杭州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患者6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34例、觀察組33例。對照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45~85歲,平均(69.06±11.65)歲;病程2~37年,平均病程(12.53±9.12)年。觀察組:男15例,女18例;年齡34~85歲,平均(69.09±12.57)歲,病程2~34年,平均病程(13.67±9.21)年。患者性別構成經x2檢驗,年齡、病程經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社區常規治療與護理。
1.2.2 觀察組 在社區常規治療與護理基礎上行飲食干預。
1.2.2.1 食療方案制定依據 COPD 病位在肺,累及脾、腎等臟器,兼有氣虛等癥候特點。疾病穩定期按照“虛以補之”及中藥配伍原則,以補脾益肺藥材入膳;考慮患者每日的能量需求,按照均衡膳食原則,合理分配三餐,講究飲食宜忌,忌食辛辣刺激、油甘厚膩的食物。
1.2.2.2 食療方案 膳食內容:粥品6種(紅棗粥、薏米紅棗粥、小米紅棗粥、蓮子紅棗粥、燕麥紅棗粥、山藥紅棗粥),菜品5種(參芪燉雞、參芪瘦肉湯、參芪滋補鴨、參芪鵪鶉蛋、參芪魚湯),飲品1種(參芪紅棗茶);藥材及食材用量:菜品、飲品中的生曬參和黃芪參考入食中藥材的安全用量,1d用量各為5g,食材用量參考膳食寶塔[6]推薦的每日參考攝入量;食用方法:每日任選1款粥品及1款菜品食用,建議連湯汁帶中藥材一起服入,飲品每日服用。
1.2.2.3 每日膳食攝入量計算及分配 根據患者性別、身高、體重和活動量,用經典Harris-Benedict公式[7]計算患者每日基礎能量消耗;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6]的建議,計算患者每日能量需求數值,按平衡膳食寶塔各類食物參考攝入量找出相對應的谷類、豆類及豆制品、蔬菜、水果、禽肉類、奶類及奶制品、蛋類、水產類、烹調油及食用鹽的每日攝入量,合理分配三餐食量(早餐25%~30%,午餐30%~40%,晚餐30%~40%),按照同類食物互換,合理調配飲食。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飲食干預前和飲食干預8周后測定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營養狀況包括身體測量指標和血液檢測指標,身體測量指標為身高、體重(BW)、體重指數(BMI)、實際體重占理想體重(IBW)百分比、上臂圍(MAC)、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圍(MAMC);血液檢測指標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轉鐵蛋白(TRF)、總淋巴細胞計數(TLC)。呼吸功能測定為測1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計算FEV1%、FEV1/FVC比值。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正態分布數據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數據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組間比較 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組間比較±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組間比較±s)
項 目干預前觀察組(n=33)對照組(n=34)t/Z 值 P 值干 預 后觀察組(n=33 對照組(n=34)t/Z 值 P值BW(kg)53.01± 8.41 54.08± 7.20 0.560 >0.05 54.78± 8.22 53.94± 7.21 0.442 >0.05 BMI(kg/m2)19.54± 1.58 19.63± 1.37 0.255 >0.05 20.22± 1.75 19.58± 1.37 1.672 >0.05 IBW(%)0.90± 0.07 0.89± 0.06 0.188 >0.05 0.93± 0.09 0.89± 0.06 2.034 <0.05 MAC(cm)21.90± 3.41 22.05± 3.14 0.191 >0.05 22.91± 3.06 21.50± 2.93 2.050 <0.05 TSF(cm)0.78± 0.21 0.81± 0.25 0.417 >0.05 0.83± 0.20 0.80± 0.23 0.509 >0.05 MAMC(cm)19.44± 3.15 19.52± 2.79 0.110 >0.05 20.31± 2.82 19.00± 2.88 2.039 <0.05 ALB(g/L)34.08± 2.06 34.17± 1.62 0.203 >0.05 35.16± 1.67 33.67± 1.69 3.453 <0.01 PA(mg/L)277.27±39.14 279.86±50.13 0.253 >0.05 302.48±34.40 273.15±46.51 2.661 <0.05 TRF(g/L)1.98± 0.54 2.01± 0.47 0.192 >0.05 2.24± 0.46 1.99± 0.47 2.187 <0.05 TLC(109/L)1.16± 0.22 1.19± 0.20 0.617 >0.05 1.28± 0.20 1.15± 0.18 2.751 <0.01 FEV1(%)54.54± 6.36 56.97± 8.14 1.360 >0.05 55.03± 6.47 55.38± 8.46 0.191 >0.05 FEV1/FVC 60.52± 7.08 59.56± 7.42 0.547 >0.05 60.92± 6.54 58.74± 7.38 1.278 >0.05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組內比較 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組內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組內比較±s)
項 目 觀察組(n=33)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 值 對照組(n=34)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BW(kg)53.01± 8.41 54.78± 8.22 6.673 <0.01 54.08± 7.20 53.94± 7.21 0.199 >0.05 BMI(kg/m2)19.54± 1.58 20.22± 1.75 6.185 <0.01 19.63± 1.37 19.58± 1.37 0.320 >0.05 IBW(%)0.90± 0.07 0.93± 0.09 6.218 <0.01 0.89± 0.06 0.89± 0.06 0.304 >0.05 MAC(cm)21.90± 3.41 22.91± 3.06 10.669 <0.01 22.05± 3.14 21.50± 2.93 0.751 >0.05 TSF(cm)0.78± 0.21 0.83± 0.20 4.828 <0.01 0.81± 0.25 0.80± 0.23 0.759 >0.05 MAMC(cm)19.44± 3.15 20.31± 2.82 8.739 <0.01 19.52± 2.79 19.00± 2.88 1.670 >0.05 ALB(g/L)34.08± 2.06 35.16± 1.67 7.789 <0.01 34.17± 1.62 33.67± 1.69 1.346 >0.05 PA(mg/L)277.27±39.14 302.48±34.40 8.073 <0.01 279.86±50.13 273.15±46.51 0.570 >0.05 TRF(g/L)1.98± 0.54 2.24± 0.46 7.540 <0.01 2.01± 0.47 1.99± 0.47 1.215 >0.05 TLC(109/L)1.16± 0.22 1.28± 0.20 7.368 <0.01 1.19± 0.20 1.15± 0.18 1.194 >0.05 FEV1(%)54.54± 6.36 55.03± 6.47 2.077 <0.05 56.97± 8.14 55.38± 8.46 2.222 <0.05 FEV1/FVC 60.52± 7.08 60.92± 6.54 1.771 >0.05 59.56± 7.42 58.74± 7.38 0.716 >0.05
3.1 COPD 中醫食療機理 中醫學認為COPD屬咳嗽、肺脹范疇,病程較長,病因病機分析為從肺虛到脾虛、腎虛,是病情逐漸加重的過程,其中脾氣虛是重要的轉折點,常伴有機體消化功能紊亂和營養代謝障礙,這是因為肺與脾胃在生理上關系密切,病理上常互相影響[8]。中醫食療方案首先是合理的膳食結構保證患者各類食物營養素的攝入量,其次在辨證分型的基礎上用食療膳食來改善患者癥狀。中醫學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統稱為“水谷精微”,是人體營衛血氣的基本物質,食物以其自身的性味功效對人體臟腑產生作用,當人體患病時,精氣衰微,運用食療供養水谷之精氣,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可以達到康復疾病的目的[9]。COPD 中醫食療膳食中的人參和黃芪在中醫臨床應用逾數千年,是傳統醫學中首要的扶正補氣藥物,人參味甘,性微寒、微溫,能順應臟腑陰陽之性,善補五臟六腑之氣且能養陰,使氣守而不走;黃芪味甘,性溫,甘能益氣,溫能補虛,故擅長補益三焦陽氣不足,補上焦益肺氣而能固肌表、止自汗,補中焦益脾胃而能生肌肉,補下焦益腎陽而能療腎虛,補氣兼能扶陽,使氣走而不守。人參、黃芪二者皆能補益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尤其對肺脾氣虛的療效最為顯著。藥膳食譜所選用的山藥、紅棗、薏米等食材均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膳食營養素,與人參、黃芪相配伍,更能發揮其健脾益肺、補中益氣的功效。
3.2 COPD 伴營養不良患者飲食干預的意義
3.2.1 改善患者營養狀態 COPD 患者營養不良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體重減輕,主要原因是能量攝入與消耗之間的不平衡,長期氣道阻力增加、肺順應性減低導致呼吸肌耗能增加,食欲減退、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導致營養物質攝入減少,感染、焦慮、恐懼等因素造成機體分解代謝增強。食療干預能補充COPD 患者足量的膳食營養素,供給機體足夠的熱量,以平衡由于營養不良造成的能量失衡;補益脾胃的膳食改善了患者脾胃功能,有助于增進患者食欲,促進消化吸收。本文資料顯示,飲食干預8周后,觀察組IBW、MAC、MAMC、ALB、PA、TRF、TLC 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身體測量指標和血液檢測指標干預后均優于干預前,提示中醫食療干預能改善COPD 肺脾氣虛型患者的營養狀態。
3.2.2 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肺功能是評價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標,是診斷COPD 的金標準。其中FEV1/FVC 及FEV1可反應氣道通氣及阻塞程度[10],同時也是評價療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呼吸功能改善,特別是呼吸肌收縮耐力增強依賴于患者營養狀況的改善[8]。本文資料顯示,飲食干預8周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肺功能檢測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肺功能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說明中醫食療干預能為呼吸肌做功給予足夠的能量,減緩因營養不良對呼吸肌肌纖維的變構,減輕肌肉損害,進而緩解呼吸肌疲勞,糾正呼吸肌能量供應失調、肌肉萎縮、收縮耐力下降等情況,增加維持正常通氣的動力,延緩肺功能的進行性下降;分析肺功能改善不明顯的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是在秋冬季節進行,隨著天氣的逐漸寒冷,COPD 患者呼吸道易感性增強[11],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增加,勢必加重肺功能負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呼吸功能的干預效果評價。
3.3 COPD 患者飲食干預注意點 對COPD 患者先進行辨證分型,辨證施膳食,中藥材、食材依證選擇;依據患者性別、年齡、體重和活動量計算個體能量需求,并以此作為能量攝入參考;依據患者喜好變換膳食種類,避免每天食用單一食物而降低依從性。
[1]Ezzell L,Jensen GL.Malnutri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Clin Nutr,2000,72(6):1415-1416.
[2]Laaban JP.Nutrition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J].Ann Intern Med(Paris),2000,151(7):542-548.
[3]金虹,蔣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不良狀況的調查及護理干預[J].護理與康復,2010,9(5):379-380.
[4]廖巖紅.中醫食療的辨證施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3(1):134.
[5]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診療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l):16.
[6]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11.
[7]黃健效.補腎益肺法聯合呼吸體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2,44(2):29-30.
[8]王亞勤,鄭彩娥.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5-27.
[9]周丹,沈翠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醫發病機理研究近況[J].浙江中醫雜志,2011,46(3):231-233.
[10]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5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
[11]朱小芳,張虹,林玲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6):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