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春,許靈嬌,錢銀芬
(1.臺州恩澤醫療中心路橋醫院,浙江臺州 318050;2.臺州市中心醫院,浙江臺州 318000)
近年來,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由于其療效可靠、痛苦小、風險小、術后恢復快等諸多優點,已在臨床普遍開展。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劑,同時還要控制因手術、藥物帶來的各種并發癥和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1],其預后除與治療有關外,還與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關[2]。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減少并發癥發生,降低醫療費用[3]。授權教育是幫助患者發展知識、技能、態度和自我意識的教育過程,能促進患者更好地進行自我決策和自我管理[4]。2011年2月至6月,臺州市中心醫院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實施授權教育,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冠心病行支架植入術且取得成功,年齡<75歲,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能正確理解問卷內容并作出回答,知情同意愿意參與研究;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嚴重認知障礙、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損害或其他嚴重的慢性疾病。符合納入標準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齡37~75歲,平均(54.36±8.37)歲;冠狀動脈閉塞情況:單支病變20例,雙支病變26例,3支病變6例;心功能Killps分級[5]:Ⅰ級22 例,Ⅱ級26 例,Ⅲ級4例;合并心律失常8例,其中室性早搏5例、房室傳導阻滯3例。
1.2 授權教育
1.2.1 教育目的促進患者自我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習的內容,激發患者行為改變的內部要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2.2 教育方法
1.2.2.1 患者自學健康教育手冊 針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疾病知識、健康行為編寫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包括冠心病的病因、誘因,心絞痛發作的臨床表現,冠心病支架植入的過程,術中、術后的配合和注意事項,出院后飲食、活動、生活方式、服藥的管理等。在確定擬行支架植入術后發放教育手冊給患者,讓患者自學,提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及行為改變。
1.2.2.2 單獨訪談 由責任護士對新入院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訪談,時間15min,認真傾聽患者的講述,關注患者主觀感受,針對患者關注點和問題提供充足的信息,與患者及家屬建立合作關系;住院期間協助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冠心病管理目標,可向患者提出“您的目標是什么”“是否打算回原工作崗位”“您打算怎么做”等。在此環節,教育者給予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指導,但不可強迫患者聽從教育者的建議。
1.2.2.3 集體教育 集體教育內容:授權理論;控制冠心病各種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方法和意義;支架植入術后服藥的方法,藥物作用及副作用;冠心病心絞痛復發先兆的識別以及持續癥狀的處理;個人情緒和心理調節,日常生活管理。每周二、五下午在心內科示教室由高年資責任護士進行集體授課,每次45 min。每位患者住院期間至少參加2次。
1.2.2.4 同伴支持 組織病友討論,每周2次,每次45min。將病情及個體情況相近的患者配對或讓行為改變成功的患者指導需要幫助的患者[3]。通過討論,讓患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患者間交流可相互分享成功經驗,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此過程患者也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1.2.2.5 電話回訪 隨著病情緩解,癥狀消失,患者容易放松自我管理,因此通過電話回訪,監督、鼓勵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并協助患者取得社會和家人的支持,參與到出院后疾病的自我管理和康復中。出院后每月電話回訪1次,每次不少于5min,持續3個月。
1.3 評價工具及方法
1.3.1 評價工具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6],包括不良嗜好管理、癥狀管理、情緒認知管理、急救管理、疾病認知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7維度共27條目,條目應答選項為從來不、幾乎不、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賦值1、2、3、4、5 分。每個維度的條目得分相加為維度總分,維度得分相加為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3.2 評價方法 在教育前和教育后3月電話回訪,由經過培訓的護士用統一指導語對患者進行CSMS測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教育后電話回訪有2例患者失訪,1例因病情突然變化死亡。49例患者教育前后CSM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49例患者教育前后CSMS評分比較±s,分)

表1 49例患者教育前后CSMS評分比較±s,分)
維 度 教育前 教育后 配對t值P值不 良 嗜 好 管 理 14.5±2.0 15.6±2.3 2.55 0.01癥狀管理 8.9±1.3 9.8±1.7 2.79 0.01情 緒 認 知 管 理 13.1±1.8 13.9±1.9 2.07 0.04急救管理 11.1±1.5 11.9±1.9 2.36 0.00疾 病 知 識 管 理 12.7±1.9 13.6±1.9 2.40 0.02日 常 生 活 管 理 14.4±1.9 15.3±1.9 2.24 0.03治療依從性管理 8.2±1.4 9.0±1.7 2.56 0.01總 分 82.9±4.3 89.0±6.0 5.82 <0.01
3.1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康復的作用 冠心病患者因接受支架植入治療而得以生存,但由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繼續存在,使得術后冠狀動脈的再狹窄率依然很高[7]。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是一個系統、持續的過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疾病預后和生活質量。培養患者不良嗜好管理、癥狀管理、情緒認知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識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習慣,從而減少冠心病支架植入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
3.2 授權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患者健康教育的現狀更多是勸說患者、教患者如何做,而理想的健康教育狀態應該是讓患者相信自己能做,激發患者自我效能。授權教育是以患者為中心,醫護人員與患者是合作關系,患者自己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習的內容,并在專業人員幫助下制定目標和具體計劃,患者的行為改變是內部激發的[8]。本文資料顯示,通過自學健康教育手冊、單獨訪談、集體教育、同伴支持、電話回訪等授權教育,激發患者自我管理的潛能,增強對疾病自我決策和自我管理的信心,改變了傳統教育中患者被動服從的關系,使患者作出關于自己健康的明確選擇,并把信心和計劃整合到實際行動中,授權教育后患者CSMS 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顯著提高,教育前后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4-25.
[2]王密桃,許蔚倩,鮑文卿.授權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11(5):464-466.
[3]樓青青,楊麗黎,邵愛仙.行為改變與糖尿病[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35-936.
[4]王蘭,馮玉秀,楊彬,等.授權教育對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負荷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06,3(2):86-87.
[5]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86.
[6]任洪艷,唐萍,趙慶華.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的開發和評價[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9,31(11):1087-1090.
[7]鄭淑梅,楊秀蘭,呂燁輝,等.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297-300.
[8]胡貝貝,樓青青.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中授權理論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1,10(10):85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