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霞 陳亮
(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030)
為了解徐家匯街道近十年影響社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以便科學地制定社區健康干預計劃,2010年我們對徐匯區徐家匯街道1991年至2010年社區戶籍居民死因情況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人口資料由區統計局提供。死亡資料來源于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生命統計條線專業人員的死亡登記報告。該資料按月報告、逐個檢查,每季度及年終會審并查漏補報,確保資料完整、準確。
死亡原因以根本死因為統計口徑進行統計,根本死因以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進行分類。將死亡個案輸入電腦并進行核對,用Excel2003建立數據庫,校對無誤后進行統計分析。
1991-2010年徐家匯街道共死亡12 218人,其中男6 380人,女5 838人,死亡人口性別比男∶女=1.09∶1。總死亡率為665.26/10萬,其中男676.01/10萬,女653.89/10萬。
20年間,徐家匯街道居民前4位死因分別為循環系統、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和損傷中毒,占死亡總數的85.00%,女性的前4位死因及構成順位與男性相同(表1)。
不同年齡組死因順位具有不同特征。0~14歲年齡組與其他年齡組前3位死因差異較大,死因分別為:呼吸系統疾病、新生兒疾病、損傷中毒,前3位死因死亡人數占該年齡段總數的89.30%。15~44歲青壯年組及45~60歲成人組的首位死因均為腫瘤。60歲以上老人組的首位死因為循環系統疾病。

表1 徐家匯街道1991-2010年主要死因粗死亡率(1/10萬)、構成比(%)及順位
在1991-2010年和2001-2010年兩個時間段死因均以循環系統、腫瘤、呼吸系統和損傷中毒為前4位。不同的是:內分泌營養系統疾病、精神疾病后十年均比前十年上升了1個位次(表2)

表2 徐家匯街道1991-2010年兩個時間段主要死因死亡率和順位變化(1/10萬)
死因譜的變化是反映居民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內容[1]。所以,死因分析是評價一個地區在特定時期公共衛生和人群健康狀況的主要手段之一[2]。通過調查發現,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徐家匯街道居民健康狀況普遍提高,主要表現在嬰幼兒死亡率和人群主要死因死亡率的下降。在青壯年組和中年組中,腫瘤已超越損傷中毒因素成為本街道的主要死因。在老年組中,循環系統疾病是本街道的主要死因。分析前后十年的死因譜,我們發現前4位死因沒有發生變化,提示對疾病防控的重點要以循環系統、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體,但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和心理因素導致的內分泌營養類疾病、精神疾病有所上升,說明社區健康管理不僅要關心軀體性疾病,更要重視居民健康素養的提高和加強心理疏導。因此,要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加強一級預防工作,提高人群衛生知識水平和健康行為的形成,逐步改變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這對提高人群的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朱麗娟,濮欣,劉曉明,等. 廣東省中山市岐江區2002-2004年居民死因調查[J]. 衛生軟科學,2005,19(4):249.
[2]李凡卡,顏丙新.2003-2005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居民死因分析[J]. 地方病通報,2006,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