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云,王怡
北京市第二醫院藥劑科 北京 100031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影響現代人們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日趨緊張的生活節奏以及少動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變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2億人,我國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中國已成為全球范圍糖尿病增長最快的地區并且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1]。
合理應用降血糖藥物能較好地控制血糖,減少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本文對我院門診藥房2008年~2011年口服降血糖藥物的用量、消費金額等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以了解我院口服降血糖藥物的使用情況及其變化趨勢,為臨床安全、有效、經濟地選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提供數據和參考。
1.1 數據來源 以計算機數據庫內銷售記錄為原始資料,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門診使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的品種、規格、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等數據。
1.2 方法 采用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方法[2],計算藥品用藥頻度(DDDs)和每日藥費(DDDc)。藥物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參照《新編藥物學》(第17版) 、藥品說明書及臨床常規用藥劑量,采用其主要適應證劑量范圍的中間值。序號比值是反映銷售金額與用藥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標,比值接近1表明該藥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較好;比值小于1表明該藥品價格較高;比值大于1表明該藥品價格較低。口服降糖藥有以下幾類:磺酰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促胰島素分泌劑、噻唑烷二酮類促胰島素分泌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DPP-4抑制劑(磷酸西他列汀)及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等[3]。

表2 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排序Tab2 The sales amounts sort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DDDs=年消耗藥品量/DDD值,DDDs值越大表明該藥品使用頻率越高;DDDc=年消耗藥品總金額/DDDs,DDDc值表明患者的每日用藥的費用。
2.1 口服降糖藥的DDDs排序 由表1可以看出,幾年來DDDs排序沒有太大變化。DDDs排序前3位是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雙胍類藥物二甲雙胍及磺酰脲類藥物格列喹酮。此外,格列吡嗪的使用情況也較為穩定。
2.2 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排序 由表2可見,2008~2012年口服降血糖藥物的總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其中阿卡波糖的銷售金額幾年來一直穩居第一位,而那格列奈的銷售金額由最初的第4位躍居至第2位并保持,同是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的瑞格列奈也呈現出上升趨勢。
2.3 各類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及比例 由表4可以看出,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比值逐漸趨近并保持為1,而二甲雙胍的比值一直較大。口服降糖藥日均費用在0.73~23.10元,4年的均值分別為6.77、6.74、6.73和6.47元,呈下降趨勢。

表3 各類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及比例Tab3 The sales sum and proportion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表4 口服降糖藥的DDDc金額及比值Tab4 The DDDc and ratio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銷售金額序號和DDDs序號的比值反映了銷售金額與用藥人次是否同步,如表3所示,比值接近1表明該藥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較好,即市場占有的份額較大,藥品的使用頻度也較高,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如阿卡波糖;而比值小于1表明該藥品使用頻度小,而價格相對較高,如那格列奈;比值大于1表明該藥品用藥頻度大而價格相對較低,如二甲雙胍。
4年來,我院使用口服降糖藥的品種基本持平,一些新型的降糖藥如DPP-4抑制劑、GLP-1等在我院并沒有使用,這可能跟我院患者人群及基層醫院用藥特色相關。但近年來口服降糖藥的使用數量和銷售金額逐年上升,相比前一年增長率分別為17.12%、23.41%、21.67%,這源于糖尿病發病率的上升、醫療保險覆蓋人群擴大導致的對該類藥物的需求增加。具體金額數據見表2、表3。
從表1可見,DDDs金額排在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二甲雙胍和格列喹酮,說明這3種藥在我院為主要口服降糖藥,主要是因為其療效確定,不良反應相對較小,價格適中,易于被患者接受。此外,格列吡嗪的使用情況也較為穩定,其在磺酰脲類藥物中具有起效快、降血糖效果明顯的特點,還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改善和減少糖尿病的并發癥。由表4可見該藥價格便宜,是一種十分經濟的藥物。
二甲雙胍用于治療糖尿病已有50余年的歷史,主要在肝臟通過降低肝葡萄糖輸出、抑制糖原異生和糖原分解而發揮作用,還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直接作用于胰島素靶細胞,增加胰島素受體的親和力,從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使用二甲雙胍每年可以減少2%~11%的IFG向糖尿病轉化[4]。
雙胍類降糖藥不降低正常血糖,對正常人無降糖作用。該類藥物能降低高血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膽固醇[5],具有降壓和獨立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是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同時腸溶片又克服了雙胍類藥物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的缺點,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價格也較低,是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降糖藥之一。各國指南推薦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首選藥物是二甲雙胍,如果沒有二甲雙胍的禁忌癥,該藥物應該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2]。
阿卡波糖是一種全新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它在劑量相關性方面可以實行小腸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功能,達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高胰島素血癥以及高血糖癥的目標[6]。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明顯且單獨應用不引起低血糖反應等特點。阿卡波糖作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適用于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對單獨應用磺酰脲類或雙胍類藥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尤其適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顯升高患者。但不能用于18歲以下青少年,因為可能導致急性肝損害的危險。
近年來,阿卡波糖的銷售金額一直居于口服降血糖藥的榜首,這可能與我國的飲食特點是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有關。其DDDs排序自2009年始終位于第1,且銷售占有比一直都在53%以上,甚至達到了63%。表明其已在口服降血糖藥物市場占有主要地位,另外其序號比值由2009年的0.5變為1,表明其價格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較好,已為廣大患者接受。阿卡波糖較高的價格和醫藥企業的過度促銷也是導致其使用快速增加的原因,存在濫用的趨勢,占用了有限的衛生資源。
格列喹酮是磺酰脲類藥物,主要作用于胰島β細胞,刺激胰島素分泌及提高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該類藥物的作用特點是藥效強,使用劑量小,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它的代謝95%經肝臟,5%經腎臟,所以適用于糖尿病合并輕中度腎功能減退患者。
另外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的使用上升幅度較明顯,銷售金額于2009年開始躍居第2位。此類藥物降血糖作用快而短,模擬胰島素生理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老年或輕度腎損害患者無需調整劑量[7]。適用于正常體重的餐后血糖升高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服藥,不進餐不服藥,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可根據進餐時間和次數調整用藥。那格列奈不同于傳統的磺酰脲類藥物之處在于該藥給藥后起效迅速而作用時間短,抑制2型糖尿病特征性的餐后高血糖,避免了低血糖反應的發生,保護了胰臟功能。但其價格偏高影響了它的應用。
由上述結果的分析來看,我院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應用基本合理,臨床應用趨向于安全、有效的方向。在用藥選擇上針對每位患者的特殊性選用合適的藥品是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同時用藥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藥物的不良反應根據患者發病情況,采用單用藥或聯合用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我國阿卡波糖的價格較高,使用率過高,應對其性價比進行關注和研究。臨床藥學開展以來,藥師在臨床用藥當中給予的用藥指導地位越來越高,將臨床與藥學人員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一定能給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帶來良好的收益。
[1]代慶紅,王忠東.中國糖尿病的現狀調查[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206-208.
[2]李艷,丁慶明.限定日劑量在藥物利用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執業藥師,2010,7(9):6-16.
[3]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第17版.2011,1:655.
[4]陸菊明.糖尿病一級預防之藥物干預[J].藥品評價,2012,9(1):18.
[5]趙日光,樸鐘石.口服降糖藥的合理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8):161-163.
[6]廖祥彥.阿卡波糖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128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2, 10(10):509-510.
[7]石春英,賈貴龍,劉金玲.淺談口服降糖藥的合理用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