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臺詞:公務消費可不能亂來
在英國,百姓最愛看的電視政治喜劇是《是的,首相》。其中有一個片段,新上任的首相想讓下屬安排一頓午飯,不料得到的答復是:“唐寧街10號從來都不會為首相免費開伙,想要吃什么得首相先掏錢才行。”情急之下,首相問如何才能蹭到一頓免費的“公家飯”,得到的回答是:“可以邀請外國使節一同吃飯談公事,但這個臨時邀請難免會引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風險很大。”這個關于公務消費的片段,有其現實基礎。因為英國政府尤其是財政部,在每個財年到來之際,就會把財政開支這塊蛋糕分好,每個部門多花一分錢,都得自掏腰包。
為了讓民眾放心,法國政府會在其官方“公共服務”網站上及時、詳盡地發布有關公務消費的信息。在上面,能看到官員在國外出差時每天的補貼標準:阿富汗279美元,南非180美元,上海約2200元人民幣。法國還有類似“節約歸自己”等鼓勵減少公務消費的做法,如到海外出差被免費留宿,仍能拿補貼的35%。雖然有了明確的公務消費的規章制度,但法國民眾對官員們仍然十分挑剔。法國《費加羅報》曾刊文對比瑞典與法國官員的公務排場:“瑞典的大臣和秘書一起在食堂吃飯,辦公室裝修簡單,甚至不配專車。在法國,高官則是在宮殿里辦公,配豪華汽車,開奢侈的招待會,有些人還像明星一樣出行……一想到這些就讓人上火!”
在國際清廉指數2011年排名中,匈牙利位列第54位,屬于一個“中等偏下的廉政國家”。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對于公務消費也看得很緊。去年11月,匈牙利12個州的州長到亞速爾群島參加會議時外出購物,結果被媒體曝光。為平息輿論壓力,州長們一邊解釋說,購物部分費用由會議組織方提供;一邊表示,每人將自掏腰包,拿出900多美元,捐給所在州的兒童福利機構。
日本的公務消費公開透明,民眾在政府網站上全能看到。日本不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現在都有名為“行政刷新”的職位,專門負責制定“最佳花錢方案”,以避免不合理支出。日本公務員的公務消費限制可謂事無巨細。記者曾參加過大阪地方政府舉辦的一個日中文化交流年活動,并和一些日本公務員到北京出差。日本公務員在入住酒店前一定要問清:酒店房間床頭柜上的兩瓶礦泉水是否免費?原因是這不屬于公費支出部分,不能在退房時結算到房費賬單上。另外,他們還自己掏錢買禮物,因為“商務往來的禮品饋贈,日本公費一律不給報銷”。大阪市政府一名公務員告訴記者,出發前,行政部門給出差的人作了專門指導,告訴他們怎樣在出差地有效、合理地花錢。這名公務員說:“日本公務員要是揮霍公款,鋪張浪費,就會在媒體和輿論的聲討下迅速丟掉工作。因此,沒人敢那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