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后,蘇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東西兩線作戰的危機,斯大林要求共產國際立即組織和發動各國共產黨“武裝保衛蘇聯”。
1941年7月,斯大林第一次致電毛澤東,要求中共方面不要讓進攻蘇聯的日軍麇集在北平、張家口和包頭方面,“采取行動,破壞上述地區的鐵路交通”,還詢問毛澤東“能不能抽調若干旅或團擺在長城附近,以牽制日軍”。
7月2日,毛澤東電示彭德懷,說“日蘇戰爭極有可能爆發”,“我軍須準備配合蘇軍作戰,目前做此準備,以待時機成熟,即可行動”。但是,毛澤東提醒彭德懷:“此種配合,是戰略的配合,是長期的配合,不是戰役的配合與一時的配合,請在此基點上考慮一切問題!”
1941年10月2日,德軍35個師向莫斯科發動第一次大規模進攻。此時蘇聯得到一份絕密情報:如果德軍攻下莫斯科,日本就要進攻蘇聯遠東。1941年11月12日,斯大林第二次致電毛澤東,希望中共派出一部分力量向長城內外方向發展。毛澤東的態度是堅定的:1942年我軍的中心任務仍然是積蓄力量,而不是直接出兵援助蘇聯。
1942年5月,德國在蘇德戰場上發動夏季攻勢,此時蘇聯方面再次得到日軍向中蘇邊境秘密集結的情報。斯大林第三次致電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要求“八路軍在日蘇戰爭發生時,派一部分正規軍開赴南滿,策應蘇軍,以牽制日軍”。毛澤東表示:一旦蘇日開戰,我們自然要配合蘇軍作戰……在目前形勢下,要求八路軍打大規模的運動戰阻止敵人和牽制敵人是不切實際的。
毛澤東對斯大林的要求之所以不作肯定的答復,是因為當時中國的抗日戰爭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根本沒有能力出兵援助蘇聯。1942年7月,希特勒糾集150萬兵力直逼斯大林格勒。為防止日軍趁機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斯大林第四次致電毛澤東,要求毛澤東抽調八路軍一兩個師的兵力到內蒙古和外蒙古交界地區,接受蘇聯方面提供的新式武器裝備。毛澤東回復斯大林說:“武器,我們自然很需要,但調一兩個師的兵力通過蒙古草原去接受武器卻是不可想象的……這個方案難以實現?!边^了一段時間,斯大林第五次致電毛澤東,詢問“中共方面是否可以派出較小型的游擊隊到滿蒙交界的地區輪番接受較小批量的武器,以加強抗敵力量”,毛澤東仍然否定了這一方案。
1943年初,蘇聯紅軍已經完成了對德軍33萬人的包圍,決戰即將開始。為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穩住東線的日本軍隊,斯大林第六次致電毛澤東,建議毛澤東調若干師團部署在長城內外一線。毛澤東經過研究之后,把羅瑞卿、楊成武以及呂正操等部部署在長城內外一線,準備伺機向東北地區滲透。毛澤東的這一戰略部署,既避免了打草驚蛇,提前暴露自己的戰略意圖,又占據了長城沿線的重要戰略位置,使八路軍處于“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1943年2月2日,蘇聯紅軍全殲斯大林格勒被圍德軍,從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在遠東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敗退,根本無暇進攻蘇聯,斯大林的擔憂已經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