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傳統產地,又不是名貴品種,中國的魚子醬憑什么打入歷史悠久的歐洲市場?
在杭州千島湖里住著24萬多條大魚,它們的魚子能賣到5000元/公斤。1998年起,水產研究院開發處的研究員王斌就開始推廣鱘魚人工養殖技術。直到2002年一次出國考察后,王斌才發現,由鱘魚魚子制成的魚子醬在國際市場被譽為“軟黃金”。一年后,瞄準“軟黃金”生產的公司成立,王斌任總經理。
2006年,王斌帶著400公斤樣品來到法國,找到世界魚子醬協會主席。在品嘗了王斌的魚子醬后,協會主席只是給出了改進的建議。
心中忐忑的王斌回到中國。半年后當他重回巴黎時,他的魚子醬卻出乎意料地進入了協會主席開在老佛爺百貨公司和香榭麗舍大街的專賣店。“中國制造”被接納的原因在于,其價格僅相當于國際其他產地魚子醬的十分之一。
另一個讓王斌自傲的是:將魚子醬賣到了漢莎航空的頭等艙。“漢莎的一位采購經理偶爾嘗到了我們的魚子醬,就悄悄采購了一點,跟蹤我們的口味,訪問我們的客戶。”直到對方找上門,邀請他參加一個品鑒會,王斌才知道自己的魚子醬已被默默觀察了很久。
“有人質問,全世界那么多種魚子醬,為什么非要用中國的。要知道,坐頭等艙的客人十分挑剔。”隨后,漢莎航空董事局選取了26種世界各地的魚子醬進行兩次盲評盲測,中國魚子醬均獲第一名,這才算打開了通往漢莎航空的大門。
2010年,歐洲多國立法禁止捕撈野生鱘魚,這一年,全球魚子醬產量為150噸,中國的魚子醬產量占總量的8%到10%,“未來魚子醬產業一定會為中國所占領。”王斌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