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杜峻曉 姜 峰
“三問三解”活動即: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解民憂、解民怨、解民困。這是今年新春伊始陜西省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深化創先爭優、服務群眾、增進干群感情的有效途徑。

“三問三解”惠民生健康服務
為此,陜西省委常委會進行了研究部署,下發《關于在全省各級機關干部中開展“三問三解”活動的安排意見》。一場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廣大黨員干部廣泛參與的“三問”摸實情、“三解”辦實事的“春風行動”在陜西迅速展開——由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點題”并率先垂范的“三問三解”活動,問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問百姓的生產生活狀況,問化解難題、破解矛盾的妙招良策,聽民情,解民困,極大地提升了社會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務群眾的針對性。目前,陜西全省已有20多萬干部奔赴基層,建立聯系點10.4萬個,明確幫扶對象19.1萬戶。
“組織部門、人事部門在今后工作中應加強溝通與協調,保障大學生‘村官’的基本權益,研究制定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的總體計劃,使他們能夠靜下心、沉下身。”這是家住韓城市陽山莊村的郭鵬在《回鄉見聞》中寫下的建議。
春節前夕,陜西省委20多個部門單位創新下基層形式,結合“三問三解”活動,給干部布置《回鄉見聞》這樣的“家庭作業”。其中,僅省財政廳就有589名干部利用春節假期返鄉調研,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500多條。
身子俯得越低,越能聽到大地的回響。“過年在老家做這樣的‘功課’,沒有了‘單位對單位’、‘干部對群眾’的隔閡,不論贊揚、肯定,還是批評、建議,大家說的都是心里話。”省財政廳一名干部說。
上群眾門、住農家屋、說百姓話,“三問三解”活動“民”字當先,陜西全省縣以上黨組織確定活動載體800多個,級級有目標、層層有載體、個個有特色,促進干部思想上重視群眾、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融入群眾,有力增進了干群感情。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416名市廳級干部、1.8萬名縣處級干部,赴2.1萬個聯系點開展“三問三解”活動。
渭南市以“秦東黨旗格外紅、干群關系格外親”為載體,要求每名領導干部每年拿出1/3時間深入基層調研。同時,明確要求市級包聯干部“季度到鄉”、縣上包聯干部“月月到村”、鄉村干部“周周見面”,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網格化、全覆蓋”的工作格局。
“讓群眾當裁判,讓群眾說了算。”商洛市把聯系包抓工作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組織萬名機關干部下基層,切實做到特困戶、信訪戶、產業大戶、重點企業和“兩代表一委員”的“五必訪”,著力解決增收、教育、醫療、就業、行路、飲水等基層群眾“最盼、最怨、最急”的突出問題。
不干擾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不接受層層陪同和特殊接待,不在基層單位報銷任務費用,不收受任何禮品……為強化對下基層黨員干部的監督,安康市旬陽縣出臺《關于嚴肅紀律改進作風五條紀律規定》,明確要求做到“六個不”,并組建了11個督查組定期督促檢查,受到基層群眾的普遍好評。
同住屋檐下,同吃一鍋飯,汲取來自田野的養分,凝聚干群間的真情。以“連心攀親、結對幫扶”為載體開展活動的漢中市南鄭縣,群眾視干部為“家人”、“親人”。縣委書記梁繼業認為:“干部下基層抓社會管理,認識新農村、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出新思路,得到了歷練,增強了實際工作能力和水平。”
“這項活動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我們可以進一步掌握民情、了解區情,加深了和群眾的感情!”咸陽市渭城區干部紀鵬玉說。

“三問三解四公開”為青年排憂解難
2月初,陜西省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提出今年創先爭優活動以“三問三解”為載體,以群眾評議創先爭優、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創先爭優、黨政機關干部下基層、建立長效機制等為重點,繼續扎實有序推進。
陜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錦斌表示,要通過開展“三問三解”活動,促進干部多謀為民之策、多出惠民之舉、多辦利民之事,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陜西各級各部門將活動與深化創先爭優、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相結合,因地制宜創新工作方法,力推活動干出實效。銅川市在“為民服務零距離”活動中,當地從市、縣455個部門抽調3283名干部,對543個村、54個板塊型社區和206個重點企業開展了“集中走訪周”。據統計,全市機關干部先后走訪群眾2.65萬人次,“三問于民”16636戶,召開座談會1086場,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超過2800條。
漢中市將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作為落實“三問三解”活動的具體實踐,面向社會公布農民工欠薪投訴專線電話,建立起一條農民工維權的“綠色通道”。近兩個月來,該市先后接待農民工來電、來訪6000余人次,接待10人以上群體討薪案件26起,涉及農民工2000余人,為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2300多萬元。
按照“集中進、長期包、堅持派”相結合的要求,咸陽市確定部門單位駐點幫扶關系“一定三年不變”,建立起機關干部經常性聯系服務群眾特別是重點幫扶戶的長效機制。截至2月下旬,咸陽市有3.8萬名機關干部深入基層,走訪了2768個村、771戶企業和155個社區,辦實事好事720件,提供幫扶資金872萬元。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認為,“三問三解”活動突出了一個“實”字。“‘三問’是摸實情、‘三解’是辦實事,體現了求真務實的作風,是將創先爭優具體化、實踐化。”
“干部奔上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共產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老百姓著實高興!”咸陽市彬縣小靈臺村老黨員李滿存這樣夸贊駐村干部。
銅川市印臺區樓子村果農孫繼軍的一番話,說出了廣大群眾的心聲:“從蘋果修剪技術到機械操作技術,農民急需啥駐村干部就來講授啥,政府真是幫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