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張義學

跨省區的區域合作定會存在難度,應打破行政區劃的利益壁壘。革命老區在共同的歷史和現實背景下,找到共同的問題和共同的特點,對癥下藥,更有利于整體經濟發展。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要建立三省區聯系會議制度,東中部地區要加強與陜甘寧革命老區的經貿聯系,切實加大幫扶力度,努力使老區走出一條生態環境良好、能源資源集約開發、人民生活富裕的科學發展之路。
《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批準,加快推進老區發展,對于革命老區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有利于發揮區域優勢,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增強老區自我發展能力;有利于深入實施黃土高原和黃河中上游生態綜合治理,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有利于加強區域經濟聯系,促進產業合理分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國家整體競爭優勢;有利于發揚革命傳統,弘揚延安精神,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有利于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從功能分區角度來看,陜甘寧分為高效集約區、旱作農業發展區、生態環境修復區三類區塊。國家依據老區各地自身的資源貯備、工業基礎、環境生態等條件為老區未來發展作出了科學的分工。”陜西省政府研究室白振中處長告訴本刊記者,“比如,對于生態環境修復區的縣市來說,就要考慮在招商引資中別引進破壞環境的企業,別搞超越當地生態承受力的項目,多考慮如何應用國家移民搬遷政策,使傳統農業人口轉移到高效農業、特色農業中去,轉移到其他產業中去。”
革命老區的縣市應該抓住這次機遇,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轉變經濟發展的模式。“比如我省能源資源貯藏豐富,能源化工工業初具規模的榆林市、延安市,將被規劃為‘高效集約發展區’。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較好、產業發展潛力較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承擔著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主要功能和帶動整個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白振中說,《規劃》要求“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重點推進平涼工業園區、華亭工業園區、慶陽西峰工業園區、鹽池工業園區、中衛工業園區、寧東化工產業園區、靈武羊絨產業園區及榆林、延安、銅川、吳忠、固原等地的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老區內產業園區適當擴區調位和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老區涵蓋的8個地級市,都將發展成為“區域核心城市”,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延安要加強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主要發展石油、煤炭、化工、機械、紅色文化與黃土風情旅游、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榆林要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區域性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宜居生態示范城市,主要發展能源、化工、建材、特色農產品加工、旅游等產業。慶陽要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人文魅力城市、生態示范城市,建設西部油城,重點發展煤電、化工、商貿、特色農產品加工、文化等產業。吳忠要打造寧東能源基地,建設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示范城市,重點發展能源、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等產業。
“組團開發”是產業布局的統籌協作方式,也是各省老區產業布局中的大融合。我們陜西省將會形成一個“陜北組團”。包括榆林、延安、銅川市及富平、三原、涇陽縣,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人口801萬人。依托包頭-榆林-延安-西安鐵路、包頭至茂名高速(G65)、國道210線,以榆林、延安為龍頭,加快建設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區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培育區域中心城市。加強與關中-天水、呼包銀經濟區的聯系,增強對環渤海經濟圈煤炭、電力等保障能力。
甘肅慶陽、平涼市及我省的長武、彬縣、旬邑、淳化縣將形成“隴東組團”。總面積4.9萬平方公里,人口577萬人。依托福州至銀川高速(G70)、國道211線,以慶陽、平涼為龍頭,加快建設隴東煤電化工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和現代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強化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及省會城市的聯系,統籌區域內煤電一體化、蘭州石化深加工布局,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寧夏的吳忠、固原、中衛及靈武市形成“寧東南組團”。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384萬人。依托包頭-西安、包頭-蘭州-西安、銀川-西安鐵路、北京至西藏高速(G6)、青島至銀川高速(G20)及國道307、211、109線,以吳忠、靈武為龍頭,打造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設“西電東送”火電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區。加強與呼包銀和沿黃經濟區的聯系,培育和建設沿黃城市群,帶動固原等地發展。
三個組團形成一個資源開發、能源轉化的“金三角”。“金三角”區域內以延安、慶陽、吳忠三個重點中心城市又構成一個緊湊型的“金三角”,輻射榆林、銅川、平涼、中衛、固原五市。“‘金三角’的快速融合,需要加緊老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以及高速路網的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大融合,構建陜甘寧為核心的交通圈,輻射西北地區。”白振中說,“中心城市建成區要加快建設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支持給排水、集中供氣、熱電聯產建設,加大管網改造力度。加強污水和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市政公共設施基本配套,科學實施城市綠化。”
能源的開發輸送和能源化工產業的深度延伸是連接陜甘寧中心城市的鏈條,也是輻射帶動周邊縣市工業體系建設的紐帶。這個被稱為“能源金三角”的地域,要圍繞能源資源的開發、輸送和加工,陜甘寧革命老區各中心城市要加強合作,要統籌規劃好工業體系的布局,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少留空白,少搞重復性建設,少上同質化產業項目。
陜甘寧革命老區的地下貯藏著豐富的能源資源,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加工轉化是振興老區經濟的主要途徑。陜甘寧革命老區要按照“合理布局、環保優先、輸轉并舉、循環發展”的原則,統籌能源資源開發,推動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壯大陜北煤炭基地,重點建設神府、榆神、榆橫等煤炭礦區,提高開采集中度和資源回采率,加大礦區塌陷治理。加快隴東煤炭基地建設,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抓好彬長、寧正、沙井子等大型礦區建設,穩定渭北等老礦區煤炭產量。加強寧東煤炭基地建設,加快馬家灘、積家井、萌城、韋州、王洼礦區煤炭資源的普查、詳查和勘探工作,全面建成鴛鴦湖礦區。
科學規劃建設燃煤電廠,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轉化水平。在主要煤炭礦區布局大型坑口電站,建設大容量燃煤機組。鼓勵發展煤矸石發電和熱電聯產。在水資源、煤炭資源、環境容量以及交通條件結合較好的地區,依托優勢大型企業,適度、有序發展煤制天然氣、烯烴、乙二醇、甲醇和煤炭間接液化及其衍生物下游產品等現代煤化工,積極推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研究和示范,構建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產業體系。
加快科技創新和新技術運用,提升改造既有油氣田,穩步提高產能。加強陜北、隴東、固原等地區的油氣勘查力度。積極開發榆林、延安、慶陽和平涼的石油資源,加強企業整合重組,在延安、慶陽適度發展石油煉化深加工項目。積極開發天然氣資源,滿足當地合理用氣需求,增加西氣東輸規模。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加快吳忠、靈武、中衛、固原、慶陽、榆林等風電場建設。
大力發展太陽能,推動光伏產業規模化發展,培育完整產業鏈條,支持榆林靖邊,延安安塞、黃龍,咸陽彬縣,慶陽環縣,吳忠太陽山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太陽能與建筑物一體化利用,建設以太陽能利用為特色的新能源城市和綠色能源縣。
發揮陜甘寧革命老區的能源礦產資源優勢,使“金三角”成為能源開發、加工轉化的國家重要基地,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