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必健
201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這是中央首次強調要重視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指以物質生產與流通為主體的經濟形態,包括農業、工業和大部分服務業。一般來說,工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石。狹義的實體經濟的概念與實業的內涵相近,專指工商企業(《辭海》)。
通觀中外經濟發展歷程,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當前,中央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其針對性和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注重發展實體經濟,這是我國所處經濟發展階段決定的。當前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階段,而從經濟層面來說,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就是工業化。抓住了工業,就是抓住了發展實體經濟和推進工業化的關鍵。這可以從三方面來說明:
其一,工業是工業化進程中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工業化階段,工業增長快于農業也快于服務業,這是個明顯特征和普遍規律。其時,國民經濟總量、國內外貿易結構、社會新增就業等都轉向工業為主。
其二,工業是讓廣大人民享受工業文明的基礎產業。物質生活和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工業化時代,工業在推動物質生產、創造社會財富、滿足人民基本需求方面,發揮難以替代的作用。
其三,工業是科技創新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重大科技成果都通過工業制造來實現,國際上界定的高技術產業全都出自工業部門。工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決定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決定了國際競爭地位的高低。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加速工業化進程,經濟增長表現在全球最突出。2009年起出口總額(90%多是工業制成品)超過德國成為最大出口國,目前外匯儲備已突破3萬億美元(大多數來自貿易順差),2010年制造業產值打破美國保持110年世界第一的紀錄,進而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些標志性業績展現了工業主導下的工業化驕人成就。今后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仍將主要靠工業拉動,工業主導下的實體經濟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忽視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發展,就會明顯影響工業化提前實現。
浙江的工業化實踐,也充分表明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是發展之本。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工業迅速崛起。1979-2010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其中1979-2000年的工業增長速度居全國首位,工業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15位躍升至第4位,有力推動浙江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工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物質財富,為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1979-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份額的近一半來自工業;同期規模以上企業(前為獨立核算企業)累計實現稅金相當于全省財政總收入的40.6%;2010年工業從業人員1520.9萬人,占全省從業人員的比重高達41.8%。工業帶動了包括農業、服務業的實體經濟全面發展,形成全新的生產方式、經濟結構和運行機制。
近年來,浙江面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區域競爭的巨大壓力,最直接原因就是工業增長后勁不足,實體經濟素質提高不快,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先進制造業,夯實實體經濟的基石。
對虛擬經濟有不同的解說。《現代經濟辭典》(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編)這樣定義:虛擬經濟是指虛擬資本的產生、交易和流通所形成的經濟系統。虛擬資本是以各種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與虛擬經濟相關的一個概念是符號經濟,符號經濟的范圍較虛擬經濟更寬,除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等有價證券外,還包括貨幣。現在往往將虛擬經濟與符號經濟視為等同的概念。美聯儲所說虛擬經濟,較符號經濟的范圍更寬,不僅包括金融市場還包括房地產市場。筆者認為,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對應,兩者關系密切。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根基,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并在很大程度影響實體經濟的生態環境。虛擬經濟的發展要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基礎,如果脫離實體經濟而造成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嚴重時還會形成經濟危機。
這方面的歷史教訓十分深刻。近者有美國房地產市場違約引爆次貸危機,發展為國際金融危機;遠者有日本“失去的10年”。上世紀80年代日本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造成很大的資產泡沫。日本的國土面積僅相當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89年的地價市值相當于美國地價市值的4倍,當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萬億美元左右,而全國住宅價值竟達6.5萬億美元。1993年日本房地產全面崩盤,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泡沫破滅造成經濟長期衰退,被稱之為“二戰后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慘痛教訓告誡:務必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
近年來,在虛擬資本過高收益預期的誘惑下,虛擬經濟過快擴張,省勁致富、投機暴富的低俗財富觀念抬升,社會資本脫實向虛的現象激增。溫州即為一例。溫州人曾以勤勞創業、辦廠經商致富名揚全國,但近年來可貴的實業致富精神正在式微,不少企業偏離實體經濟,專注于虛擬資本運作,導致產業競爭力下降和區域經濟地位后退,并引發較大的企業資金風波。
今年宏觀經濟形勢嚴峻而復雜,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國際金融危機進入第四個年頭,歐債危機更為嚴重,歐元區經濟處于衰退邊緣,由此形成的經濟寒潮正在襲來,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的低迷期。國內堅持調控房地產市場,擠壓經濟泡沫,虛擬經濟過快擴張產生的系統性風險亟待化解。
總的看,今年經濟運行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突出,出口、投資和消費需求“三駕馬車”均將減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不小。
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支柱,也是受全球經濟寒潮沖擊影響最大的領域。浙江去年下半年來全省工業增長加快回落,形勢趨于嚴峻。2011年11月與3月的增長率相比,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回落了6.9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回落了18.3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回落了51個百分點(增長率為-13.9%,虧損成倍猛增)。今年尤其上半年,工業增長下行的趨勢將沿續。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增長不穩,經濟發展全局勢必不穩。必須采取更直接、更有力和更有效的措施,確保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近來中央領導一再強調,在宏觀調控中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溫家寶總理在天津考察時指出:“我們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他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又強調: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我們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切實化解虛擬經濟擴張產生的系統性風險,加大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確保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