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綜述

2012-08-04 10:09:20錢志鴻劉丹
通信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機制

錢志鴻,劉丹

(1. 吉林大學 通信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130025;2. 大連海洋大學 信息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116023)

1 引言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離無線通信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的通信環境提供特別連接的通信技術。由于藍牙技術具有可以方便快速地建立無線連接、移植性較強、安全性較高且藍牙地址唯一、支持皮可網與分散網等組網工作模式、設計開發簡單等優點[1],藍牙技術近幾年來在眾多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中備受關注。

眾所周知,數據傳輸是實現數據通信的基礎。以往的數據傳輸采用的是有線連接方式,其優點是傳輸速度快、安全性高以及實現簡單,但隨著生產以及生活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有線連接已經逐漸顯現出自身的不足,例如傳輸距離有限、成本高和布線困難等,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其發展。為了解決有線傳輸帶來的不便,很多研究人員開始考慮嘗試以無線的方式實現數據交換。由于無線傳輸技術自身的特點,可以有效解決有線傳輸帶來的不便,使現有的數據傳輸不再需要繁重的布線,而且數據傳輸方便快捷,所以對于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的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

近些年,無線傳輸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相繼出現了紅外技術、HomeRF、藍牙[2]、無線局域網(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ZigBee、RFID等,這些技術都有各自的優勢和應用領域,大大改善了現有的數據傳輸方式。

現有的無線通信技術各有特點,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與藍牙技術相互補充。藍牙技術由于成本低、功耗低和組網容易等特點,在無線數據傳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對于藍牙技術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數據傳輸性能的改善方面。楊帆等集中研究了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網絡拓撲問題,給出了改進的拓撲構成算法,增強了網絡的可拓展性[3,4]。HAGER和BANDYOPADHYAY等對藍牙技術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分析,指出藍牙技術在安全方面仍存在不足,包括藍牙技術的認證、PIN碼的安全以及匹配問題等[5~7]。GOLMIE等對藍牙設備與802.11設備共存時的相互干擾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方案[8]。CHEN等研究了平均接收信噪比與分組錯誤概率間的關系[9]。

本文首先從協議方面分析了數據傳輸性能的改善,然后討論了現有關于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研究,指出了各個方案的優缺點,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構想和今后的研究展望。

2 藍牙協議標準中數據傳輸的演進過程

自從完成了第1版藍牙標準的制定以來,藍牙特別興趣小組(SIG, special interesting group)仍然持續不斷地對藍牙技術進行修正與改版的工作,目的是期望藍牙技術能夠充分滿足系統產品更易于使用的需求,尤其是藍牙技術數據傳輸方面的需求,如數據傳輸速率、能耗以及安全問題等。因此不斷演進的藍牙標準版本,對于整體藍牙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藍牙規范1.0版本主要是針對點對點的無線數據傳輸,給出了標準的數據傳輸分組格式以及分組類型。隨后的1.1版本將1.0版本的點對點擴展為點對多點的數據傳輸,并修正了前一版本中錯誤和模糊的概念。藍牙技術 1.1版本規定的傳輸速率峰值為1Mbit/s,而實際應用中是723kbit/s。藍牙技術1.2版本的傳輸速率與1.1版本相同,但實現了設備識別的高速化,增強了數據傳輸的抗干擾能力,與現有的1.1版本完全兼容,確保其向后兼容1.1版本的產品[10]。藍牙協議規范1.2版本中有以下的改進和增強:更加快速地連接、自適應跳頻(AFH,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擴展的同步面向連接鏈路、增強的錯誤檢測與信息流、增強的同步能力、增強的流規范等[11]。這些改進可以增加數據傳輸的抗干擾性和可靠性,為其實時傳輸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藍牙2.0版本開始,增加了增強型數據速率(EDR, enhanced data rate)協議,大大提高了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性能。它的主要特點是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2版本傳輸速率的3倍(在某些情況下可高達10倍),各版本的數據傳輸速率比較如圖1所示。

圖1 各協議版本數據傳輸速率的比較

2.0版本通過減少工作負載循環降低了能源消耗,增加帶寬簡化了多連接模式,可與以往的藍牙規范兼容,降低了比特誤差率[12]。藍牙 2.1+EDR標準在2.0版本的基礎上對數據傳輸的性能加以改善,具有3個主要特征:改善裝置配對流程、節約能源和增強安全性等[13]。

目前,較新的版本是藍牙技術聯盟在2009年4月頒布的藍牙 3.0+HS高速核心規范和在 2009年12月頒布的藍牙4.0低功耗核心規范。前者采用交替射頻技術,并且集成了IEEE 802.11協議適應層,使藍牙數據傳輸速率提高至24Mbit/s。此外,藍牙3.0+HS還增加了單播無連接數據傳輸模式和增強功率控制等新功能[14]。藍牙規范4.0可以說是藍牙3.0+HS規范的補充,降低了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能耗[15],這個版本主要應用在醫療保健、運動與健身、安全及家庭娛樂等全新的市場。

3 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研究

現有關于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數據分組的選擇對于傳輸性能的影響、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干擾和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等問題。

3.1 藍牙技術數據傳輸性能分析

基于藍牙技術的無線數據傳輸過程主要由傳輸層協議來管理,該層負責藍牙設備間對方位置的確認,以及建立和管理藍牙設備之間的物理與邏輯鏈路。除此之外傳輸協議又可細分為底層傳輸協議和高層傳輸協議2個重要部分。底層傳輸協議側重語音與數據無線傳輸的實現,主要包括射頻、基帶和鏈路管理協議3個部分;高層傳輸協議主要包括邏輯鏈路控制與適配層協議和主機控制器接口,其主要功能包括:為高層應用程序屏蔽諸如跳頻序列選擇等底層傳輸操作;為高層應用程序的實現提供更加有效和易于實現的數據分組格式。

3.1.1 藍牙技術底層數據傳輸分組選擇

通信設備間物理層的數據傳輸連接通道就是物理鏈路[1],為此藍牙協議定義了2種類型的鏈路:同步面向連接鏈路和異步無連接鏈路(ACL, 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 link)。藍牙皮可網采用分組形式進行數據傳輸,基帶層給出了2種分組格式:一種是藍牙協議1.0中規定的標準分組格式,主要由接入碼、分組頭和有效載荷3部分組成;另一種是藍牙協議 2.0+EDR版本提出的增強型數據分組格式,將其原有分組格式的有效載荷部分分成同步碼、凈荷和尾碼3個部分,保留了原有的接入碼和分組頭 2個部分,數據部分采用相移鍵控(PSK,phase shift keying)調制方式,并在數據分組中引入了保護周期。

藍牙皮可網中使用的分組類型與使用的物理鏈路有關。對于藍牙數據傳輸鏈路,協議給出了如下分組類型:DM1分組、DH1分組、DM3分組、DH3分組、DM5分組、DH5分組、AUX1分組、HV1分組、HV2分組、HV3分組和DV分組。2.0規范新增了2-DH1分組、2-DH3分組、2-DH5分組、3-DH1分組、3-DH3分組和3-DH5分組等。

現有的關于藍牙技術底層數據傳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據分組選擇問題上,由于協議給出的分組類型性能各不相同,如數據載荷的大小和采用的糾錯機制等,對數據傳輸性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針對此問題,國內外的研究人員均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SARKAR等在假設信道狀態已知的情況下,利用所建立的數學模型求出吞吐量最大時數據分組大小的最優值,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性能[16]。楊帆等分析了藍牙2.0+EDR新規范定義的3種調制方式在加性高斯白噪聲(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信道下的位錯誤率與平均接收信噪比的關系,根據不同分組的特性,提出了在AWGN信道下的自適應分組選擇策略[17]。徐飛等在原有的藍牙2.0+EDR協議中加入采用BCH編碼的數據分組,有效提高了藍牙數據傳輸效率、抗干擾能力以及在AWGN信道下的數據傳輸吞吐量[18]。

楊帆等提出了一種基于信噪比的藍牙自適應分組類型選擇方法。其原理就是根據接收信噪比的不同情況選擇最佳的分組類型進行傳輸,給出了進行分組類型切換時信噪比的門限值,改善了在信道狀態不佳時的系統性能[19]。

JU等提出了一種基于信道估計的藍牙系統分組選擇策略,針對不同信道誤比特率的差異,結合現有藍牙數據分組的特點,提高了原有系統的吞吐量。這種自適應分組選擇策略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統吞吐量,還能夠降低數據傳輸的延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無線個域網的信息擁塞問題[20]。

因此,不同誤碼率和數據分組對于系統吞吐量的影響是有差異的。當系統不存在干擾或者干擾很小的時候,小時隙的分組會增加數據分組的冗余開銷,降低吞吐量。但是如果存在干擾,小時隙的分組可降低基帶分組傳輸期間受到干擾的可能性,減少出錯重傳的概率。以上的參考文獻雖然給出了自適應分組選擇策略,但在不改變藍牙硬件的基礎上,得到或者準確估計和跟蹤信道質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分組選擇的難點在于如何估計或者判斷信道質量。

基于以上問題,王雪等提出把不同誤碼率下的最佳分組按照其吞吐量進行分級,并計算出分組吞吐量臨界點的重傳次數,同時與每個分組的平均重傳次數比較,調整分組區間上下限的級別以得到該區間的最佳分組類型。該方法通過實時跟蹤信道質量,做出相應的分組選擇策略,尤其對于不穩定的信道,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性能[21]。

數據分組選擇雖然可以有效改善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性能,但是分組本身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DH分組載荷部分沒有任何差錯控制機制,當信道環境較差時,會嚴重影響藍牙數據分組的傳輸性能。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對DH分組的載荷部分采取合理的編碼方式,糾正隨機發生的比特錯誤,進而降低數據分組的重傳次數,提高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性能。現有的糾錯編碼方式有很多,例如BCH碼[22]、RS碼、漢明碼和Turbo碼[23]等,由于每種編碼方式的復雜度和糾錯能力都存在差異,所以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選擇適合藍牙技術數據分組的編碼方式以保證數據分組在環境質量較差情況下的傳輸性能。

針對 EDR格式分組本身存在抗干擾能力差的問題,本文為 EDR格式分組引入了擴展戈萊編碼方法。EDR格式數據分組有效載荷部分采用擴展戈萊編碼(24,12),該編碼可以糾正隨機的3bit錯誤,在低信噪比或環境質量較差的情況下有效降低藍牙 EDR分組出錯的概率,提高藍牙數據分組的吞吐量。與此同時,由于分組誤比特率與所采用的調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函數關系,因此調制方式性能的好壞影響了藍牙數據分組的傳輸性能。從藍牙2.0+EDR版本開始,數據載荷部分分別采用8DPSK(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和 π/4-DQPSK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reference phase shift keying)2種調制方式。

如果引入最小頻移鍵控(MSK, minimum shift keying)調制方式,隨著比特信噪比的增加,MSK調制方式的誤比特率要優于以上2種調制方式,如圖2所示。因此,將擴展戈萊編碼與MSK調制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藍牙數據分組的抗干擾能力。改進后的新增DH分組在信噪比為3dB時,吞吐量就呈明顯上升趨勢,較協議原有的新增DH數據分組提高近5dB,如圖3所示。

可見,本文提出的將擴展戈萊編碼與MSK調制方式相結合的數據分組改進方案可以提高信噪比較低情況下的數據分組可靠性,并且可以進一步提高數據分組的抗干擾性能和吞吐量。

圖2 3種調制方式誤比特率比較

圖3 采用MSK調制方法與擴展戈萊編碼后DH分組性能的改善

3.1.2 藍牙技術高層數據傳輸重傳機制

為了實現高層應用,高層傳輸協議提供了更加有效和易于實現的數據分組格式。其中較重要的邏輯鏈路及適配協議負責將基帶層的數據分組轉換為便于高層應用的數據分組格式,并提供協議復用和服務質量交換等功能。

藍牙協議體系結構中的邏輯鏈路及適配協議(L2CAP, 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處于基帶協議的上層并與藍牙服務搜索協議、串口仿真協議和電話控制等其他通信協議具有通信接口。L2CAP是基于分組的,但是其通信模型是基于信道的。一個信道表示的是2個L2CAP實體之間的數據流。信道既可以是面向連接的,也可以是無連接的。L2CAP層協議定義了4種數據幀結構,以滿足不同數據傳輸的需要。例如基本 L2CAP模式下的面向連接信道采用 B-幀,數據幀包括長度字段、信道ID以及信息載荷3個部分;對于無連接信道則采用G-幀,與前者的不同在于該幀引入了協議/服務復用字段,并且信道ID為0x0002,用于數據成員的加入與剔除;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該協議層采用了數據重傳機制,引入的S-幀和I-幀負責L2CAP實體間信息的監控和傳輸。

現有的關于藍牙 L2CAP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該層的自動請求重傳(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機制上。傳統的重傳機制有3種:停等式ARQ機制、回退N幀 ARQ機制和選擇重傳ARQ[24]機制,其性能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3種重傳機制性能比較

停等式 ARQ機制,實現簡單,但其信道利用率較低;回退N幀ARQ機制,信道利用率要優于前者,但是在信道條件較差的情況下,N幀將會很大,這將嚴重影響數據傳輸的吞吐量;選擇重傳ARQ機制,可以有效地解決前兩者存在的問題,而且信道利用率高,吞吐量等性能也優于前兩者。由以上分析可知,合理地選擇重傳機制有利于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和可靠性。近幾年,對于數據重傳機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VALENTI等人研究了加性高斯白噪聲與瑞利衰落信道下分組重傳的概率與藍牙鏈路吞吐量的關系[25]。RAZAVI等提出一種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適應 ARQ機制,通過對發送緩存器剩余空間的監測,運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決定數據分組的重傳次數,這種機制有效地降低了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分組丟失率[26]。CYRIL等針對現有的ARQ協議進行了比較分析,給出了引入BCH錯誤檢測碼對于停止等待 ARQ協議性能的改善方法,并分析了前向糾錯碼對于系統時延的影響[27]。

L2CAP層所采用的是回退 N幀的 ARQ[28]機制,該機制一方面因連續發送數據幀可以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在重傳時又必須把原來已正確傳送過的數據幀重復傳送,因此又降低了傳送效率。為了進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以設法只重傳出現差錯的數據幀或者定時器超時的數據幀。所以結合 L2CAP層的特點,在不改變協議的基礎上,采用選擇重傳ARQ機制,進而改善數據傳輸的性能。藍牙 L2CAP層可以支持多個邏輯信道,這與基帶層只支持一條 ACL鏈路不同,通過信道標識可以區分不同的邏輯信道,這為采用選擇重傳 ARQ[29]機制提供了可能。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連接邏輯信道,為一個數據流建立2個邏輯信道:數據L2CAP信道和重傳L2CAP信道。選擇重傳ARQ[30]機制只傳送錯誤的數據幀,這樣就降低了采用回退 N幀ARQ[31]機制引入的傳輸延遲,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性能,該方法可以應用在現有的藍牙系統中。

根據現有ARQ重傳機制各自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不足,僅使用一種重傳機制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吞吐量的問題,但是又會引入新的問題。例如采用選擇重傳ARQ可以有效提高數據的吞吐量,但該機制本身實現復雜,且對于硬件要求較高,須有足夠大的存儲容量以防止數據溢出,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單一的重傳機制很難滿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如果將多種重傳機制相結合,互補優勢,可以有效地克服各種重傳機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例如采用回退N幀的ARQ機制和選擇重傳ARQ機制兩者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解決回退N幀ARQ機制吞吐量低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同時解決選擇重傳ARQ機制數據溢出的問題,從整體上提高了藍牙技術L2CAP層數據傳輸的性能。

3.2 藍牙技術數據傳輸干擾問題

藍牙技術工作在2.4GHz的免費ISM頻段,該頻段也同時被其他無線通信技術所使用,如ZigBee、RFID、HomeRF和WLAN等,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彼此間的數據干擾。不僅如此,藍牙皮可網之間也同樣存在數據的同頻和鄰頻干擾[32]。

3.2.1 非藍牙設備間的干擾

目前,針對非藍牙設備對藍牙設備數據傳輸干擾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藍牙與 WLAN之間。WLAN網絡的主要技術包括IEEE 802.1x系列標準,其中在與藍牙數據傳輸干擾方面最受研究人員關注的標準是IEEE 802.11b。IEEE 802.15委員會成立了專門的組織(IEEE 802.15.2 共存工作組)對藍牙技術和IEEE 802.11b標準進行了修改,以降低相互之間的干擾?,F有的修改方案有協作方案和非協作方案2種:MEHTA (MAC enhanced temporal algorithm)和AWMA (alternating wireless medium access) 是2個典型的協作算法,可以減少甚至完全避免藍牙與WLAN相互通信時產生的干擾;而自適應跳頻屬于非協作算法,它是建立在自動信道質量分析基礎上的一種頻率自適應和功率自適應控制相結合的技術,可以避免2種網絡各自通信時產生的數據干擾。

3.2.2 藍牙皮可網間的干擾

藍牙系統采用跳頻技術,發射頻率在 79個跳頻頻點之間偽隨機地選擇,并且各個皮可網的跳頻序列是相互獨立的[33]。所以在皮可網密集的地方,某個皮可網很有可能和相鄰的皮可網跳到相同(相鄰)的頻點,從而產生同頻(鄰頻)干擾,影響藍牙設備之間正常的數據傳送。當今藍牙產品使用非常廣泛,幾乎每一部手機中都含有藍牙功能,因此藍牙同頻干擾問題亟待解決。

從藍牙技術誕生至今,研究人員不斷地對藍牙皮可網間的同頻干擾問題進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1)對干擾情況下的藍牙系統進行性能分析,包括數據分組類型、同步異步、跳頻保護間隔、網間距離以及無線傳輸環境等因素對存在干擾的同類[34,35]或異類[36,37]皮可網的吞吐量和分組錯誤率的影響;2) 對抗同頻干擾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速率自適應控制算法[38]、正交跳頻序列方法[39]、時間同步方法[40]、沖突解決增強型接收機[41]、雙信道傳輸方法[42,43]等。

以上文獻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因素對藍牙皮可網間的同頻干擾問題進行了研究,但是在同頻干擾情況下,對藍牙網絡性能的分析還存在以下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的研究大都假設皮可網之間同頻就會產生干擾,并沒有分析皮可網在同頻情況下的載干比;文獻中分析的分組錯誤率實際上是藍牙皮可網間同頻的概率,并沒有考慮返回分組是否發送成功;現有的干擾抑制方法也是基于同頻就會產生干擾的假設而分析的。

為了更好地抑制藍牙皮可網之間的同頻干擾,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信道轉換與 MSK調制的同頻干擾抑制方法,該方法在藍牙皮可網重傳時進行信道轉換,并采用 MSK調制方式代替高斯頻移鍵控調制方式。為了使網絡性能的分析更加完善,該方法根據載干比值判斷皮可網是否受到同頻干擾,并且分析了多個藍牙皮可網之間的同頻概率,在同頻概率分析過程中考慮了返回分組、跳頻保護間隔、滿載與非滿載、3種時隙數據分組共存等多種情況。

網絡數量N取不同值時,干擾抑制前、后參考網不受同頻干擾時主從設備之間的最大距離Dmax如表2所示??梢?,采用信道轉換與MSK調制相結合的干擾抑制方法后,Dmax值明顯增大,尤其在網絡數量小于10時更加明顯。

表2 載干比(C/I)大于11dB時參考網主從設備間最大距離

干擾抑制前,當網絡數量大于 20時,參考網在各種比例混合的傳輸方式下吞吐量都在100kbit/s以下,可知參考網吞吐量受同頻干擾的影響很嚴重。干擾抑制后,參考網吞吐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在14≤N≤57區間內,皮可網吞吐量最大可增加260kbit/s,如圖4所示。

圖4 干擾抑制前后參考網吞吐量最大值的比較

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信道轉換與MSK調制的同頻干擾抑制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參考網的載干比和吞吐量,使主從設備間不受同頻干擾的最大傳輸距離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同頻干擾的范圍。

3.3 藍牙技術數據傳輸安全問題

藍牙標準定義了一系列安全機制,為短距離無線數據傳輸提供了基本的保護[44]?,F有藍牙數據傳輸的安全機制主要存在2個問題:一個是單元密鑰的使用容易受到外界的針對性攻擊[45]問題;另一個是藍牙單元提供的個人識別碼的不安全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采用更為強健的加密算法以及較為完善的訪問控制機制。

藍牙作為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其他網絡技術一樣存在著數據傳輸的各種安全隱患,近些年來很多研究人員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算法和控制訪問方法。郁濱等針對于藍牙協議的基帶層加密方案中密鑰容易受攻擊的問題,根據藍牙的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主機控制器接口的加密方案[44];譚永亮等在分析了藍牙加密算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以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為基礎的藍牙加密算法[46];徐向東等通過分析藍牙技術數據安全加密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將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用于藍牙技術中,從而替代原有E0加密算法[47]。針對數據訪問控制問題,郁濱等基于不同協議層的控制特點,提出一種藍牙訪問控制方案,實現了三層協議聯合訪問控制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48];盧小亮等針對藍牙訪問控制存在的設備授權不靈活、無用戶授權、資源完整性保護不足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方案,實現了用戶的安全訪問以及提高了數據交換的安全性[49]。

雖然針對藍牙數據傳輸安全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例如如何保證初始字的復雜度,藍牙技術單元字方案的可行性和藍牙設備地址的安全性等。研究人員可以考慮將現有的多種安全加密算法相結合或者采用可靠性更高的訪問控制機制,對其加以改進。

4 結束語

由于無線數據傳輸自身的特點,在采用無線方式進行數據傳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安全、干擾以及傳輸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本文針對藍牙技術數據傳輸本身存在的問題,從數據分組選擇、重傳機制、數據間的干擾和數據傳輸的安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討論了藍牙協議的各個演進版本對數據傳輸的影響,給出了各協議傳輸速率的變化;然后對藍牙數據傳輸性能進行了研究,針對分組選擇和重傳機制的研究現狀,分析了已有算法的優缺點,并提出了引入擴展戈萊編碼方法和采用恒定包絡連續相位調制方式等相應改善數據傳輸性能的方案;最后分別從數據干擾和安全2個方面,對藍牙技術數據傳輸存在的問題以及現有的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同時首次深入地研究了多個皮可網的同頻干擾概率和干擾信號的功率等問題,并提出了基于信道轉換與MSK調制的同頻干擾抑制方法,減小了皮可網間的同頻概率和分組錯誤率。

近幾年,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研究是一個迅速發展的領域,總體來說,還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1) 進一步提高數據傳輸的性能,降低傳輸的能耗。藍牙技術組網節點本身電池能量有限,而且還要參與網絡中的設備配對和數據交換。因此,數據傳輸過程不應占用過多的能量資源,否則將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設計和采用一些節能算法,同時簡化藍牙設備間的配對過程,降低其能量的消耗。

2) 增強網絡的可擴展性。有些藍牙拓撲算法在節點數目較少時,性能優越,但是當節點數目增加時,系統的性能就會明顯下降。如藍牙網絡中節點數目增多時,配對和維護過程的花費將會明顯增加,而且有些算法還會出現節點負載過重的現象,成為系統的瓶頸。所以對于整個系統來說,具有可擴展性的算法是今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3) 降低藍牙設備的連接時間。藍牙技術采用的是快速跳頻方式進行通信,這意味著藍牙必須通過跳頻同步才能通信。在沒有通信的情況下,設備的連接將消耗很多時間,影響數據傳輸的實時性,所以應采用一些開銷小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減少配對過程中的回退時間,改變藍牙查詢的跳頻序列或者采用改進的藍牙協議等。

在藍牙技術數據傳輸的研究領域中,除了本文論述的幾個主要研究方面,還有一些領域有待于進一步拓展。

1) 藍牙皮可網的調度算法[50]。由藍牙設備組成的網絡中,采用何種輪詢方式與多個從設備進行通信,以降低數據傳輸的延遲,提高傳輸效率。

2) 藍牙散射網的吞吐量研究。當設備節點數量很大時,單個皮可網是不能滿足數據傳輸需要的,可以同時將幾個皮可網組成更為復雜的散射網,進行數據交換。因此散射網的吞吐量是值得考慮的重要問題,進而使整體性能達到最優。

[1] 錢志鴻, 楊帆, 周求湛. 藍牙技術原理開發與應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6.QIAN Z H, YANG F, ZHOU Q Z. Bluetooth Technology Principl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M]. 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2006.

[2] 馬建倉. 藍牙核心技術及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MA J C. Bluetooth Cor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M].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3.

[3] 楊帆, 錢志鴻, 王雪. 一種改進的藍牙分散網構成算法[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8, 40 (11): 1825-1829.YANG F, QIAN Z H, WANG X. An improved Bluetooth scatternet formation algorithm[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8, 40(11): 1825-1829.

[4] 楊帆, 王珂, 錢志鴻. 鏈式結構的藍牙分散網拓撲構成算法與性能仿真[J].通信學報, 2006, 27(1):29-30.YANG F, WANG K, QIAN Z H. Chain structure Bluetooth scatternet topology formation algorithm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s[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6, 27(1):29-30.

[5] HAGER C T, MIDKIFF S F. An analysis of Bluetooth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WCNC 2003[C]. New Orleans, 2003.1825-1831.

[6] HAGER C T, MIDKIFF S F. Demonstrating vulnerabilities in Bluetooth security[A]. IEEE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03[C]. San Francisco, 2003.1420-1424.

[7] BANDYOPADHYAY S, MAJUMDAR A. A proposal for improvement in service-level security architecture of Bluetooth[A]. IEEE TENCON 2003: Conference on Convergent Technologies for the Asia- Pacific Region[C]. Bangalore, India, 2003. 1057-1061.

[8] GOLMIE N, DYCK R E, SOLTANIAN A. Interference of Bluetooth and IEEE 802.11: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A].ACM MSWiM 2001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deling,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Wireless and Mobile Systems[C]. Rome, Italy, 2001. 11-18.

[9] CHEN L J, KAPOOR R, SANADIDI M Y,et al. Enhancing Bluetooth tcp throughput via link layer packet adaptation[A].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C]. Paris, France, 2004. 4012-4016.

[10] Bluetooth SIG,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1.1[EB/OL]. http: //www.bluetooth.org, 1999.

[11] Bluetooth SIG,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1.2[EB/OL]. http: //www.bluetooth.org, 2003.

[12] Bluetooth SIG,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2.0 EDR[EB/OL]. http://www.bluetooth.org, 2004.

[13] Bluetooth SIG,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2.1 EDR[EB/OL]. http://www.bluetooth.org, 2007.

[14] Bluetooth SIG,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3.0+HS[EB/OL]. http://www.bluetooth.com, 2009.

[15] Bluetooth SIG,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4.0[EB/OL]. http://www.bluetooth.com, 2009.

[16] SARKAR S, ANJUM F, GUHA R. Optimal communication in Bluetooth piconets[J]. IEEE Transactions of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5,54(2): 709-721.

[17] 楊帆, 王珂, 錢志鴻. 藍牙分組傳輸性能分析與自適應分組選擇策略[J].通信學報, 2005, 26(9): 97-102.YANG F, WANG K, QIAN Z H.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luetooth packet transmission and adaptive packet selection strategy[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5, 26(9): 97-102.

[18] 徐飛, 莊亦琪, 郭鋒. BCH編碼對藍牙數據傳輸性能改善的分析與仿真[J]. 系統仿真學報, 2007, 19(23):5549-5552.XU F, ZHUANG Y Q, GUO 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BCH encod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Bluetooth’s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7, 19(23):5549-5552.

[19] 楊帆, 王珂, 錢志鴻. 基于信噪比的藍牙自適應分組選擇算法[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6, 36(1): 103-107.YANG F, WANG K, QIAN Z H. Bluetooth adaptive packet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ignal-to-noise ratio[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2006, 36(1):103-107.

[20] JU M C, PARK H, HONG D K,et al. Packet selection scheme based on a channel quality estimation for Bluetooth systems[A]. 2004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C]. Atlanta,GA, United States, 2002. 228-231.

[21] 王雪, 錢志鴻, 李冰等. 藍牙自適應分組選擇策略與選擇重傳算法研究[J]. 通信學報, 2011, 32(1):151-158.WANG X, QIAN Z H, LI B,et al. Adaptive packet selection scheme and selective retransmission algorithm for Bluetooth[J].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1,32(1):151-158.

[22] 唐建軍,紀越峰.超高速 BCH碼解碼改進算法研究[J].通信學報,2004, 25(9): 21-27.TANG J J, JI Y F. Modified decode algorithm of BCH code for ultrahigh-speed system[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4, 25(9):21-27.

[23] 王亞峰,楊鴻文,楊大成. 采用Turbo碼的type III HARQ性能分析[J].通信學報, 2004, 25(6):139-146.WANG Y F, YANG H W, YANG D 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ype III HARQ with Turbo codes[J].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2004, 25(6): 139-146.

[24] LADAS C, AMIEE R M, MAHDAVI M,et al. Class based selective-ARQ scheme for high performance TCP and UDP over wireless links[A].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 2002. 311-315.

[25] VALENTI M C, ROBERT M, REED J H. On the throughput of Bluetooth data transmission[A]. 2002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C].Orlando, Florida, USA, 2002. 119- 123.

[26] RAZAVI R, FLEURY M, GHANBARI M. Fuzzy logic control of adaptive ARQ for video distribution over a Bluetooth wireless link[J].Advances in Multi- media, 2007(1), 2007: 1-12.

[27] CYRIL S K, LEUNG, ALBERT L.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or an ARQ scheme[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1981,29(10):1514-1519.

[28] YU D Y. An effective go-back-N ARQ scheme for variable-error-rate channel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5, 43(1):20-23.

[29] CHANG J F, YANG T H. End-to-end delay of an adaptive selective repeat ARQ protocol[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4,42(11): 2926-2928.

[30] 肖峻峰,邱晶,程時端.相關衰落信道下的一種層間聯合自適應SR-ARQ傳輸機制[J].通信學報, 2006, 27(4):1-15.XIAO J F, QIU J, CHENG S D. Cross-layer adap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SR-ARQ ove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J].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6, 27(4):1-15.

[31] ANNAMALAI, BHARGAVA A, LU V K. An adaptive go-back-ARQ protocol for variable-error rate chann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8, 46(11): 1405-1408.

[32] 嚴德政, 黃愛蘋, 仇佩亮等.多個藍牙匹克網共存的系統建模與性能仿真[J].通信學報, 2002, 23(3):35-43.YAN D Z, HUANG A P, QIU P L,et al.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n multi-piconet Bluetooth system[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2, 23(3):35-43.

[33] 沈連豐, 宋鐵成, 范佳曦等. Lawrence Nui Bluetooth 系統基帶關鍵算法的研究及其仿真[J].電子學報, 2000, 28(11A):165-168.SHEN L F, SONG T C, FAN J X,et al. Lawrence Nui study and simulation of the key algorithms of the baseband in Bluetooth[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0, 28(11A): 165-168.

[34] KIM S Y, KIM S J, LEE H W,et al. Packet interference and aggre-gated throughput of Bluetooth piconets using an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in rician fading channels[A].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C]. Busan, Korea, 2008. 1–5.

[35] LIN T Y, LIU Y K, TSENG Y C. An improved packet collision analysis for multi-Bluetooth piconets considering frequency-hopping guard time effect[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4, 22(10): 2087- 2094.

[36] NAIK K, WEI D S L, SU Y T,et al. Analysis of packet interference and aggregated throughput in a cluster of Bluetooth piconets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5, 23(6): 1205-1218.

[37] NAIK K, WEI D S L, SU Y T,et al. Packet interference in a heterogeneous cluster of Bluetooth piconets[A]. 2003 IEEE 58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C]. Orlando, FL, United States, 2003. 582-586.

[38] 葉芝慧,沈連豐,沈克勤等.無線個域網應用環境下速率自適應算法的研究[J].通信學報, 2004, 25(4):160-167.YE Z H, SHEN L F, SHEN K Q,et al. Study on adaptive rate control scheme in WPAN system[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4,25(4):160-167.

[39] 昌慶江,鄒靜嫻,紀志成. 多個藍牙匹克網共存時的同頻干擾性能分析[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6, 27(1): 103- 105.CHANG Q J, ZOU J X, JI Z 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on multi-piconets Bluetooth system[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6, 27(1): 103-105.

[40] ASHRAF I, GKELIAS A, DOHLER M,et al. Time-synchronised multi-piconet Bluetooth environments[J]. IEEE Proceedings: Communications, 2006, 153 (3): 445-452.

[41] LI J L, LIU X Q. A collision resolution technique for robust co- existence of multiple Bluetooth piconets[A].2006 IEEE 64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C]. Montreal, QC, Canada, 2006. 1-5.

[42] LI J, LIU X. Evaluation of cochannel and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for multiple Bluetooth piconets with dual channel transmission[A].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C]. Kowloon, China,2007. 2355-2360.

[43] LI J L, LIU X Q, SWAMI A. Collision analysis for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Bluetooth piconets and WLAN with dual channel transmiss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9,57(4):1129-1138.

[44] 郁濱, 李穎川. 一種藍牙傳輸加密方案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 2009, 35(6): 183-185.YU B, LI Y 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cryption scheme of Bluetooth communication[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9, 35(6):183-185.

[45] 張衛明,李世取.組合生成器的多線性相關攻擊[J].電子學報,2005,33(3): 427-432.ZHANG W M, LI S Q. Multi-linear correlation attack on combiners[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5,33(3): 427-432.

[46] 譚永亮,于海勛,王亮.藍牙加密算法的改進及FPGA實現[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8,(8):122-123,126.TAN Y L, YU H X, WANG L. The improvement of Bluetooth encryption algorithm and implementation on FPGA[J].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Privacy, 2008,(8):122-123,126.

[47] 徐向文. 藍牙技術中的一種基于DES加密的安全策略[J].通信技術,2008, 41(11):150-152.XU X W. An security strategy based on DES encryption in Bluetooth technology[J].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2008, 41(11):150-152.

[48] 郁濱, 王利濤.一種藍牙訪問控制方案的設計與實現[A]. 2007年首屆儀表、自動化與先進集成技術大會[C]. 北京, 中國, 2007. 524- 527.YU B, WANG L 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ccess control scheme in Bluetooth[A].2007 First Appearance, Auto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onference[C]. Beijing, China, 2007.524-527.

[49] 盧小亮, 劉連東, 郁濱. 一種基于角色的藍牙強制訪問控制方案的設計[A]. 全國第19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C]. 合肥, 中國, 2008. 1328-1333.LU X L, LIU L D, YU B. Design of a role-based mandatory acess control scheme in Bluetooth[A]. The 19th Computer Application Federation of China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ociety[C]. Hefei, China,2008. 1328-1333.

[50] 楊帆, 王珂, 錢志鴻. 按需輪循的藍牙微微網調度算法與性能評估[J].電子學報, 2007, 35(4): 647-652.YANG F, WANG K, QIAN Z H. Polling-on-demangd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Bluetooth picone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7, 35(4): 647-652.

猜你喜歡
機制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三項機制”為追趕超越蓄力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1:00
丹鳳“四個強化”從嚴落實“三項機制”
當代陜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33
保留和突破:TPP協定ISDS機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養 還需完善安置機制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氫氣對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的可能機制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日韩在线1|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午夜色综合|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a毛片在线播放|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思思热精品在线8| 综1合AV在线播放|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亚洲一区免费看|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免费欧美一级|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伊人成人在线|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综合色88|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精品xx|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va|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91av在线| 色香蕉网站|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三级网站| 69av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91在线丝袜| 58av国产精品| 欧美在线视频a|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