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職工代表大會是國有企業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項基本制度,是實現工人階級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當家做主的基礎。辦好國有企業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一、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法律、政策依據和現實必要性
1.從法律層面上看,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政策規定。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第一章總綱中明確規定:“國有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企業法》規定:“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公司法》規定:“公司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同時,《勞動法》、《工會法》、《勞動合同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法律法規,都對職工代表大會賦予明確的權利和政策依據。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黨的綱領性文獻,對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都有明確要求。特別是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進一步明確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2.從現實需要上分析,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保障作用。一是職工代表大會的實行推動了企業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現代企業制度是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以公司企業為主要形成,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公開、民主、監督基礎上,實行科學民主的管理方式。推動企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必須堅持專業管理與民主管理相統一。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正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民主的企業管理制度。二是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為加強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是對企業經營者權力的重要監督制度,通過企業經營者向職工代表大會述職述廉,把領導人員的廉潔自律情況和經營管理行為置于職工群眾的監督之下,有力推動了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三是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建設。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能有效引導職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使職工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企業管理,有利于把職工群眾的愿望和要求與黨和國家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以及企業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不斷擴大職工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的民主要求。
二、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基于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所具有的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據和現實需要,經過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的長期努力,我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覆蓋面不斷擴大,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也得到不斷創新和發展,國有企業普遍堅持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為保障職工群眾的民主權利,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已經成為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新的形勢下,由于產權關系、政企關系和企業內部組織體制、管理辦法等都在大變革、大調整,在企業對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益的最大追求以及市場經濟固有規律對企業行為的自發性支配等因素的作用下,也使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遇到一系列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工代表大會職權落實不到位。在現實工作中,一些企業的重大改革決策不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少數企業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不公開,不經過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因此引發的不穩定問題仍時有發生。通鋼事件再次警示我們,要在國有企業改制中處理好勞資矛盾,最重要的是政府和企業管理者必須充分尊重職工群眾的知情權、職工代表大會的審議通過權,協商處理好涉及職工群眾權益的有關問題。二是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本身,存在著與當前企業實際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是制度不健全、機制不適應、程序不規范。一些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作出的重大決議,不能充分表達職工群眾的意愿。一些企業職工代表大會重形式、輕內容,甚至走過程,挫傷了職工參與的積極性。
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一方面有著充分的法律依據、政策依據和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方面又面臨挑戰、存在諸多困難,那么,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其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盡管現在有多部法律對職工代表大會有規定,但是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執法主體不明確,法律法規中沒有設定相應的具體的處罰條款,客觀上造成違法者不承擔法律責任,缺乏強制性。其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與現代企業制度還沒有真正融合。新形勢下對職工代表大會的地位、職權規范不明確。尤其是“新三會”與“老三會”的關系仍有爭議,職能交叉,直接影響到職工代表大會作用的發揮。其三,部分企業行政領導對認真落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重視不夠。有的認為,現在有董事會、監事會,開不開職工代表大會無關要緊;有的認為,職工代表大會管的太寬了,使經營者放不開手腳,影響行政效率。甚至有的人在“依靠誰”的問題上發生了動搖,認為勞動力是商品,在現代企業中職工只是雇傭的勞動者,應受“老板”支配;“主人翁”應該讓位于股東;在現代企業里,決定重大事情已無須職工參與,等等。所有這些務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應采取的新措施
1.切實加強培訓教育,著力解決好企業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實踐證明,解決好企業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對于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十分重要。要明確規定把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知識和民主管理知識的學習,納入企業領導干部培訓計劃,作為企業黨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通過培訓和教育,讓大家真正認識到,企業民主管理不僅是職工依照法律的規定,以主人的身份,通過職工代表大會, 實行民主決策、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而且更是一種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讓大家必須深刻認識到,企業民主管理對于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對于滿足職工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促進人的發展,實現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的協調與統一,進而形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合力至關重要。讓大家必須深刻認識到,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也是我們黨的階級基礎。加強民主管理,既是黨依靠工人階級的具體體現,也是廣大職工在國家和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的根本體現。只有實行職工民主管理,才能確立職工主人翁地位;只有確立職工的主人翁地位,企業黨組織開展各項工作才有“依靠”,其政治核心作用也才能得到有效地發揮。否則,這個“核心”就會虛而不實。
2.切實加強立法工作,著力解決好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問題。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依法進行規范和管理。以法律的方法解決企業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問題具有根本性。當前,要高度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即立法和執法問題。現在關于職工代表大會的法律規定散見在多部法律當中,不僅執法主體不明確、處罰措施不具體,而且法律規定不系統、不集中。緊迫的是國家應當出臺一部規范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專門法律。并且,在研究確定立法宗旨時,應當認真總結我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經驗,充分體現這樣幾個層面的意義:一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二是促進企業經營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三是協調建立穩定和諧的勞資關系。關于執法,關鍵是要切實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
3.切實加強職能建設,著力解決好職權職責不規范的問題。加強職能建設是當前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一個重要問題,要著重落實和加強四個方面的職能:一是審議建議權。職代會應聽取企業工作報告,審議企業經營方針、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計劃、財務預決算等重要事項的報告;審議企業改制方案和重大改革措施等等,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審議通過權。職代會應審議通過企業提出的企業改制中的職工安置方案、職工獎懲辦法及企業其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規章制度;應審議通過經企業和工會協商提出的集體合同草案、企業年金方案等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三是監督評議權。職代會應在企業黨組織領導下,聽取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報告履行職責和廉潔自律的情況,并由職工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四是民主選舉權和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權利。當然,由于各企業的產權結構、組織構架差異比較大,不同層面的職代會的職權配置應當堅持與企業行政權力相宜的原則,科學合理的確定。
4.切實加強工作協調,著力解決好同法人治理結構的關系問題。依照現行法律法規,董事會行使經營決策權,經理層行使經營管理權,監事會行使監督權,職代會行使職工民主管理權。董事會依照公司法,對企業經營計劃、投資方案等重要事項行使決策權,職代會對企業重要事項行使審議建議權。董事會、經理層在制訂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有關方案時,要充分聽取職代會的意見,職代會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有審議通過權。董事會、經理層行使企業人員聘用權,職代會對企業經營班子成員行使評議監督權。同時,要堅持依法落實董事會、監事會中職工代表的數量,充分發揮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作用。職工代表大會依法選舉職工董事、職工監事,職工董事、監事必須向職工代表大會負責,定期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接受職工代表的監督、質詢和考核。
5.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著力解決好工作推進不力的問題。加強組織領導,重點要強化企業黨委的責任。企業黨委一定要堅持貫徹落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證職工代表大會在本企業的建立并依法行使各項職權;一定要切實加強對職代會工作的領導,指導協調企業各有關方面,及時研究解決職代會制度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職代會應有的作用;一定要加強督導工作力度,促進企業健全完善民主管理的各項機制,不斷提高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作者單位: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