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菡萏,焦萬立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成都 610031)
通過開發城市軌道交通列車追蹤及折返能力仿真系統,建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平臺,利用系統內嵌的列車動力學模型和列車控制模型等數學模型,為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設計提供定量分析的理論依據。
本仿真系統通過模擬列車按照實際條件在線路上運行,驗證系統設計是否滿足運營指標要求。它不需要實際設備條件參與,但需具備實際系統的基本功能。列車控制模型采用速度—距離模式控制曲線(Distance-to-go),適用于列車按移動閉塞、準移動閉塞、固定閉塞制式運行(含追蹤、折返、出/入段)的仿真,分析驗證正線列車追蹤運行的最小設計行車間隔、最小設計折返間隔、旅行時間、平均旅行速度等運營指標。可作為信號系統的輔助設計工具。系統內嵌列車動力學模型和不同制式列車控制模型等數學模型,根據線路土建數據、列車性能參數、運營參數和指標要求,驗證信號機布點和軌道區段劃分。借助本仿真系統的仿真結果,為行車組織、線路設計、車站配線等的優化設計提供參考,實現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整體性能的優化。
本仿真系統采用單機運行的多任務結構,如圖1。其中,數據庫主要完成基礎數據庫錄入、數據在線編輯和數據解析等功能。

圖1 CBTC仿真系統結構
(1)數據錄入:錄入真實數據用于仿真測試;(2)在線編輯:為用戶提供在線編輯界面和基礎數據的查看和動態修改功能;(3)數據解析:實現基礎數據的解析,并以全局變量的方式為其它模塊提供數據接口。
線路數據庫是基于有向圖的數學拓撲表示。它提供節點和邊的數據。列車行駛,折返,改變方向的任何一個地方叫做一個節點。2個節點之間叫做一個邊。道岔和軌道用節點來表示,每個邊有一個規定的方向,軌道方向和邊的方向相同,邊和節點都有單獨的id,列車所在的位置和軌旁設備能夠定義為
用一個標準且開放的數學拓撲來詮釋線路數據庫,對于CBTC系統的互通性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當列車從一個CBTC系統移動到另一個時,它在入口處下載新的線路數據庫,同時將所在位置報告給新的區域控制器。然后區域控制器將計算移動授權并將其發送回板載控制器。這些消息在移動閉塞系統數據庫中都使用<邊,偏移量>的方法來確定其位置。

圖2 有向圖與列車位置
以成都1號線為例,根據仿真系統的需要,我們將仿真系統中涉及到的各個實體確定為對象,例如土建相關數據,包括長短鏈,坡度,曲線,限速;信號相關數據,包括道岔,記軸,信號機,車站。并將對象通過邊和節點關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整體,如圖3。

圖3 線路基礎數據庫
其中,所有數據都取自實際的工程圖紙,數據分土建數據和信號數據;道岔,記軸,信號機取自平面布置圖;長短鏈,坡度,曲線來自縱斷面圖。限速的內容則是綜合了曲線限速,道岔限速,車站限速以及其他限速的整個線路的限速表。每個實體的詳細結構定義如圖4。
在限速表中,最特殊的是曲線限速,曲線限速的獲得有3種方式:
(1)通過查表,根據曲線半徑和緩和曲線長度查表得到曲線限速值。
計算得出曲線限速值。
(3)用戶直接輸入曲線限速值。
除基礎數據外,還有一些仿真系統要用到的數據,以全局數據的方式定義,如表1。

表1 全局數據
在實際的CBTC仿真系統中,按照基于有向圖的方式組織數據庫,獲得列車精確的位置信息和移動授權信息,從而實現移動閉塞的追蹤、折返、出入段的仿真。并在仿真之后生成ATS(列車自動監督系統)數據庫,ATC(列車自動控制系統)數據庫;信號平面圖,聯鎖表及DSU(數據存儲系統)數據庫。

圖4 仿真系統詳細數據結構定義
本文基于CBTC仿真系統,根據仿真的需求,用有向圖的辦法對數據庫進行了建模,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抽象,對站場元素進行了精確描述,具有一定的擴展性和通用性。
[1] 陸偉,馬欽. 高速列車運行仿真系統中數據庫技術的應用[J] . 中國鐵道科學,2002,23(6):36-37.
[2] 賈紅娟,唐幀敏. 北京地鐵一號線ATS仿真系統數據庫的設計[J] . 鐵路計算機應用,2004,13(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