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2012年6月5日,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交流傳動調車和雙司機室HXN5型內燃機車設計方案同時通過鐵道部評審。
在這“雙喜臨門”的背后,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當我們在收獲這些設計成果時,公司科協功不可沒。科協把新型機車研制課題攻關項目作為科協活動的重點項目組織立項實施,為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許人華這樣說。
公司科技領軍人的這句話并不是隨便說說的。這是對公司科協工作的肯定,也為連續十一次獲得全國“講、比”活動先進集體稱號這個沉甸甸的榮譽添上了最真實的注腳。
小人物大作為
最近,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鑄鐵事業部工人技師李春格外高興,他的技術攻關項目“提升JZ10A軸箱體質量”,歷經一年的試驗,終于取得成功并應用于實際操作。這一喜訊他第一個告訴了公司科協領導,“沒有科協的‘講、比活動,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功!”他說。
在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像李春這樣的非科協會員參與科協的“講、比”活動的人還有很多。科協在很多人眼里總是和高科技人才聯系在一起的,非會員的普通技術工人參與科協的“講、比”活動立項,這多少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可如今這樣的情況在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科協的“講、比”活動中卻成了一道“家常菜”。
“講、比”活動一直是科協工作的重點之一。事實上,和許多企業的科協一樣,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科協的“講、比”活動最初也只是局限于科協會員。科協圍繞公司的科技發展,以自主創新為中心,抓住中國鐵路發展的契機,積極引導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從本崗位工作出發進行立項攻關,“講、比”活動漸漸步入了發展的“穩定期”。
此時,是維持科協會員立項的現狀,還是擴大立項的對象?對于致力于打造“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內燃機車生產基地的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來說,自主創新是公司發展的最大資本,動員更多的員工參與“講、比”活動,是科協工作的發展方向,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公司科協適時改變過去僅僅限于科協會員參加“講、比”活動的做法,通過廣泛發動,先后把參加活動的對象擴大到非科協會員和技術骨干,包括工人技師和高級技師,90%以上的科協會員和許多科技人員、工人技師都主動參與立項,針對公司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節能減排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課題進行攻關。思路的轉變,為“講、比”活動注入了新的生機,立項層次不斷提高,和公司發展的貼近度也得到了提升,不僅豐富了“講、比”活動的內容,而且開啟了公司自主創新的“引擎”。2010年,公司普通立項887項,重點立項22項;2011年普通立項達到1243項,重點立項24項。“講、比”活動逐步邁向了“收獲期”,成為促進公司的生產經營及新產品研制開發的強大動力。
小改進大能量
“原先國產噴油器運行45萬公里就要大修,而現在通過對280/285系列柴油機噴油器性能的改進,裝用在DF11G機車上,運行了72萬公里后,拆檢噴油器仍能正常工作,沒想到,一個小改進能產生這么大的效果。”到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考察的一位專家顯然對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事實上,這種280改進噴油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先國產噴油器一直存在的使用壽命短、燃油霧化不良等問題,目前已在多種機型上擴大裝車試驗,并已獲得專利證書。
近年來,公司科協以重點項目的立項攻關為龍頭,帶動了各個學會的“講、比”活動的普通立項。針對公司產品、工裝升級技術優化等一般性課題,他們放手由各學會組織實施。各個學會根據實際,積極參與“講、比”活動立項并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效果顯著。如牽引動力學會提出并完成了“DF11G型機車運用服務”、“青藏機車冷卻性能試驗”等104個項目;金屬學會針對美國鐵路市場對此項產品需求量不斷上升的趨勢,組織科技人員對 “9C型搖枕側架試制開發”這一項目進行攻關,攻克了結構、材質上的種種難關,最終試制成功,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水平,還降低了勞動強度,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當年就生產出口2150臺份,為公司增加銷售收900多萬美元。小工裝、小改進、小革新,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大變化。也正是因為諸如此類具有實用性和經濟價值的成果在“講、比”活動中的大量涌現,“講、比”活動競賽成為公司技術升級和工藝完善的重要載體,擁有了更高的覆蓋率和參與率。
“‘講、比活動的宗旨并不只是單純孤立的完成某個項目,而是與科學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休戚相關,通過參與性的研究和實踐,促進企業完成技術的升級與轉化。”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科協領導深知這一點,并且成為他們的工作理念和指導思想。而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也為公司科協的“講、比”活動的長遠發展確定了方向。
小智慧大舞臺
2012年4月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人力資源與管理研討會在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舉行。科協會員代表與管理專家“零距離”接觸,交流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類似于這樣的學術交流研討、論文發布等在這個公司是經常性的活動。
近年來,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科協為謀求“講、比”活動高起點、高質量,從幫助科技人員獲取科技新信息,活躍創新思想的需要出發,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為“講、比”活動的深入開展“活血”。他們組織了“我國內燃機車發展戰略研討會”等專題學術活動90余場次,參加人數達2300多人次,先后有70余名科技人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學術研討活動。他們還根據實際需要,組織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講座,邀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專家教授來公司進行“光整加工技術”講座,邀請美國GE公司的專家進行“六西格瑪”管理知識培訓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術交流活動,更新了科技人員的專業知識,推動了“講、比”活動的深入開展,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進步。同時,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科協注重技術推廣,積極組織各學會開展論文征集,鼓勵科技人員在完成日常工作和“講、比”項目過程中,把成功經驗和心得體會通過論文總結出來。近五年,科協共征集論文547篇,向省、市“科技論壇”和中國南車科協“科技學術論壇”報送優秀論文30篇,有20多篇論文獲得上級科協組織的獎勵。
給一個舞臺,出一份精彩。為了培養后備技術力量,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青年科技人員隊伍,科協會同公司團委一起制訂了《青年科技進步新秀獎管理辦法》,把青年科技人員的“講、比”活動與團委的“青年五小成果活動”、“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有機結合起來,鼓勵青年科技人員立足本職崗位,刻苦鉆研業務,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多年來,一批批朝氣蓬勃的青年科技人員在良好的育人機制下,攻克了科研工作中的一道道難關,磨練出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一個個項目從“紙上談兵”演變成實物成果,一個個改進從“奇思妙想”轉化為生產效率,一個個科技人員從懵懂走向經驗成熟,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科協以科技為企業發展助力,奠定了科協組織在公司發展中的科技引領作用。隱形的翅膀,正以最優美的飛翔打造“講、比”活動的品牌,推進公司科技創新走在快速發展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