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勝 孫艷清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癥之一,既是鼻腔疾病常見癥狀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鄰近結構病變的癥狀之一[1]。鼻出血患者往往急性發病,出血量多,出血部位難以找到,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給止血帶來一定困難,如不能及時止血,患者可因出血過多而發生貧血及失血性休克[2]。而盲目鼻腔填塞,可加重鼻黏膜損傷,增加患者的痛苦,且鼻腔填塞往往不能達到出血準確部位,并有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危險[3]。鼻內鏡下定位診斷鼻出血及射頻燒灼止血點等新技術的開展,為治療鼻出血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途徑,我科199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02例鼻出血的病人,采用鼻內鏡下鼻出血的診斷及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02例,男694例,女208例。男女比例3.33:1,年齡3~90歲。出血次數1~4次,血管性出血867例,其中Little’s區出血541例,約占60%,下鼻道出血141例,約占15.6%,鼻中隔中后部出血122例,約占13.5%,鼻腔其他出血63例,約占7%,其他3.9%,116例伴有高血壓病,5例伴有冠心病。4例有鼻咽癌放療病史,血液病病史5例,遺傳性毛細血管癥1例,內鏡術后出血1例,外傷后假性動瘤脈2例。
1.2 定位診斷及治療方法 所有鼻出血病人入住我科后,即行鼻內鏡檢查,可用1%丁卡因+腎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次,間隔時間20min,邊吸引邊觀察出血部位。尋找出血點時,應遵循“由前向后,自上而下”的原則,先檢查鼻中隔,再檢查鼻甲、鼻道和鼻頂,最后檢查鼻咽部及鼻底[4],術中如暴露鼻道、嗅裂困難,可將中、下鼻甲骨折。如因鼻中隔嚴重偏曲或嵴、棘突導致鼻腔狹窄,影響手術操作或不能明確出血部位,可先行鼻中隔矯正術。鼻內鏡檢查時應注意無論是下鼻道頂部或嗅裂區頂部出血,鏡下均可見到“火山口”樣出血點。找到出血點后,內鏡下直接微波或射頻止血。對可疑出血點可用吸引器輕吸其周圍附著的血痂及血凝塊,誘發出血或見火山口樣改變再給予射頻或微波燒灼止血。對滲血或糜爛黏膜可用明膠海綿、止血綾紗布、膨脹海綿等填塞止血。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3個月內出血側鼻腔同一部位未再出血作為治愈標準。
本組統計資料顯示902例鼻出血患者,594例曾行填塞前鼻內鏡下射頻止血,203例行填塞后鼻內鏡下射頻止血,55例經鼻腔填塞后血止,35例經綜合治療后血止,8例經內鏡下二次止血后血止,2例行頸外動脈結扎后止血,2例篩前動脈結扎止血,3例死亡。治療后3個月內鼻腔同一部位無出血(表1)。

表1 902例鼻出血患者止血治療統計表

通過上述資料不難看出:(1)鼻出血診斷及治療的關鍵在于能夠準確的找到出血點[5],制定綜合的治療方案。鼻內鏡可以深入鼻腔的任何位置,可以準確、迅速的找到出血點及可疑出血,視野清晰,診斷明確[6],如圖1所示,內鏡下出血點清晰可見。(2)在鼻出血的定位診斷方面:對于梨氏區出血的患者前鼻鏡檢查往往可以明確定位出血點位置,但一部分患者出血呈間斷性并位置隱蔽則需鼻內鏡檢查以明確診斷,鼻腔中后部的出血均可突發、自止、多有夜間及晨起安靜時出血的特點[7]。下鼻道出血者多由蝶腭動脈分支鼻后外側動脈供血,出血時患者多主訴有新鮮出血從鼻腔向后流,除鼻部出血外,口吐鮮血多見;鼻中隔中部出血多由篩前動脈供血,亦為血向后流明顯;嗅裂前部出血者亦多由篩前動脈供血,此類患者多主訴血向前流的感覺明顯,如圖1所示的病理分析顯示小動脈的出血比較多見。出血容易發生在這些區域,可能與其局部結構有關,一方面這些解剖部分多呈直角彎曲狀,受鼻腔空氣層流壓力刺激明顯,另一方面血管在彎折部位,承受的血液沖擊壓力較大。因而以上部位易出血[8],結合病史和不同出血部位的出血特點,借助于鼻內鏡檢查可較易找見出血部位,對于鼻鏡檢查前鼻孔未窺及出血點的患者疑為后鼻孔出血,以往多籠統認為此類出血主要來源于鼻腔底部的Woodruff靜脈叢、鼻中隔后段及鼻底部,這種沿用已久的觀點[9]目前已引起一些國內外學者的注意,并對其持否定意見[10],根據我們的統計資料:常見的出血部位依次為:①下鼻道,尤其是易發生于穹隆頂部中后三分之一交界處;②鼻中隔中后部、嗅裂區,主要位于中鼻甲對應之鼻中隔處;③中鼻道。(3)鼻出血以血管性出血為主,且多是小動脈出血(病理可以證實),但也有靜脈出血。(4)鼻腔填塞止血效果確切,但臨床上有部分病人經前后鼻孔填塞后仍有陣發性出血(下鼻道后端已以油紗壓緊),以鼻竇鏡檢查可見部分血液自下鼻道外側壁下流[11]。前后鼻孔填塞成功率48%~80%,但引起的并發癥可高達68.8%[12],因此鼻內鏡下可視的出血,可在鼻內鏡下行射頻或微波燒灼止血,可有效避免因盲目填塞或反復填塞所致的鼻腔黏膜損傷、局部壓迫性壞死、感染、休克、心腦肺血管意外、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下降、窒息、誤吸等并發癥。鼻內鏡手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為鼻出血的檢查、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個先進和準確的技術手段[13],總之,鼻內鏡下治療鼻出血,具有視野清晰,定位準確,尤其是高位偏曲的鼻中隔后上部、 棘突后方等不易發現處更為有利,止血可靠,病人痛苦少等優點,對鼻出血的定位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張燕明.頑固性鼻出血的栓塞治療[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1997,4(2):124-125.
[2]宮向榮.鼻內鏡下難治性鼻出血的治療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8,20(15):2649-2650.
[3]韓德民,周兵.鼻內窺鏡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4-175.
[4]蔡紅武.鼻內鏡在鼻出血診治中的應用[J].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學報,2004,18(1):18-19.
[5]樓正才,陳家海,樓興華,等.老年人隱蔽性鼻出血的鼻內鏡診治[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8,16(64):269-272.
[6]Wiorowski M,Schv ltz P,Perrot JB,et al.Indications and results of cauterization by endoscopic approach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in severe posterior epistaxis[J].Auris Nasus Larynx,2004,31(2):131-133.
[7]陳福權,邱建華,喬莉,等.經鼻內窺鏡射頻治療下鼻道出血[J].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學報,2003,17(4):207-208.
[8]楊大章,程靖寧,韓軍,等.難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40:360-362.
[9]林金秀,吳可貴.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關于高血壓治療指南[J].高血壓雜志,1999,7(2):97-100.
[10]Francischetti EA,Genelhu VA.Obesity-hypertension:an ongoing pandemic[J].Int J Clin pract,2007,61(2):269-280.
[11]Jolda-Mydlowska B,Przewlocka- Kosmala M,Zysko D,et al.The leptin concentration inpatients with primaryarterial hypertension[J].Pol Arch Med Wewn,2006,115(1):18-22.
[12]王正敏,陸書昌.現代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726.
[13]韓德民.鼻內鏡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