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媛,盧才菊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南昌330006)
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是呼吸支持治療的重要手段,由于人工氣道的建立可使人體防御屏障破壞,呼吸道黏膜及黏液纖毛系統受損,造成分泌物積聚,黏液變稠,利于細菌繁殖,誘發肺部感染[1]。進行氣道濕化有利于減少黏膜同支氣管壁的黏著性,濕化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加吸入氣體的濕度和潤滑支氣管壁的作用,能促進痰液稀釋和排出。目前臨床上人工氣道濕化是作為人工氣道建立后呼吸道管理的關鍵,目的是維持呼吸道的正常生理需求,并在此基礎上保證分泌物的引流通暢。人工氣道建立后,如果氣道濕化不足,則引起纖毛搏動頻率下降或停止,纖毛系統清除異物的能力大大減低,以致黏膜上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數小時內黏膜即可出現急性炎癥改變,糜爛、潰瘍形成及炎性浸潤,時間久造成繼發感染,甚至引起壞死性氣管炎、支氣管炎[2]。由此可見,氣道護理是護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而采用微量輸液泵進行持續氣道濕化有其獨到的優點[3-5],如注入濕化液量穩定、速度緩慢、能持續地注入呼吸道,且省時省力等。本研究對40例插管或氣道切開患者采用微量泵進行持續氣道濕化,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1年1—12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80例插管或氣道切開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齡38~75歲,平均61歲。將8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研究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慢性支氣管炎24例,插管34例,切開6例,氣管插管或切開持續時間30~54 d;對照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慢性支氣管炎26例,插管35例,切開5例,氣管插管或切開持續時間29~57 d。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組的濕化液配制方法相同,滅菌用注射蒸餾水。
研究組采用 EXADROP(R)型精密輸液器(德國產)與消毒后的濕化液瓶連接,排氣后將頭皮針插入呼吸機專用三通管吸痰口膠塞內,對停用呼吸機仍保留人工氣道者則將頭皮針針頭剪掉,然后將其軟管插入氣管導管內6~8 cm,并用膠布固定于導管外周,撥動調速刻度盤,調節濕化速度為2~4mL·h-1,并固定濕化液瓶高度,使用中還可根據痰液的黏稠度隨時調整濕化液速度,但最大速度不超過15mL·h-1。
對照組用5mL注射器抽取3~5mL濕化液,取下針頭,患者吸氣時,將濕化液沿管壁四周勻速注入,每1 h推注1次,也可根據患者痰液的黏稠情況調整濕化液量和間隔時間。
連續觀察10 d。觀察2組的濕化效果[包括痰痂形成(吸痰時吸出痰痂或拔管時發現痰痂堵塞管腔)及濕化程度],相關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體溫升高、痰量增加,胸部X線片示肺葉、段分布炎性浸潤影,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氣管黏膜出血(吸痰時發現痰中帶血絲或血痰)、刺激性咳嗽(氣道濕化過程發生連續性咳嗽或嗆咳)],吸痰次數,吸痰時及吸痰后2、5min血氧飽和度。
濕化程度分為3種:1)濕化不足:吸痰管插入困難,痰黏稠、量少、不易吸出,肺部呼吸音粗或有干啰音;2)濕化良好:吸痰管插入順利,痰液稀薄、量適中、易吸出,肺部呼吸音清晰;3)濕化過度:吸痰管插入順利,痰液呈泡沫狀或水樣、量多、吸之不盡,肺部有大量濕啰音。
2組濕化效果比較見表1,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見表2,對吸痰次數和血氧飽和度的影響見表3。

表1 2組濕化效果比較

表2 2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表3 2組對吸痰次數和血氧飽和度的影響±s

表3 2組對吸痰次數和血氧飽和度的影響±s
*P<0.01與對照組比較。
血氧飽和度/%組別n 吸痰次數/(次·d-1) 吸痰時 吸痰后2min吸痰后5 min研究組對照組40 40 14.18±2.12* 90.06±3.09*21.16±3.02 85.42±2.95 91.75±2.23* 94.11±2.14*88.79±2.03 91.69±2.58
間斷或定時傳統濕化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工氣道干燥、失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不能滿足人工氣道持續濕化的要求;2)每次注入氣道內滴藥量大(3~5 mL),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導致呼吸急促,心率加快;3)由于刺激性咳嗽容易將部分濕化液咳出,影響濕化效果,使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痂不易吸出,阻塞氣道;4)由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增加吸痰次數及延長時間,導致氣道黏膜出血;5)由于痰痂阻塞氣道,影響正常呼吸功能,容易導致細菌侵入,增加肺部感染率;6)護理工作程序煩瑣。
微量注射泵推注法相比傳統濕化法,具有如下優點:1)濕化液量極少,且是沿著內套管管壁緩慢均勻流入氣道,對氣道無刺激或刺激小;2)符合人體氣道持續濕化要求,可使人工氣道保持良好的持續濕化狀態,減少痰液黏稠度,痰液稀薄,患者能自行咳出,不易形成痰痂,保證氣道通暢;3)減輕了吸痰的刺激,減少吸痰次數,吸痰時間相對縮短,減少了對氣管黏膜的損傷與氣道出血;4)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使分泌物引流通暢;5)微量注射泵濕化是一個密閉的不易污染的過程,避免了交叉感染的發生,減少了感染的機會。
本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組40例患者通過微量泵持續對氣道濕化效果明顯,未發現痰痂形成的病例,且取得良好濕化效果的占95.0%,而對照組有32.5%的病例形成了痰痂,且取得良好濕化效果的僅占32.5%,研究組濕化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2)研究組肺部感染率、氣管黏膜出血率、刺激性咳嗽率分別為2.5%、3.5%、0.0%,而對照組分別為22.5%、17.5%、65.0%,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3)研究組的日吸痰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因此,微量注射泵持續氣道濕化優于傳統間斷、定時濕化法。
在實際工作中,筆者體會到進行微量注射泵持續氣道濕化應注意以下幾個事項:1)所有用品及操作均應遵守無菌原則。2)隨時觀察微量注射泵及輸液恒溫器的工作性能,若輸液恒溫器發生故障,則達不到溫化的作用,若微量注射泵發生故障,則可出現2種情況:一是實際推注速度大于設置推注速度,出現濕化過度,痰液過于稀薄,吸痰次數增加,不僅增加護理工作量,而且加重低氧血癥的發生,嚴重者出現肺水腫甚至發生窒息;二是實際推注速度小于設置推注速度,出現濕化不足,痰液黏稠易形成痰痂或痰栓,增加肺部感染的幾率。3)隨時觀察濕化用的頭皮針軟管有無脫出,若脫出,則不但達不到濕化效果,而且不利于保持床單的清潔干燥。4)吸痰前后應加大氧流量,減少低氧血癥的發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5)濕化液量應根據室溫、體溫、空氣濕度、患者出入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質作適當調整。在給患者呼吸道濕化護理后,注意觀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若患者痰液稀薄,容易吸引或咳出,聽診氣管內無干鳴音或大量痰鳴音,呼吸通暢,患者安靜,表示濕化滿意;若患者痰液過度稀薄,聽診氣管內痰鳴音多,頻繁咳嗽,甚至誘發支氣管痙攣,須經常吸痰,表示濕化過度,此時須減少濕化液量;若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吸引或咳出,聽診氣管內有干鳴音,導管內可形成痰栓,從而引起低通氣,氣道阻力增加和氣道陷閉,表示濕化不足,此時需增加濕化液量。
[1]毛麗英.氣道濕化液保存方法和使用時間的探討[J].安微醫藥,2007,11(9):849-850.
[2]施毅,宋勇.呼吸衰竭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71.
[3]蔣冬梅,唐春炫.ICU護士必讀[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25.
[4]宋志芳.現代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36-244.
[5]王靜.微量輸液器持續氣道濕化臨床效果觀察[J].護理與臨床,2007,10(11):91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