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芹,馬 鳳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重慶 400065)
責任編輯:許 盈
為了滿足用戶不斷增強的移動寬帶和高數據率的需求,3GPP開始了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 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技術的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項目。LTE系統取消了電路交換域(Circuit Switched,CS),采用了全因特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的扁平化網絡架構,為了確保演進的分組系統(EvolvedPacket System,EPS)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LTE引入多種承載及處理機制;為實現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的永遠在線,LTE系統在開機附著(ATTACH)過程中伴隨著PDN的建立,保證了信息的實時性[1-2]。本文對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過程進行了詳細設計,設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并且實現了LTE終端在開機過程和出現異常時增強移動管理(EPSMobilityManagement,EMM)模塊和增強會話管理(EPS SessionManagement,ESM)模塊間交互流程的統一。
圖1介紹了 LTE系統中 NAS的協議架構[3]。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過程的處理,主要由非接入層(Non-access Stratum,NAS)的 ESM 模塊完成,與 PDN連接建立相關的模塊還包括EMM、服務提供(ServiceProvider,SPV)、無線接入承載管理(Radio Access Bearer Management,RABM)、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等模塊。其中ESM子層位于協議棧NAS層的最上層,與應用層的SPV交互,主要處理控制平面的會話管理相關的信令;EMM主要為分組交換域(Packet Switched,PS)提供移動管理、附著和注冊等服務;SPV負責與ESM通信,主要判斷承載是否可以建立;RABM主要管理EPS承載與無線承載之間的映射關系;RRC主要完成無線資源管理和控制功能[4-5]。

圖1 LTE協議棧非接入層協議架構
為了實現LTE系統提出的“永遠在線”的目的,終端的EMM模塊必須和演進的分組核心網(EvolvedPacket Core,EPC)之間進行附著過程[4](ATTACH 過程),同時必須伴隨著PDN的連接建立過程。本文通過由EMM模塊來觸發ESM模塊發起PDN連接請求,而不是ESM模塊自行發起觸發EPS附著的PDN連接請求,使EPS附著過程剝離了ESM和EMM以上控制模塊的參與,讓上層模塊只是被動地接收EPS附著的結果,而不是控制EPS附著流程的進行,避免了由高層觸發ESM模塊PDN連接請求過程,而EMM模塊還沒有準備好開始EPS附著過程,不得不拒絕該PDN連接請求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另外,本設計還提供了一種通用的發起EPS請求附著過程(EPS ATTACH REQUEST)流程,使得LTE終端在開機過程發起EPS附著過程以及后續出現異常時而需要重新發起EPS附著過程的EMM模塊和ESM模塊間交互流程統一。其設計原則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

圖2 PDN連接請求設計
增強移動管理EMM模塊發起PDN連接請求到增強會話管理ESM模塊,要求ESM模塊發起PDN連接建立過程;ESM模塊收到連接建立請求后,向EMM模塊發送PDN連接請求;EMM模塊收到來自ESM模塊的PDN連接請求后,發送EPS附著請求(ATTACH REQUEST),開始EPS附著過程。
圖3為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的詳細設計。

圖3 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流程
1)終端開機后,EMM模塊和ESM模塊分別收到來自高層模塊的開機請求。EMM模塊收到開機請求后開始讀取SIM卡信息、搜網等操作,而ESM模塊由于還未收來自EMM模塊請求的PDN連接請求(PDN CONNECTIVITY REQEST)消息,不需要做任何操作,當EMM模塊根據來自RRC的駐留指示,判斷如果當前駐留的小區能夠提供正常服務,并且當前小區還未進行EPS附著過程,則向ESM模塊發起請求PDN CONNECTIVITY REQEST的消息,要求ESM 模塊發起PDN連接過程[5]。
2)ESM模塊收到連接請求后,向SPV模塊發送PDN連接建立指示。當SPV收到PDN連接建立指示后通過SMREG_EPS_ACTIVATE_REQ消息請求ESM發起PDN連接建立過程,消息中包含接入點名(Access Point Name,APN)、分組數據協議類型(Packet Data Protocol,Pdp-Type)、協議 結 構 選 項 (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PCO)等參數信息。ESM模塊將PDN CONNECTIVITY REQEST消息通過原語EMMESM_ESTABLISH_REQ發送給EMM模塊,EMM模塊開始EPS附著過程。EMM將PDN CONNECTIVITY REQEST消息添加到附著請求(ATTACH REQUEST)消息中[6],發送給 RRC 模塊,RRC 模塊將ATTACH REQUEST消息通過下層發送到網絡,等待網絡的響應。

圖4 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的MSC圖
3)網絡通過RRC連接重新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將EPS承載和數據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的映射關系通知給RABM,當EMM收到附著接受(ATTACH ACCEPT)消息后將消息中的激活默認EPS承載上下文請求(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消息發送給ESM,并用EPS承載標識(EPS Bearer Identity,EBI)唯一來標識這個實例。ESM解析其中的EPS承載的IP地址、APN、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等參數[7],并請示SPV當前的EPS承載是否能夠建立。
4)若SPV同意PDN連接建立,則發送SMREG_EPS_ACTIVATE_RSP消息到ESM模塊,ESM通知RABM模塊PDN連接已經建立,同時通知網絡PDN連接已經建立。最后,發送SMREG_EPS_ACTIVATE_CNF響應給SPV。至此,ATTACH過程中PDN建立過程完成。
為了驗證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過程設計的正確性和可行性,以SDL/TTCN為測試驗證平臺對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過程進行測試驗證[8]。此協仿真生成的消息序列流圖(Message Sequence Chart,MSC)如圖4所示,與設計的流程圖相比較,發現設計的流程完全符合3GPP協議規范的要求。
本文設計了一種ATTACH過程中PDN的連接建立方法,采用了EMM模塊來觸發ESM模塊發起PDN連接請求,而不是ESM模塊自行發起觸發EPS附著的PDN連接請求,本設計避免了資源浪費,并且提供了一種通用的發起EPS ATTACH REQUEST流程。接著利用SDL/TTCN為測試平臺對ATTACH過程中PDN的連接建立過程進行測試和驗證,測試結果表明,ATTACH過程中PDN連接建立的設計完全符合LTE標準一致性測試要求。
[1]張克平.LTE-B3G/4G移動通信系統無線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2]3GPP TS24.301 V8.3.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core network and terminals;non-access-stratum(NAS)protocolfor evolved packetsystem(EPS)[S].2009.
[3]李小文,李貴勇,陳賢亮,等.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信令及實現[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4]3GPP TS23.401 V9.2.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aspects;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access[S].2009.
[5]姬自英,李小文.LTE網絡中ESM協議分析與設計[J].電視技術,2010,34(12):80-83.
[6]周巧成,段紅光,周中立.LTE終端非接入層ESM和EMM模塊間交互操作方法:中國,201010192399.X[P].2011-12-07.
[7]3GPP TS24.008 V9.0.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core network and terminals;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3 specification core network protocols[S].2009.
[8]3GPP TS36.523 V8.2.1,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N)and evolved packetcore(EPC);user equipment(UE)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