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笑怡 蘇 杭
近年來,本溪市溪湖區委扎實推進黨代會常任制工作,通過抓陣地建設、抓載體創新、抓制度規范、抓管理培訓等四項措施,不斷拓寬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讓黨代表知黨情,聽民意,解民憂,促和諧,在服務群眾、服務民生中履職盡責,黨代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一是抓陣地建設,黨代表活動有場所。溪湖區委積極探索黨代會閉會期間發揮黨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徑,按照有“一塊標牌、一套工作制度、一本接待臺賬、指定一名聯絡員、配備一套辦公設備”的“五個一”標準,在轄區7個街道全部設立了100平方米以上的高標準黨代表工作室,由各街道組織委員擔任聯絡員負責具體工作,實行專人專抓專管,為黨代表開展活動搭建高效平臺。同時,創新代表活動模式,在建立11個區域代表團的基礎上,按照行業和工作性質劃分農村工作、黨的建設、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文教衛生、法治建設、經濟發展等6個代表專業小組,形成了“區域分團、專業劃組、條塊結合、優勢互補”的代表團組活動模式。各代表團和專業小組下企業、進村屯、入校園,共開展調研視察活動累計90余次,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400余條,有力地推動了各項事業科學和諧發展。
二是抓載體活動,作用發揮有渠道。暢通黨代表服務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渠道,依托黨代表工作室開展“黨代表接待日”活動,每月固定一天為黨代表接待日,實行黨代表輪流接待黨員群眾。由黨代表工作室聯絡員按照所收集的社情民意,提前確定并將參加本次接待日活動的黨代表的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等有關情況予以公告。接待過程中,黨代表聽取、了解、收集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合理訴求,并按照《黨代表接待日工作制度》的規定,對黨員群眾反映和提出的問題作出妥善處理:能夠當場解答的,直接予以答復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涉及其他部門的要及時轉交有關單位黨組織辦理;超出本級黨組織范圍的問題要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匯報,由上級黨組織協調解決,并實行首問負責制,由接待的黨代表負責將辦理落實情況及時反饋給來訪的黨員群眾,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積極開展“四級聯絡”活動,即每位區委委員、紀委委員聯系一個黨代表活動小組和3名黨代表,每名黨代表聯系5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5名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收集、反饋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深入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位黨代表每年都要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一條好建議,與困難黨員和群眾結一個好對子,幫助一戶停產企業走出困境提出一個好辦法,為一個基層黨組織加強黨建工作提出一個好思路,解決一件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使黨代表盡責履職多渠道發揮作用。目前,全區251名黨代表參加接待日600余人次,解決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等生活問題178件,聯系基層黨組織214個,聯系黨員群眾1200余名,提出意見、建議700余條,發放幫扶資金及慰問品累計金額10余萬元。

三是抓制度建設,明確規范有遵循。建立健全《中國共產黨本溪市溪湖區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度(試行)》 《溪湖區黨代表聯系黨員、群眾暫行辦法》 《溪湖區黨代表列席區委重要會議暫行辦法》 《溪湖區黨代表提案、意見建議提出和辦理暫行辦法》等10項制度,對代表產生和資格終止、代表權利義務劃分、代表履行職責的保障、代表團及代表小組的組成及職責、代表大會的職權與召開、實行試點工作的保障措施、黨代會常任制辦公室職能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確保黨代會常任制工作有章可循,順利推進。幾年來,區黨代表提案37件全部辦結,實現了提案辦理工作辦結率、回復率、滿意率3個100%。2010年,針對孟淑云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社區標準化黨員活動室建設”的提案,溪湖區委積極爭取市管黨費專項補貼資金25萬元,并配套區管黨費10萬元,新建和改建了河東井泉、河西大堡等5個社區黨員活動室;針對石姝代表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在社區黨組織中設立專職副書記”的建議,在開展專題調研的基礎上,以2011年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在轄區48個社區增設黨組織副書記崗位,專職負責社區黨務工作,并明確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進一步提高了全區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四是抓管理培訓,素質提升有保障。編印《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知識問答》 《溪湖區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工作制度匯編》 《黨代會試點工作文集》等教育培訓輔助教材,通過以會代訓、專題輔導和觀摩調研等形式,對黨代表進行黨內民主理論、社會調查等相關知識培訓。幾年來,共組織黨代表培訓43次,培訓黨代表1000余人次,黨代表綜合素質、履職能力明顯提高。同時,進一步強化日常管理與考核,編制《溪湖區黨代表履行職責年度考核手冊》,制定出臺了《先進代表團和代表專業小組評選辦法》和《優秀黨代表評選辦法》,提高了黨代表的工作熱情和履職盡責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