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厲 飛
“天下”加引號,是因為這個“天下”真的不大,特指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當記者被告知已接近東營坊鄉黨委所在地時,眼前出現了一座醒目的建筑。“辦公場所挺氣派,看來這個鄉的經濟實力不錯。”記者心想。可等車拐進局促的院子,記者才知道,這座醒目建筑是群眾工作中心辦公樓,它旁邊低矮破舊的房子,才是東營坊鄉黨委的辦公場所。據該鄉黨委書記鄧守蒔介紹,鄉里愿意投資建設群眾工作中心辦公大樓,是因為“只有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才能更好地發展”,已成為該鄉班子成員的共識。
多年來,東營坊鄉無重大刑事案件或嚴重治安案件發生,無進省進京越級上訪,社會和諧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先后榮獲省級文明村鎮、省級“五好鄉鎮黨委”標兵、遼寧省十大魅力鄉鎮等殊榮。說起這些榮譽,不得不提及該鄉在打造和諧穩定環境方面的三個妙計。
東營坊鄉黨委將信訪、綜合治理、司法三個部門整合成立群眾工作中心,在辦公、辦案經費上重點傾斜。群眾工作中心辦公設備齊全,有專門的群眾接待大廳,統一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和其他事宜,并逐一登記在冊,做好現場處理或者分流辦理、督辦、結案、歸檔等工作,做到日清月結,分類歸檔,有案可查。同時,依托群眾工作中心這個陣地,構建了方便群眾辦事的“N+1”社會管理網絡。“N+1”的“1”指1個信訪案件或1個辦理事項;“N”指解決問題、辦理事項所涉及的村群眾工作站、鄉群眾工作中心及相關的具體職能部門。發現問題時,由鄉群眾工作中心牽頭,涉及到的所有部門協調配合,力爭第一時間解決。對于一些涉法、涉訴的疑難案件,及時與縣級部門溝通,以保證每個案件的解決都合法有效。通過整合資源,讓諸多部門圍著群眾“轉”,大大提高了調解效率。東營坊鄉涉及林業的信訪案件最多,幾乎每一件林業疑難案件的處理都要多部門聯合辦公。在處理佟某非法侵占集體林權信訪案件中,涉及村群眾工作站、鄉群眾工作中心、鄉林業站多個部門,還特別邀請縣法院、縣林業局參與。經過3次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后,最終收回佟某的林權證,將林地產權歸集體所有,不僅為村集體挽回了近20萬元的經濟損失,也平息了村民的怨氣,及時消除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為了方便農村群眾反映問題,化解矛盾,營造和諧氛圍,東營坊鄉黨委創造性地成立了群眾工作站。群眾工作站在村“兩委”領導下開展工作,群眾工作站站長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群眾工作員的選聘工作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村民小組長有一些農村工作經驗,有一定的威望,成為群眾工作員的首要人選,村后備干部和產業大戶黨員則是后備人選。群眾工作站成立后,東營坊鄉構建起了“鄉有群眾工作中心、村有群眾工作站、組有群眾工作院、戶有中心戶”的四級群眾工作網絡,并依托這一網絡實行矛盾信息月報告制度、敏感時期零報告制度、重大信訪問題即時報告制度,以及時了解掌握不穩定因素,提前做好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有效預防矛盾激化和升級。鄧守蒔給記者講了一個事例:該鄉洋湖溝村因為有美麗的楓葉林,便建立了一個景區。有30多戶人家住在景區附近,每年旅游高峰季節,他們都要清掃大量落葉,漸生不滿。他們將情況反映到了中心戶,中心戶立刻反映到了群眾工作院,最后問題反映到了群眾工作中心。現在,每年到了旅游季節,都會有保潔人員前來清掃落葉,在讓住戶滿意的同時,也讓鄉黨委兌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承諾。

老黨員、老村干部、老模范、老軍人被稱為“四老人員”。他們政治覺悟高,閱歷豐富,責任心強,在村里威望高,東營坊鄉黨委便通過三種形式,把“四老人員”組織了起來:一是擔任村群眾工作員,調處村組內的矛盾糾紛。現在,全鄉47名群眾工作員中有15名由“四老人員”擔任;二是讓“四老人員”做村“三代”服務窗口的“代訪”員,為百姓“代訪”,對于矛盾糾紛村里化解不成功的,讓“四老人員”“代訪”到鄉群眾工作中心,實現規范、有序上訪;三是根據“四老人員”居住地范圍,就地就近參與信訪包案,在敏感時期做好信訪穩控,在平時做好政策解疑和思想工作。這種創新做法,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陽村的“四老人員”李永軍是位老軍人,還曾經擔任過村干部,多年來化解了很多鄰里矛盾糾紛,深受村干部的好評和群眾的愛戴。大陽村黨支部書記郭喜庭給記者講了一件事。有一天,李永軍接到一個電話,說有兩個村民因為兩壟地的事打了起來,鎬把子都用上了。李永軍趕緊往地里跑,先是止住了兩人的打斗,后又親自給他們確定了地界。這樣還不放心,他又自己掏錢,請兩人吃了頓飯,眼見肯定沒事了才回家。
聽完后,記者在對“四老人員”的重大作用有了更深刻認識之余,不由感嘆:這真可謂是“昔有周郎妙計安天下,今有東營坊鄉妙計造和諧”啊。雖然,比起周郎的那個天下,東營坊鄉這個“天下”小了些,可是,當這樣的“天下”越來越多的時候,更大的天下,不就自然而然地和諧穩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