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亞茜(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美國軌道科學公司(OSC)成立于1982年,主要以研制可靠、創新和經濟可負擔型小衛星系統為主要業務。該公司的“星”(Star)系列衛星平臺共發展了兩代,第一代星-1衛星平臺僅應用于4顆衛星,從開發N-星-c(N-Star-c)衛星開始,軌道科學公司采用了星-2衛星平臺,至今已發射了22顆衛星,最新一顆衛星是于2012年10月14日發射的國際通信衛星-23(Intelsat-23),另有10顆采用星-2衛星平臺的衛星在研。
星-2衛星平臺的發射質量不到2500kg,有效載荷質量400~500kg,最大功率4.7k W,壽命15年。該衛星平臺干質量約為800kg,采用軌道科學公司設計的一甲基肼/四氧化二氮液體遠地點推進系統,遠地點發動機由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研制,推力500N。它可承載C、Ku、Ka、S和混合頻段的有效載荷,轉發器數量可達42臺。星-2衛星平臺最多可采用2副展開式和1副體裝式天線系統進行賦形波束和點波束覆蓋。
在星-2基本型衛星平臺的基礎上,軌道科學公司又進一步研發了星-2.4、2.7兩種衛星平臺。星-2.4衛星平臺的發射質量為2400kg,有效載荷功率提高到5k W;星-2.7衛星平臺有效載荷功率達到7.5kW。
雖然“星”系列衛星平臺主要面向衛星固定業務和衛星廣播業務,但是經過適應性調整后,也可用于地球和空間科學應用,以及技術驗證或風險降低項目。“星”系列衛星平臺現已廣泛應用于各種任務,例如“國際通信衛星新曙光”(Intelsat New Dawn)、國際通信衛星-23、墨西哥衛星系統-3(MEXSAT-3)、星一-C3(StarOne-C3)和歐洲衛星公司(SES)系列衛星等。2011年,全球發射了4顆采用星-2衛星平臺的衛星,2012年已發射2顆,還將發射4顆采用星-2衛星平臺的衛星。
“國際通信衛星新曙光”衛星是非洲首顆私營公司擁有的通信衛星,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和南非投資集團公司合資組建的新黎明衛星公司運營。該衛星采用星-2衛星平臺,載有24臺Ku頻段和28臺C頻段轉發器,發射質量為3000kg,衛星總功率為4.8kW,在軌設計壽命15年。衛星到達靜止軌道后,C頻段反射器天線展開失敗,衛星功能降低了50%。其Ku頻段反射器天線也遇到了同樣問題,但后來通過電機驅動裝置成功釋放并展開,衛星壽命減少到12年。

“國際通信衛星新曙光”衛星在軌展開圖

星-2衛星平臺的基本參數

已發射和即將發射的采用星-2系列衛星平臺的衛星
2010年6月,阿塞拜疆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向軌道科學公司訂購了一顆靜止軌道商業通信衛星—阿塞拜疆空間/非洲衛星-1a,計劃2012年年底發射。該衛星采用星-2衛星平臺,質量為3250kg,總功率為5kW,設計壽命15年,載有24臺C頻段和12臺Ku頻段轉發器。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后,將定位于46°(E),為阿塞拜疆、中亞、歐洲和非洲服務。軌道科學公司負責提供衛星和地面系統。一旦完成在軌測試,衛星的運營權將轉交給阿塞拜疆通信和信息技術部,由位于其首都巴庫的控制中心負責運營。
2010年12月,軌道科學公司獲得了墨西哥通信和運輸部(SCT)的墨西哥衛星系統-3合同。墨西哥通信和運輸部主要負責3顆衛星的運營,其中墨西哥衛星系統-1、2提供移動衛星業務,由波音公司建造,墨西哥衛星系統-3提供固定衛星業務,由軌道科學公司設計和建造,預計2012年年底發射。墨西哥衛星系統-3采用星-2.4衛星平臺,質量為3050kg,總功率為3.5k W,設計壽命15年,載有12臺C頻段和12臺Ku頻段轉發器,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后,將定位于114.9°(W),為墨西哥和其周邊水域提供服務。

國際通信衛星-23于2012年10月14日發射,由軌道科學公司負責建造,采用星-2.4衛星平臺,載有12臺C頻段和15臺Ku頻段轉發器,發射質量為2730kg,2個展開太陽電池翼提供的總功率為4.8kW,設計壽命至少15年,定位于53°(W),主要為美洲、歐洲和非洲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