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根
(元江縣人民醫院 五官科,云南 元江 653300)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見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其治療手段為鼻中隔矯正術(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1]。常由鼻部遭受外傷、生長發育過程中鼻中隔骨與軟骨發育不均衡、鼻腔鼻竇巨大鼻息肉壓迫等引起鼻中隔偏曲。鼻內窺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能矯正偏曲的鼻中隔軟骨和骨性彎曲,使臨床癥狀消失或改善。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對30例不同類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實施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院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齡為18~55歲。頭痛、鼻塞14例。反復鼻出血10例,體檢后要求手術4例,合并巨大鼻息肉2例。偏曲部位:高位偏曲5例,嵴突20例,后部偏曲5例。
手術方法 術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患者仰臥,常規消毒鋪巾,用1%丁卡因15ml+1‰腎上腺素2ml浸潤棉片作雙側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三次。用1%利多卡因5ml加1‰少許腎上腺素在粘膜下浸潤麻醉。于鼻中隔左側皮膚和粘膜交界處做“L”形切口[2],切透粘骨膜至軟骨,用剝離子鈍性向內向上分離粘膜,上至鼻頂下至鼻底。分離至偏曲之骨質后端。在軟骨與骨質交界處鈍性分離至對側粘骨膜下,分離出偏曲骨質。取鼻甲剪上下間斷篩骨垂直板,并取出偏曲的骨質。取小圓刀片行左側近鼻底部軟骨縱行切口,鈍性分離至對側粘膜至鼻底部,充分游離鼻中隔前段軟骨。黎骨偏曲者給予骨鑿鑿處,鼻中隔軟骨前C型偏曲者,給予井字劃痕切透軟骨,減輕張力。術中盡量保留前段鼻中隔軟骨,若前端偏曲嵴突形成者,取中隔旋轉刀切除后,盡量取平滑骨片放置粘膜中間。恢復粘膜,檢查中隔已矯正。以凡士林紗條行鼻頂部填塞后止血海綿填塞鼻腔。48~72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術后給予預防感染、止血等對癥治療。
結 果 30例患者,均獲得完整矯正,隨訪6月,鼻中隔已矯正,黏膜光滑平整。未出現鼻腔粘連、鼻中隔穿孔、腦脊液鼻漏等并發癥。鼻塞、流涕、頭痛、頭暈、鼻出血等癥狀消失。
討 論 鼻中隔偏曲傳統手術利用額鏡或頭頂照明,視野狹窄,對于鼻中隔后段的偏曲,及嵴突處粘膜的處理,往往靠經驗摸索操作,容易損傷或撕裂黏,造成鼻中隔穿孔。鼻內窺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手術始終在直視下進行操作,視野清晰,定位準確,對于嵴突部粘膜處理上能做到最大限度保持粘膜完整性,避免鼻中隔粘膜穿孔。術中注意事項:①作鼻中隔皮膚粘膜切口時盡量一次切透至骨膜,分離粘骨膜時就能避免粘膜破裂,動作一定要輕柔。切忌雙側對位黏膜破裂穿孔,如的確出現不可避免的對位穿孔,取平滑的骨片放置于穿孔粘膜中,皮膚粘膜交界處切口縫合,避免術后粘膜攣縮,鼻中隔穿孔。②盡量保留鼻中隔前段軟骨,避免鼻中隔術后穿孔、擺動。③鼻中隔頂部用凡士林紗條填塞,避免頂部中隔血腫形成。④抽取填塞物后,給予1%呋嘛滴鼻液,收縮粘膜,防止鼻腔粘連。不采取鼻腔沖洗,避免鼻中隔穿孔。保持鼻腔濕潤。
[1]韓德民.鼻內窺鏡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0-144.
[2]馮善頂,萬順成,鄂予,等.鼻內鏡下鼻中隔成形術切口的選擇[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9):55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