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此前,據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有關領導透露,該《條例》已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估計2012年出臺。半個多月前的1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還公布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2次征求意見稿)》,各界期盼多年的(家用)汽車三包規定再次面對民意大考。
一是汽車召回法規要從部門規章升級為條例,一是醞釀多年的(家用)汽車三包規定出臺在望。分析汽車消費法規的這2大利好消息,可以看出國家有關部門保護汽車消費穩步健康發展的決心,以及用法治手段構建良性競爭秩序、提升汽車產品質量、加速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戰略意圖。
現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作為國家質檢總局等4部門聯合發布的規章,于2004年10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數據顯示,汽車召回制度實施至今,我國召回整車370多次、600多萬輛。對比美國等汽車發達國家每年的汽車召回數量,我國每年的汽車召回數量與年全球最大新車市場的規模和突破1億輛的汽車保有量極不相稱。
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有關領導提供的數據,2009年美國新車銷量1043萬輛,召回1784萬輛、571次;日本新車銷售460萬輛,召回311萬輛、291次;而當年中國新車銷量雖然高達1364萬輛、居全球第一,召回卻僅136萬輛、56次。
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召回更是少得可憐,2011年居然出現了僅1例自主品牌召回的尷尬(因配用錦湖輪胎)。一些洋品牌汽車屢屢在中國召回滯后或是被主管部門的缺陷調查被逼無奈才“主動召回”也不鮮見。
2010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曾公布《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而國務院法制辦剛剛公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在總結現行部門規章實施經驗和前部條例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從制度層面扎緊“召回籬笆”。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召回規章一旦升級為條例,汽車召回管理的監管范圍、監管力度、威懾力、罰則上限等將全面升級。
筆者注意到,在現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中,雖然有制造商主動召回和主管部門指令召回2種程序,但是7年多中沒有廠家被指令召回。而《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強制力的一大亮點是“責令召回”,規定了“生產者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召回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召回缺陷汽車產品而未實施召回的,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責令其召回缺陷汽車產品。”“經論證、技術檢測或者鑒定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責令生產者召回。”“生產者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的”,將處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