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 槍
拿什么溫暖“天下寒士”的心
文/老 槍
武漢市面積最大的一處經濟適用房項目紫潤明園售出一年后,曝出多處地基下陷、墻面開裂、樓房漏水的問題。這個當初被官方稱為“樣板工程”的保障房項目,卻成了“樓脆脆”、“樓裂裂”,成了地地道道的 “鬧心房樣板”。 (中廣網2011年12月21日)
去年年關臨近,十二五頭一年計劃的千萬套保障房建設已到收官之時,在“天下寒士”憧憬“居有其所”的時候,有關保障房質量問題備受關注。保障房質量出問題已不是第一次。總投資8億元的青海最大拆遷安置項目康川新城,是6家擁有特級、一級資質的建筑商共同承建的,但工程正在進行中就發現了“問題房”,21棟被檢出質量問題,問題房高達14%。包頭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民馨家園,大部分新房成了 “墻脆脆”。從北京、廣州、杭州、南京、深圳等多地傳出保障房質量問題。“不該發生的故事”屢屢發生,加重了人們對“保障房是否保障”的擔憂。
面對地基下沉、墻面開裂、多處漏水等諸多問題,施工方回應說,出現沉降是因為項目地處水塘之上,施工之初地基夯得不實。既然地基都沒有“夯實”,怎么就急急忙忙上馬?在地基“不實”上起房子能不出問題嗎?更令人氣憤的是,面對樓盤出現的諸多問題,建筑商竟然說出“一般建的房子都有這樣的問題”的無賴話,可見建筑商質量意識是何等的淡薄?因為保障房利潤空間相對較小,建筑商絞盡腦汁偷工減料、壓低成本,鋼筋由粗拉細,水泥以低充高,管線以次充好,面積以小充大,有的甚至用竹條代替鋼筋澆筑。由這些奸商建成的房子,能有保障嗎?面對地基下沉、墻體開裂、室內漏水,開發商居然說“房子不存在危險”。什么樣才叫“危險”?質量都差成這個樣子了還不危險,是不是等到像上海“樓倒倒”砸死人了才叫“危險”?這種視工程質量為兒戲,視居民生命財產為草芥的開發商血管里到底流的是什么?
不是有工程質量“全程監督”嗎?諸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都是開發商養著的,他們基本上與開
發商穿著一條連襠褲,怎能有真正的監督?別說工程監督,就連質量驗收,也都是兩廂互悅,一路暢通。像紫潤明園項目,就經過了監理公司以及武漢市硚口區質量站等十幾個政府部門的逐項驗收,結論都是“合格”。武漢市城建委總工程師龍世平說:“按規定,質量驗收是業主組織進行的,管理部門審查程序。我們的監督主要監管程序的合法化,只要程序合法,我們就認可。”原來如此,所謂“監管”,所謂“驗收”,都是開發商一手導演下的“紙來紙去”的走程序游戲。監管成“手紙”,質量能不拉稀?有監管之名,無監管之實,豆腐渣工程能不大行其道?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負責任的監管比無監管還惡劣。這哪里就是保障房 “樣板”,分明是鬧心房“樣板”。虧得還是地方政府的“樣板房”,不是“樣板房”還不知道要差到哪里?
保障房是牽動千家萬戶的人心工程,搞得好,溫暖人心;搞不好,會傷了人心。為此,國家建設部早在2010年6月就發出《關于進一步強化住宅工程質量管理和責任的通知》,明確規定,住宅工程實行質量終身責任制。誰來“終身負責”?當然是與保障房密切相關的地方政府、監管機構和開發商。只有對保障房質量 “零容忍”,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