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 納
有一位教授, 最近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觀點, 引起人們對教育體制的廣泛議論。 他說:“我們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們的教育體制, 正在培養大批這樣的‘有毒的罌粟花’。 ”(4 月29 日《燕趙都市報》)
此言一出,把人嚇了一跳。我們的大學,難道都在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嗎? 有很多人,可能都不會贊同這個觀點。 但仔細想一想,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確比比皆是。
一位朋友告訴我, 前幾天他去參加一個官員兒子的婚禮。 到那兒后,發現沒有收禮的賬桌,也沒有登記的禮簿。 這禮金交給誰呀? 正納悶, 就有人遞過一個信封,告訴他,把禮金裝進信封里,把姓名寫在信封上, 然后直接交給官員本人。這位官員,則穿了一件大衣, 兩邊各有一個很深的口袋。來送禮的人一個接一個,握一下手, 再順勢悄悄地把信封塞在他的口袋里。 至于每個人送了多少,他一共收了多少,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 我覺得,這位官員, 就是一個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網撒得很大,錢收得很多,但具體的數目,卻無人知曉。
利己主義是個人主義的表現形式之一。 其基本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作為思想、行為的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準。 但在很多的情況下, 利己主義是不能公開的。尤其是我們的官員,即便心里想的全是“升官發財”、“榮華富貴”, 嘴上也要講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于是,一些既想“利己”又想要個“好名聲”的利己主義者,就開始在“精致”二字上下功夫。 本來,“精致”一詞的含義,是“精巧細致”和“精美工巧”的意思。但到了他們那里,“精致”就變成了“精明算計”、“巧于應付”、“細獨鉆營”和“致力表演”。就像高超的魔術,下邊的人看不透,上邊的人看不透,周圍的人也看不透。而他自己,卻總能一邊“利己”,一邊上升和進步。
綜合分析,“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一般具有以下六個特點:一是智商高,財商也高。平日里不露鋒芒,但卻很善于發現官場里的“政機”和“商機”。 二是精通世俗,處事老道。哪個領導家里有事,哪個領導身體有病,他都銘記于心,并及時提供周到的服務。 三是善于表演,隨聲附和。一旦發現上邊領導喜歡什么, 自己馬上就會表演什么。四是懂得配合,不得罪任何人,尤其不得罪任何領導。五是善于利用體制達到個人目的。 對于官場內部的升遷、財務、執法、審批、項目、工程管理等體制程序,他們都爛熟于心, 并總能找出其中的縫隙。六是撈好處不留痕跡。可以幫你打電話, 但絕不給你寫紙條;可以收你送來的錢,但絕不會讓你和他人抓住把柄。
但我認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盡管我們的大學的教育有不少可檢討之處, 但主要的還是我們的社會孕育出來的。 現在的很多人,都把“當大官”和“發大財”,看作是成功人生的標志。 而且當了大官和發了大財的人, 也過多地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追捧。 這就很容易讓那些高智商和高學歷的精英分子動心, 并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用來追求風景最美的人生高度。只是這其中,有些人是為了“做事”而“做官”,也有些人是為了“做官”而“做事”。而把“精致”用到“利己”上,自然就會開出“有毒的罌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