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魏發志
把功夫用在基層
文Ⅰ魏發志
貴陽市第九次黨代會客觀地回顧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科學地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要實現“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奮斗目標,就需要深入基層、夯實基層、穩定基層,把功夫用在基層。
貴陽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奮斗目標,這既是動員令,也是跑步令,充分體現了“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貴陽精神。圍繞“堅持走科學發展路、加快建生態文明市”的主題,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踩著“一二一”的點子,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生態的要求,緊盯基層,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著力奠定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為實現“一二一”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當前,貴陽市正處于發展的機遇期,矛盾的凸顯期,各行各業各地的領導干部都要帶頭,深入基層一線化解矛盾、推動工作、密切感情。
到基層抓民生。領導干部要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深入基層,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想方設法抓好教育、就業、醫療、住房、養老、治安等民生工程,抓緊補齊社會建設的“短板”,努力增加群眾福祉。
到基層突重點。圍繞社會管理重點問題,到基層一線直接推動,扎實抓好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扎實抓好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扎實抓好婦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盡最大努力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到基層解難題。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調查研究,圍繞中央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必須回答的八個重大問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栗戰書在甕安經驗現場會上提出的基本民生、征地拆遷、礦群矛盾和產權糾紛等十個方面的具體問題,以及貴陽市梳理出的十二個從政策層面預防和化解的信訪突出問題進行調研,從根本上、源頭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報告》中指出,當前,一些社會矛盾糾紛之所以不能有效化解,很重要的原因是基層基礎工作薄弱。我們要把構建和諧社會生態的著力點放在基層,鄉鎮、區縣、部門都要喊響“一二一”的口令,齊心協力、共同發力,把基層真正建成優質高效的服務平臺和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
資源要下沉到基層。凡是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都要把工作陣地建在鄉鎮、建在社區服務中心,真正做到物往基層用、錢往基層花、勁往基層使,使各種管理服務資源直接面對群眾,最大限度優化服務,最大限度強化管理。
改革要深化到基層。堅決、穩妥推進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精減管理層級,實現管理服務扁平化;通過成立新型社區黨委和社區服務中心,切實履行“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各項工作職責,真正把社區建設成為和諧生活的共同體。調整鄉鎮工作職責,把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上來。
創新要落實到基層。要積極探索基層社會管理網格化工作模式,通過建立信息網絡系統、組織指揮系統、社會服務系統、維穩防控系統、應急處置系統、考核評價系統,探索適合“中心城區、城市郊區、農村地區”的網格化工作新模式,實現“信息全收集、事態全掌控、管理全覆蓋”,提高管理服務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
基層不穩,全局難穩。要把構建和諧社會生態的主戰場放在基層,關注民情、順應民意、貼近民心、促進民和,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
要以“調”促“和”。要順應民間“和為貴”的思想,扎實做好“大調解”工作。建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解決調解經費、人員等方面存在的“軟肋”,充分發揮農村“五老三賢”的作用,有效整合鄉鎮司法、法庭、公安、工商等資源和力量,第一時間調解社會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要化“訪”為“和”。主動適應群眾的訴求表達習慣,扎實抓好信訪工作。對老百姓的合理訴求,要抓緊解決;對一些不太合理的訴求,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幫助解決具體困難;要堅持領導下訪、接訪,帶著深厚感情為群眾排憂解難,把解決上訪問題的過程變為干群交流感情、增強互信、融洽關系的過程。
要以“教”維“和”。要發揮宣傳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把教育群眾與教育干部相結合,創新工作載體,廣泛開展“三服務三教育”主題活動。在各級各部門開展“公開服務、公正服務、高效服務”活動,努力營造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會氛圍。
(作者系中共貴陽市委群工委常務副書記 責任編輯/彭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