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景
瓦房店市立足自身實際,緊扣中心工作,以農村黨建、社區黨建、窗口黨建和企業黨建為抓手,大力推進“四個城市”建設。
一、以農村黨建為抓手,打造“和諧城市”。一是夯實組織基礎。圍繞“重選拔、善培養、嚴管理”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公推直選,選強配齊村黨組織書記,同時,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實行村級工作目標責任制,通過制度和機制調動村級干部工作積極性,為構建“和諧城市”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二是建設黨員隊伍。嚴把黨員入口關,積極推行推薦、公示、報告、票決和追究等五項制度,拓寬培養渠道,提高發展質量,為農村黨組織輸入新鮮血液。設計有效載體,開展“黨員先鋒崗”和“黨員聯戶行動”等活動,全市1.5萬名農村黨員共聯戶3.1萬個,為群眾辦實事3.6萬多件。三是完善工作機制。推行了“四議一審兩公開”民主工作法,村里的重大事項都交由黨員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健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建立社會輿情分析和社會矛盾預警機制,變被動為主動,努力推動“和諧城市”建設。
二、以社區黨建為抓手,打造“幸福城市”。一是推進“三有一化”建設。建立黨費補助、自主創收、社會支持等輔助經費體系,實現年辦公經費平均不低于1.5萬元。加大活動場所建設力度,全市90%以上社區活動場所達到500平方米。完善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廣泛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共有80多個駐社區的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和211名社區居民結成共建、幫扶對子。二是讓流動黨員找到“家”。通過逐戶走訪,及時掌握外來務工黨員基本情況,并進行登記。建立外來務工黨員定期交流、學習培訓和承諾制度,鼓勵流動黨員積極發揮作用,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有隨時能找到“家”的感覺。三是實施“幸福工程”。通過組織群眾樂團、老人互助組、姐妹談心會等形式,營造出居民一家親的氛圍。建立“低保評審會”制度,及時解決困難家庭的實際問題。幫助有就業意向的低收入群眾聯系工作。
三、以窗口黨建為抓手,打造“服務城市”。一是廣泛開展“學習郭明義、做新時期雷鋒”活動。各窗口單位通過召開會議、觀看電影、開設專欄等形式深入學習郭明義的先進事跡。規范服務流程和行為,針對不同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在為群眾解難助困上爭優秀,做表率。二是實現便民網絡全覆蓋。健全“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即市級行政服務中心、鄉級便民服務站、村級便民服務點,為群眾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服務群眾“零距離”。三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嚴格規范機關內部管理,全面落實服務承諾制、首辦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2011年,取消、簡化審批手續30多項,全面提高了機關工作效率。
四、以企業黨建為抓手,打造“發展城市”。一是實現組織和工作“雙覆蓋”。深入調研,摸清底數,通過聯建、掛靠、推薦輸送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等方式,加強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2011年,新建黨組織105個。二是完善黨建制度促發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個成員單位負責2~4家企業的黨建工作。建立領導聯系點制度,每個鄉鎮黨委委員聯系1~2家企業,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建立黨建指導員制度,每名指導員指導1個鄉鎮和若干個規模企業,實現了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全覆蓋。三是培樹典型促發展。引導企業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實現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共贏”。2011年,全市企業累計為城市建設和慈善事業捐資4000余萬元,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