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韋榮慧
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在哪里?我贊成中央黨校周煕明教授的觀點。他說,“在理解文化的時候,要和演化、進化、人化、化人的背景聯系。文化是魂,魂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文化在哪里?在物中,在書中,在事中,在人的心里。”我在巴黎蓋布朗利博物館與該館副館長交流時,他指著博物館里的幾件陳列品,從柬埔寨收來的鐮刀,竹編的斗笠,以及貴州黔東南黃平縣的一條苗族百褶裙,反復對我們說,“在我們的陳列理念中,我們重視有生命的超過逝去的。”他所說的這些有生命的藏品就是現在還在用的物品。
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公報中強調的“三個準確把握”尤其是“準確把握當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實質上是突出強調了“活文化”即有生命的文化。同時,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還離不開與當今世界主流時尚的融合。綠色健康、天然陽光等都是當今世界主流時尚的亮點,這其實也是貴州文化的一個特點。
貴州自然資源獨特、豐厚,素有“喀斯特王國”之稱;同時又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相處的大家庭,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被譽為“原生態家園”。貴州的自然原生態和民族文化原生態融合演繹了既古老又現代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苗族一部讀不完的“穿在身上的史書”,蝴蝶媽媽古老的故事,詮釋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共生共融;最后的槍手部落岜沙人,千百年信奉的“生也一棵樹,死也一棵樹”的傳統生死觀;唱了2000多年的“天籟之音”侗族大歌;梵凈山、雷公山、赤水丹霞、黃果樹等等,都是讓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扇大門,存留著人類生活的最初方式和悠久記憶。它讓從地球上其他地方來到中國貴州的人們心醉、流淚!這就是貴州為人類保留的一筆最珍貴的財富!也是其文化的生命所在。
去年五月,美國世界藝術家體驗組織主席貝蒂夫婦來到雷山縣達地鄉上馬路苗寨體驗民族風情。上馬路苗寨,是雷山縣達地水族鄉的一個苗族自然村寨,有30余戶村民,其語言、服飾、建筑、飲食等文化都保存著自己的傳統。尤其服飾和建筑獨具特色,他們的服飾以黑色為主調,婦女頭綰發于頭頂,插有銀簪,上穿琵琶短衫,下穿長褲外圍多層圍片。男子穿長袍馬褂或短衣,包頭帕,衣服的背上和胸前都繡有蛙龍和犀牛龍的變形圖案,精美而具有張力。在上馬路苗寨體驗稻田長桌宴時,貝蒂說:“當我站在這里,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看著這些村民那干凈的眼睛,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生命的真諦!”今年五月,貝蒂組織了20個美國人,自費訪華,她要求還要去貴州的上馬路苗寨體驗稻田長桌宴。
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景獨好,只是目前,有些民族地區旅游景點只是霧里看花,水中觀月或流于所謂探秘獵奇,游客常會停留或阻隔于虛浮的表象,不能享受有深度的、真實的情感和生活體驗,心靈得不到期待中的滋養。
人類心靈的渴求是融入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原貌中。人們越來越自覺地認識到,地球村民與自然原本是一家,拜金主義的價值觀應該被健康的綠色價值觀所取代。貴州有脈有魂的“生命文化”恰好與世界發展的新態勢和人類的新追求相契合。(責任編輯/戴 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