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姜格莊鎮扇貝養殖戶賀業才這個年過得無比揪心。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后,他的扇貝損失慘重。正月初三農業部公布的賠償協議,更讓他的心掉進了冰窖。
在賠償協議中,康菲公司出資10億元人民幣,用于解決河北省、遼寧省部分區縣養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漁業資源損害賠償和補償問題。“人家都得到賠償了,山東是事發地,怎么賠償就沒我們的份了?”賀業才憤憤不平地說。雖然賠償協議提到了河北,但河北省樂亭縣扇貝養殖協會會長楊基珍依舊高興不起來。2月1日,楊基珍告訴記者,目前仍然沒有任何人與他聯系賠償事宜。“雖然賠償協議中提到了河北,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到底賠償給誰。”
賀業才和楊基珍的話,代表了眾多受損漁民的心聲。這筆資金是不是針對所有受損漁民的賠償?10億元的賠償數額是怎么得來的?漁民能受償多少?10億元夠不夠賠償所有受損漁民的損失?這些核心細節,農業部、康菲、中海油都沒有公布,成了一筆糊涂賬。
眾多法律界人士表示,康菲的賠償協議在法律上存在瑕疵:清污方面的賠償,相對人應當是海洋局;漁業產業的損失賠償,相對人應當是養殖戶個體;渤海整個漁業環境的損失賠償,相對人應當是農業部。給漁民賠償多少,怎么是和農業部簽訂協議?
律師郭乘希憤怒地表示:“康菲去年7月發生渤海灣漏油事故,公布數據說泄漏3400桶;雪佛龍公司去年11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岸油田發生漏油事故,泄漏3000桶。但是,我們用大約半年的時間,提出的賠償數額為十幾億元人民幣;而巴西在發生漏油事故后短短幾天內,提出的賠償額達106億美元,并保留進一步提高賠償金額的權利。難道我們中國的漁業資源就這么不值錢嗎?”郭乘希表示,康菲不能僅用10億元就買斷對漁民和渤海灣欠下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