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民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不久前在深圳人大網和深圳新聞網上公開征求市民意見,并提請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議審議。據了解,對市民文明行為規范進行立法,在內地還沒有先例。
由于法規屬創新性立法,又與每位市民息息相關,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將開門立法的階段前移,即在法規草案未形成前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在今年6月起啟動的三輪民意調查中,回收近30萬份調查問卷,并由公眾投票選出大家認為最普遍和最需要罰款的十大不文明行為?!稐l例(草案)》選擇10種不文明行為予以特別的規定,按最高額罰款。比如,亂吐亂扔香口膠渣,按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根據《條例(草案)》則處以200元罰款。
為了防止“以罰代管”或者片面追求罰款金額的現象,鼓勵公民依法履行責任,《條例(草案)》規定了不少處罰“新招”。新招之一,社會服務制度。賦予了違法行為人選擇的權利,在被處以50元以上罰款的情況下,行為人可以申請參加執法部門安排的社會服務。新招之二,提前履行罰款的減免制度。有十大不文明行為之一,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的,所繳納的罰款金額應當為所處罰款的50%。新招之三,累積加重處罰制度。對于一年之內三次以上違反條例規定的,執法部門應當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處罰措施的基礎上處以1000元罰款。新招之四,降低社會信用等級。對于兩年之內10次以上違反條例規定的,執法部門應當將違法信息通知公共征信機構錄入個人信用記錄系統。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工作人員,其所在單位應當納入年度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