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巍
敦化市國土資源局礦產分局,吉林敦化 133700
沿空留巷技術在我國許多煤礦已被應用,沿空留巷技術具有很多優點,在條件適宜的礦井采用可以緩解采煤工作面接續緊張的局面,可以節約大量的巷道掘進費用。以筆者曾經實習工作過的黑龍江雙鴨山集賢煤礦為例,集賢煤礦在30余年的應用實踐中不斷進行留巷支護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集賢煤礦1968年破土動工,1974年10月簡易投產,初期設計能力60萬t/年,1974年經煤炭部立項,1989年完成改擴建工程,設計能力提高到120萬t/年,現有地質儲量8881.9萬t,尚可服務年限74年,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集賢煤礦是合江地區煤田的一部分,煤系地層為中生界侏羅系地層,主要含煤地層為雞西群城子河組,共含煤層十余層,其中厚度大于0.7m的可采煤層共七層,分別為3#、5#、9#、12#、15#、16#、17#等煤層,總厚度8.13m。其中9#、16#煤層是本礦普遍發育的主采層,9#煤層平均厚度為1.86m,傾角18°,淺部頂板層節理發育,極易冒落,為Ⅰ級頂板,夾矸厚度為0.5m~0.8m,為黑色細砂巖,性脆,遇水成泥狀,向深部發展,夾矸變薄,頂板變硬。16#煤層平均厚度為1.32m,傾角14°,直接頂為平均1.2m的復合頂板,由頁巖、砂巖和薄煤互層構成,在現有條件下用普采頂板不易管理。其它各層圍巖條件較好,但均屬局部發育。
隨著采煤機械和運輸提升機械功率的不斷增大,采煤工作面的推進速度也相應的提高了許多,因此,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續又成為煤礦生產的一個新課題。集賢煤礦可采煤層均低于1.9m,3#層、12#層煤厚均在1.2m左右,5#層、9#層煤厚均在1.5m左右,對于薄煤層巷道掘進巖石拉底量、出貨量大,相應地造成矸石運輸工作量增大和掘進成本增加,降低了掘進速度,造成了采煤工作面接續緊張的局面。采用沿空留巷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采煤工作面接續緊張的局面,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的回采巷道掘進費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單孔掘進沿空留巷技術在集賢煤礦1.8m以下煤層中已推廣應用多年。從1974年投產至今已發展成3種形式。第一種,1974年~1994年,巷道采用工字鋼棚子支護,棚距1.0m,巷旁采用矸石帶支護,矸石帶寬4.0m。第二種,1994年~2003年,巷道內以掘進時的錨桿支護作為巷內支護,巷旁采用水泥煤漿矸石墻支護,墻體寬為2.4m。第三種,2003年以來,該礦在4309采區的幾個工作面在支護技術上進行改進,即以單孔掘進打設的錨索作為巷內支護,巷旁采用水泥煤漿砌矸石墻作為支護,取得了良好效果。
實例1。該礦1209采區左二片工作面,面長110m,采高1.5m,無偽頂,直接頂厚1.9米,直接頂與老頂間有一層厚0.1m的煤線,層節理不發育。原巷道支護是錨桿支護,兩排矩形布置,間排距為1.0m×1.0m,巷寬2.8m,直接頂垮落步距23m左右,該面在回采過程中留巷方法為:
1)巷旁支護采用水泥煤漿砌筑矸石墻,墻體寬2.4m,留巷內采用滯后工作面50m,沿巷道打設兩排單體液壓支柱,柱距1.2m,排距1.4m。由于空區外50m頂板基本穩定,因此,滯后的單體隨工作的推進向前移動,而空區50m內的單體能更好地保護石墻并控制頂板下沉。該面回采后,局部巷道發生冒頂,大部分巷道狀態良好;
2)沿空留巷后,該巷道頂底板間移近量平均0.2m~0.3m,巷道高度1.8m,巷道斷面4.86m2~5.32m2,此巷道作為左二片工作面的料道及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采用上行通風,工作面入風量243m3/min,回風量228m3/min,漏風15m3/min,工作面風流穩定,上隅角風量正常,同時巷道高度也滿足下料運輸及行人要求,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該留巷巷道645m長,回采后共有4處頂板發生冒落,總計冒頂長40m,最大冒高2.0m,與直接頂厚度相同;
3)該巷道節約鋼梁棚子支護費用及其他費用4萬余元,節省坑木費用8千余元,總計節省3.8萬余元。
實例2。由于錨索支護技術的推廣,為加強留巷直接頂的支護強度,該礦在掘進施工4309右三片時,采用了錨索支護,錨索兩排矩形布置,間距2.0m,排距1.4m,托盤長0.5m,與巷道方向平行打設,錨索繩長4.0m,錨深3.7m,處露0.3m,采用2支藥卷錨固,錨固長度1.2m,巷道寬2.8m,巷高2.1m,回采時需留巷580m。
(1)巷旁支護采用水泥煤漿砌矸石墻,墻體寬2.0m,留巷內滯后支護及要求與1209采區左二片相同,在該面回采完后,留巷狀態良好,無一處冒頂;
(2)沿空留巷后,該巷道頂底板間移近量在0.1m~0.2m之間,巷道高1.9m~2.0m,更好地保證了留巷巷道的斷面及頂板的完整性;
(3)該留巷巷道的錨索成本雖高于錨桿成本,但由于錨索間距是錨桿間距的2倍,巷旁支護的水泥煤漿矸石墻的寬度減小0.4m,既節省了水泥消耗又節省了取矸量。再者,采用錨索支護后防止了直接頂與老頂間的離層冒落,避免了處理冒頂的人工費和材料費,同時也減少了安全隱患。經計算,該面節省了支護費用(包括處理冒頂的支護)17400元,人工費3200元,總計節省20600元。
沿空留巷實質就是如何控制巷道直接頂不冒落。采用第一種支護方法,取矸困難,勞動強度大,二次支護又是被動支護頂板,成本高。第二種支護方法,取矸量較小,勞動強度及其他方面都優于第一種方法。在直接頂穩定的條件下,采用第三種方法將成為該礦的最佳支護方式,它從安全生產、成本效益等方面均優于第一、二種留巷支護方法。采用第二種與第三種留巷技術,可以取消巷內棚子的原因在于:1)留巷巷道處于減壓區內,頂板下沉量通過實測在0.1m~0.25m之間,在頂板巖石彈度內只會離層,不會產生斷裂;2)由于原巷道是錨桿支護,預應力大,錨深可根據頂板巖性進行調節,可將各層緊緊壓成一體,是積極支護。且每根錨索或錨桿相當于是一根強有力的點柱,減少了頂板的跨度,增加了頂板的穩定性;3)在載荷的作用下,直接頂各分層都受壓和拉狀態,頂板不易發生離層錯動,提高了抗彎強度;4)錨索或錨桿對頂板冒落起懸吊作用。因此在直接頂穩定,層理不發育的巷道內,巷旁采用掘進的原支護(錨桿或錨索)為留巷巷道內支護,當直接頂厚度在1.5m~8m時,最適合采用錨索支護。當直接頂離層破碎時,必須采用工字鋼棚子支護,由于頂板的離層脫落,錨索或錨桿就失去了支護作用。
另外,通過實踐認識到,巷旁支護不是越寬越好,巷內采用錨桿支護時,巷旁的水泥煤漿砌成的寬度,是采高的2倍~2.2倍為宜。而巷內采用錨索支護時,由于其支護強度大,巷旁的水泥煤漿砌成的石墻,主要起切頂和擋矸作用,其寬度一般取采高的1.5倍~2倍為宜。而巷內采用棚子支護時,巷旁的石墻寬度取采高的2.5倍~3倍為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沿空留巷技術也在不斷變化更新。圍巖支護由被動支護變主動支護的理論已經成熟。所以,在留巷技術上考慮安全的前提下,既要經濟,也要有利于發展生產,各煤礦應根據不同的采高,不同的圍巖狀態,通過現場實踐,摸索出適合本礦的最有效方法。
[1]華心祝.我國沿空留巷支護技術發展現狀及改進建議[J].煤炭科學技術,2006(12).
[2]布鐵勇,馮光明,賈凱軍.大采高綜采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護技術[J].煤炭科學技術,2010(11).
[3]楊百順,謝洪,凌志遷.深井開采沿空留巷頂板錨桿強化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