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志
(山東萬杰醫學院公衛教研室 山東 淄博 255213)
我院于2008年開始對于臨床系學生開設全科醫學概論課程,在這幾年全科醫學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全科醫學教學的特點是篇幅大,內容相對較多且較抽象,教學安排的課時少。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并培養學生對全科醫生的興趣是我院臨床系各位老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談談在該學科教學中較有效的方法。
1.1 精通全科醫學的教材及大綱。在備課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之前,我們反復閱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了解哪些內容是要求學生掌握的,哪些只是一般性的了解,為下一步的內容取舍打下基礎。這是基礎工作,同時又是最核心的準備工作,保證了全科醫學的課堂教學不會脫離教材和大綱這條主線。精通這些內容讓我們在進行課堂講授時具備的知識基礎,能做到表達流暢,游刃有余,這是讓學生能夠聚精會神的關鍵。另一方面,我們通過閱讀綜述、專注,掌握了全科醫學的國內外新進展,掌握了在教材之外的更大的信息。對學生而言,這些新鮮的信息,僅僅是說出很少一些,就可能會激發出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聽講的效果。這就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
1.2 著重突出重點、難點和考點。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對教學內容合理的取舍很重要。有了前面精通全科醫學的教材、大綱內容和專業進展為基礎,我們心里就有底了,知道學生需要什么。下面就要大刀闊斧,剪枝去葉,保留精華,有舍才可能有取。大綱不要求掌握的部分,即使教材中有的內容,上課時可以一句帶過或僅給出標題。把時間留給重點、難點和可能的考點上,比如課本第三篇的內容,高血壓的分類、臨床表現、診斷、治療等。在臨床表現中突出重要的典型現狀,其他癥狀簡單帶過。
2.1 用提綱式的課件輔助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取舍以后,根據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制作提綱式課件。首先要明確一點,課件是為我們的講授服務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課件所起的應是輔助作用,我們不應依賴于課件,甚至是根據課件的文字照本宣科,這樣就會本末倒置,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改革后的課件是提綱式的,以標題和圖片為主,簡明的文字,重點、難點突出顯示。比如肝硬化患者的圖片放進課件,可以略去臨床表現的大段文字。教師精通教材,將文字放在心中,圍繞標題和圖片自由講解,才能使得課件簡潔明了。
2.2 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以優化組合的原則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在全科醫學的理論教學中有著較強的實用性,許多結構復雜,難以實現實體操作的內容,可選用適合的多媒體課件來配合講解 。從而使許多晦澀、抽象的知識不再困擾老師和學生,教與學變得輕松和諧,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這一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應用多媒體教學,采用了大量的彩圖標本和動畫演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前教學所面臨的困難,使教學狀況得以大大改善,為今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經驗。
3.1 適當引入典型病例講解。這種引入病例教學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從特殊病例中推出一般原則,并且在日后應用于新的病例。因此,在解決現實問題、應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這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直接涉及到與學科相關的實際問題,因此該方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防止學生一節課開始時就走神,后面的課再精彩他也跟不上節奏。怎么從開頭就要想辦法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呢?我們改變以往臨床課開頭千篇一律從病因講起的傳統方法,采取以問題開始或者以敘述病例開始,比如:高血壓的癥狀有哪些?如何治療呢?不一定讓學生回答,目的是讓學生開始就帶著問題進行聽課,讓學生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以主動探求的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
3.2 適當的提問和師生交流。在每次課中,針對本次課所安排內容的重難點,設下相關問題,這樣為后面的展開話題明確方向而不至于失控。例如在全科醫學導論這一章里,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什么是全科醫學?慢性病對醫療服務要求有哪些?你是怎樣理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什么是全科醫療?怎樣理解全科醫療中的“全”字?怎樣理解全科醫療的人格化照顧?從哪些角度理解全科醫療的綜合性服務?怎樣理解全科醫療的連續性服務?通過哪些途徑使全科醫療的連續性服務得到保證等等。每次課提出的問題應結合學生特點有所把握,應在學生接受能力范圍內為度,且應少而精,避免繁雜及給學生無形施加過大的壓力。這種師生的互動要注意限制時間,達到效果就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盡快回到教材的內容中去。
總之,在今后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全科醫學教學大綱,合理取舍教學內容,運用教學課件、教學模具、病例啟發式教學等多種形式,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講授重點和難點內容。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得授課質量得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實現了全科醫學的教學目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