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紅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住建局城鄉規劃管理站 新疆 察布查爾錫伯 835300)
住宅小區綠化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對提高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住宅小區的綠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住宅小區的綠化水平也應得到相應的提高,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強住宅小區綠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做好綠化的規劃設計。而要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應在尊重傳統文化、尊重科學的基礎上,摒棄落后的環境,重點關注生態環境設計及景觀設計,才能使住宅小區綠化規劃設計有個新面貌。
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必須以城市生態系統為基礎,注重生態效益,以提高住宅小區 的居住環境質量,維護和保持城市的生態平衡。因此,運用生態學原理進行住宅小區綠化的規劃設計是園林規劃設計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必須勇敢面對、悉心學習和研究,精心地去規劃設計住宅小區的生態環境和景觀配置。
所謂生態園林,就是根據植物生態學原理,因地制宜地將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等有層次、有厚度、有色彩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讓它們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壤、水肥,構成一個和諧、壯觀、穩定、有序而又能長期共榮共存的立體植物群落,使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發揮更久遠的生態效益。
在住宅小區內,不透水的部分(如道路、建筑物、硬質廣場等)比例較大,而綠地面積相對較少,因此,在作綠化規劃設計時,應合理地配置好園林諸要素——植物、山石、水體與建筑物、道路之間的比例關系,重點突出植物造景,同時,要充分利用草本植物覆蓋黃土,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綠地率和綠視率。同樣是道路地坪,嵌草石板鋪路要比純石板鋪路好得多;同樣是景墻漏空,攀緩植物景墻要比單純漏空景墻更能發揮生態效益;同樣是具有休憩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榭更能提高綠視率。
葉面積系數是指綠地上的葉面面積總數與單位綠地面積之比。有關專家指出:在園林綠地中,物流與能源流數量的大小是決定園林綠地生態效益大小的最具實質性和影響力的因素;而改善植物的空間分布狀況,是提高綠化水平的有效途徑。為此,運用生態園林原理,設計多層次人工植物結構,即在喬木下加栽耐陰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構成復層混雜的人工植物群落,便可以得到最大的葉面積總和。
生態園林是一種良性循環的園林,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在多層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過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代謝作用,實現無廢物循環生產。在多層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種類的植物,不同深淺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便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質。在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中,好氧性微生物能使有機物迅速無機化,凈化土壤和增加肥力。例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和增加土壤肥力。在植物群落中適當多種女貞、槐樹等蜜源植物,能增加害蟲天敵數量,從而減少對植物危害性大的害蟲數量,達到利用昆蟲、鳥類、動物等天敵來防治害蟲的效果,最終實現以生物治蟲為主,盡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藥劑防蟲、治蟲,使生態環境免遭藥劑的污染。
根據生態園林原理,在滿足居住區綠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還應努力創造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生態園林中的景觀設計應該體現出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對景觀的合理設計應源于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順應于自然規律,還要懂得不同地形、土壤、氣候等因素與植物的相互關系。只有當這種認識與生態園林美學有機融合,我們才能從整體上更好地體現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維護這種整體美的前提下,適當地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來展現園林景觀的豐富內涵。生態園林的景觀設計要求設計者必須十分重視并且牢牢把握景觀的動態性。因此,如何在住宅小區的綠化規劃設計中創造豐富多彩的動態景觀效果,也是園林規劃設計者應該追求的目標。
生態園林中的植物是意境創作的主要素材。園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植物、山石、建筑小品、道路等來體現,但園林植物產生的意境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生態效果,這不僅因為園林植物具有優美的姿態、豐富的色彩、沁人臟腑的芳香、美麗的名稱,還因其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往往會成為人們感情的寄托。因此,生態園林設計者應學會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獨特的優勢,巧妙地將她們擺放在恰到好處的位置,讓她們盡情地展現其特有的優美姿態,為小區居民營造出富有創新意境的生態園林來。
綠地的植物配置是構成住宅小區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住宅小區的小氣候環境,滿足居住功能要求,而且還能起到美化環境,滿足居民游覽休憩需求。住宅小區綠化時的植物配置,還應以生態園林的理念為依據,模擬自然界的生態環境,按照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以利于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
2.2.1 空間處理
住宅小區 除了中心綠地外,大部分綠地都分布在住宅樓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為主,狹長空間的感覺較強。園林設計者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根據植物的生態特性,其空間處理可分為:適合于上層栽種的植物,如銀杏、臘梅、泡桐、刺槐等;適合于中層栽種的植物,如天目瓊花、金銀木、棣棠;適合于下層栽種的,如紫薇、榆葉梅、牡丹等。
2.2.2 線條處理
由于小區綠地內平行的直線較多,植物配置時可巧妙地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和林冠線的起伏變化,使平行線條中融入優美的曲線。例如: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葉茂的特點(如金鐘花、迎春、棣棠等)進行密栽,使之形成一條曲線;在綠地邊緣挑出幾個孤植球,增加邊緣線曲折變化;突出林冠線起伏變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龍柏、檜柏等)起伏變化較強烈、節奏感較強的曲線配置植物。
2.2.3 季相變化
住宅小區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和游覽休憩的場所,植物配置應有春夏秋冬的季相變化,使之與居民的日常生活規律同步,呈現出春天繁花似錦、夏季綠蔭暗香、秋時霜葉似火、冬日翠綠常青的生動景象。如春以櫻花為主,輔以玉蘭;夏以百日紅為主,輔以棣棠;秋以石榴為主,輔以兩株柿子樹或紅楓;冬以臘梅、云杉為主,穿插紅瑞木。整體來說,四季園內以云杉與大葉黃楊互相幫襯,輔以富含季節特色的樹木花卉,如此配置,既滿足了景觀設計要求,四季皆有佳景、景景皆光鮮,又緊扣四季主題,溫馨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