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德榮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四〇一隊,遼寧 鞍山 114005
我國乃至世界的重鎢礦之地——華南,在最近幾十年的迅速開發中,很多礦山已經到了資源瀕臨絕境的地步,經過探測,現有礦產資源只能維持十年左右,一些后備資源的替換依然呈現出了迫在眉睫的現象,在南嶺地區,為再次找礦工作已經興起。由于在華南地區,植被覆蓋復雜,這就給找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所以,研發出一套適用于對隱伏礦以及深部礦進行尋找的勘查技術,是一條實現找礦工作的核心所在,同樣,這也是全球礦業企業技術研究的一個焦點和難點。最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誕生了一系列適用于探索礦產資源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例如此生暈法、構造疊加暈法以及熱暈法和原生暈法等,這些新型技術的開發已在具體的尋礦工作中得到了運用和發展,已逐漸成為尋找礦產資源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本文著重分析并介紹了常規此生暈法在金礦找礦中的作用,旨在為金礦找礦工作尋找一條新的工作思路。
某區范圍內的出露底地層以下石炭統哈拉郭勒群為主,其巖性以板巖、石英砂巖以及灰巖和安山巖等為主。其次是下二疊統,其巖性以英安巖、砂巖以及千枚巖和板巖等為主。該區在地質構造方面出現發育現象,著重表現為近東西向。該區地質斷裂著重表現為近東西向斷裂,在通常情況下,該斷裂規模較大,延伸范圍較廣,同時對一些異常的分布現象進行控制。該區范圍內的巖漿巖著重表現為玄武巖、閃長巖以及含量較少的灰石巖。從該地區的地質構造上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其礦區斷裂構造存在發育現象,同時巖漿巖出現活動的頻率較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為金礦成礦創造了一個非常便捷的條件。
該地區屬于干旱大論性氣候,其年均氣溫在2.7℃左右,年均降雨量在179mm左右,年蒸發量達到2000mm,每年的三月到五月份屬于該區的風季。通常情況下,該區的海拔高度在3600m到4500m之間,最高海拔度達到了5027m,植被在該區范圍內的分布較為稀疏,基巖呈現外露現象,巖石被侵蝕現象強烈,溝系構造多呈發育,但該區溝系多為干河。物理分化是該區巖石分化的關鍵,而表現出的化學分化現象較弱,這就從根本上確定了表層物質中的一些地球化學要素的遷移主要不是化學遷移,而是機械遷移。陣發性洪水是引發表層物質機械遷移的主要自然力,其次就是風的力量了。進而致使水系沉積物表現出分布不一致、分選性較差等諸多特征。
由于該地區礦物化學性質較為穩定,且經物理風化后機械遷移距離較近,表層覆蓋物較薄,所以在本地區選用常規性次生暈法對礦區的一些隱伏礦資源進行尋找,同時結合化探試驗對其進行相關性的檢測。
2.1 1/5萬水系沉積物異常特征分析
由于該地區屬于干旱氣候、高原地區,溝系較為發育,所以對水系沉積物的測量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條件。在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正式開展前,選擇了該區內已知的某個礦點,同時對該礦點進行了采樣和試驗工作。以試驗成果為依據,在該區范圍內進行了1/5萬水系沉積物的測量工作,從測量結果上看,其找礦效果較好??偣踩Τ?6處地球化學異常,通過異常分類和評價,認定該區異常為甲類異常。這種異常和東西向斷層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異常主要表現為近東西向條帶狀分布,其元素構成主要是Au,其中還混有一些其他元素,如Cu、Co、Ag以及Ni等。Au異常主要表現為近東西向分布,其南北寬度約為3km,長度約為7km,面積達到13km2。Au異常的主要特征就是分布范圍廣、含量較高。而其它元素異常強度較低,分布面積也小,均在Au異常范圍之內分布,除Au以外的其它元素,其異常吻合性較好。
2.2 1:2.5萬溝系次生暈異常特征分析
通過1/2.5萬溝系次生暈法對上述異常進行了測量。在該區范圍內,Au以最低限6×10-9圈出了若干個溝系次生暈異常,從而對以上的異常現象進行了驗證,同時對異常的集中地進行了詳細的圈定。其中,AP-1號在規模分布、強度大小以及異常面積上遠遠超出了其它幾處。
AP-1號主要表現為近東西向條帶狀分布,其南北寬度約為1公里,東西長度約為3.6km,面積達到1.4km2,其中,Au的含量最高,即354.81×10-9,東西兩個集中地與三個分帶(外、內、中)較為明顯,和Ag元素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和以上異常對比,可以看出,其異常強度增大、異常集中地凸顯、異常面積縮小。
以異常分布范圍為主要依據,通過1:1萬地質監測,對該地區異常范圍內的礦化體分布特點以及成礦的地質狀況進行了初步性的探測,在配置槽探工程的基礎上揭露地表礦化體分布,同時對一些重點礦點做了相應的深部驗證工作。對AP—1號異常地質進行詳細查證,發現在異常范圍內存在五條Au礦化體,其寬度在0.5米到6米之間,長度在80米到1100米之間,含金量達到了180克每噸。經評價,認為該地區屬于中型金礦之地。
在金礦找礦中,采用常規次生暈法對一些隱伏礦資源進行尋找,是一種寶貴的勘查方法,我們應當不斷的從中總結工作經驗,提高尋找隱伏礦資源的效果和成績,進而取得更高的尋礦成果。通過多年的尋礦實踐,已經初步證明:在不同礦區,充分運用不同的化探尋礦法,可以再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礦點,進而提高了尋礦效率,只有尋礦方式得當,那么在尋礦效果上方可見成績。通過該地區的尋礦和評價,我們已經看出,常規次生暈法以及地球化學法在礦產資源區中的成功運用。
[1]青海省有色物化探公司.青海省都蘭縣溝里地區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普查報告(內部資料),2000.
[2]呂國安.成礦區(帶)異常評價選擇的基本條件研究[J].巖土工程,1999,3(6):50-54.
[3]陳國棟.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一輪鎢礦找礦[J].資源調查與環境,2006,27(4):79-82.
[4]華仁民,陳培榮,張文蘭,陸建軍.論華南地區中生代3次大規模成礦作用[J].礦床地質,2005,24(1):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