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平,薛 佟
沈陽第一機床廠,遼寧沈陽 110041
在數控機床的各項性能指標和整體布局上,輸送技術對其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在缸體加工過程中,發動機缸體的三軸孔加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程序和環節,該環節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三軸孔在加工過程中的精確度;在缸體的縱向上,應當配置若干個固定的導向設施,用于支撐鏜桿;傳統意義上的三軸孔鏜床,其架構復雜,同時存在防護難度大、輸送速度較慢等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給數控機床的生產節拍造成了影響。為了解決上述困難,大連機床企業首次研究并設計了空中布局的數控機床上下料機械手,這不僅強化了數控機床的剛性,同時也解決了數控機床在排屑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難題,實現了轉機缸體在輸送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柔性;通過對伺服驅動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輸送機床在輸送過程中的時間,同時實現了工序的分解,致使數控機床的節拍從原來的6min下降到現在的3.2min;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用戶在節拍方面的一些要求,與此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數控機床的自動化。
從國內外所有機械手的發展現狀來看,在現階段,對機械手的研究和開發已趨于高潮,機械手的發展現狀與動態,可以總結為:第一,模塊化與可重構化是現階段機械架構發展的主要動向;其二,PC機的開放型控制器是機械手體系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其目的就是為了完善機械手,使其逐漸走向網絡化和標準化;器件集成度得以強化,架構設計玲瓏,同時運用過了模塊化架構;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機械手體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也滿足機械手在維修和防護方面的一些便捷性;第三,傳感器在機械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運用了傳統的速度傳感器、位置傳感器等,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視覺傳感器、觸覺傳感器和聽覺傳感器,促使機械手逐漸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和推進;第四,裝配、焊接等機械產品逐漸向模塊化、標準化及系列化方向推進和發展,及系統動態的仿真等。
機械手手爪的類型較多,其主要用于作業的操作和裝置,按照不同的作業方法和操作,可以將手爪分為測量式手爪、加工式手爪及搬用式手爪等。所謂搬用式手爪,即為多種類型的夾持裝置,其主要用于對物體的搬用和抓取;加工式手爪,即為附有焊槍、銑刀等工具的機械手附加設備,其主要用于對作業的加工;所謂測量式手爪,即為附有傳感器的一種附加設備,其主要用于對作業的檢驗和測量。在機械手手爪的設計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其一,根據機械手作業的具體要求對機械手手爪進行相應的設計和開發;其二,機械手手爪的專用性和萬能型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萬能手的架構設計比較繁瑣,有時還會出現無法實現的現象,以工業的實際應用為出發點,將重點應放在對各類專用的、工作效率較高的機械手的研究和設計上,確保工業機械手的所有工作性能的實現和健全,在這里,我們不贊成通過一個萬能手來完成所有工作,應當考慮機械手在設計過程中所發揮的一些經濟效益;其三,確保手爪的通用性。所謂機械手爪的通用性,即為通過數量有限的手爪來適應不同要求的機械手,這就給末端執行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其末端配置一個標準的機械接口,保證末端執行器能夠標準化運用。
因為機械手手臂在運作過程中表現為直線式,并且考慮到機械手在剛度、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動態性能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所以應當選取液壓驅動方式,基于液壓缸所表現出的直接性驅動,液壓缸不僅是執行件,同時也是驅動件,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取消對執行件的設計,又由于液壓缸在運動過程中表現為直線式,所以,在其控制上的難度較低,便于計算機管理和控制。
除此之外,機械手手臂由于在其具體工作及控制方面的一些要求,所以在機械手手臂的過程中,應當控制其結構的設計,不應過大,如果只依賴加大液壓缸的直徑來實現剛度的提高,那么將無法實現系統剛度的一些要求。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額外添加了導桿機構,在小臂上安置了兩個導桿,兩導桿和活塞桿共同形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在最大程度上加大了小臂的剛度;在大臂上安置了四個導桿,四個導桿構成了四邊形,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臂的重量,每個導桿都引用了空心架構。
機械手實施方案具有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負載能力強、移位精度高及故障出現頻率低等諸多方面的優點。
機械手在DK050機床上的成功運用,是數控機床柔性輸送方面的一大創新。在今后的數控機床的生產過程中,機械手的開發和運用將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同時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極大地方便,能夠產生較大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
機械手在機械行業中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同時這種運用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機械手能夠成功的運用于機械零件的組裝和加工工件的裝卸與搬運,尤其體現于組合機床以及自動化數控機床上的運用和創新。將機械手與機床設備合為一個柔性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節省工件輸送裝置,架構比較緊湊,同時適應能力較強,在技術和經濟上對機械手進行考慮都是有必要的,所以,對數控機床上下料機械手進行研究和設計是一種必然。
[1]胡學林.可編程控制器(基礎篇).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周正干,李然,負超.點焊機器人動態性能有限元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28(5):266-269.
[3]劉芳,楊慶東,等.高速龍門加工中心GMC3000動態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現代制造工程,2007(3):113-116.
[4]張建潤,盧熹,等.五坐標數控龍門加工中心動態優化設計[J].中國機械工程,2005,16(21):194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