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太西炭基工業有限公司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所謂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是指對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是對人力資源投資進行計量,對人的勞動技能已經創造或可能創造的價值加以計量。其內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所采用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時前者。
有關物質資源狀況的數據基本都來自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原則建立的一套會計體系核算,這套傳統的核算體系已經建立了收集數據的一整套方法和程序,從建立賬戶、計算、分析各種信息,到登記入賬,再到編制會計報表,整個過程已經相對完善。在這整個體系中,最能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并對外提供經營成果的是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這兩張表能全面的反映企業物質資源的投入、產出狀況。在資產負債表中,其關鍵指標是:資產、負債、權益;損益表中,其關鍵指標是:收入、成本、利潤。
對于反映物質資源的投入、產出、收益狀況,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用來計量人力資源的關鍵指標:資產、收入、成本、利潤。
1.1.1 人力資產
資產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能為企業擁有和控制的,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流入的一種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本文對人力資源進行了如下定義:
人力資產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預期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勞動力資源。人力資產是對由人力資源投資的資本化所形成的,如企業招聘、培訓員工所發生的各項支出。
1.1.2 人力資源貢獻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是擁有資產而獲得的當期收益或回報,是資產的產出指標。那么相對于人力資源而言,我們提出了人力資源貢獻:人力資源貢獻是指擁有人力資源當期的使用權而獲得的當期收益。
1.1.3 人力資源成本
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是資產在當期與收入存在配比關系的投入,成本可以是資產本身,也可以是資產當期的分攤值。
人力資源成本是指企業為取得人力資產而支付的必要的支出,包括通過招聘、選拔費用;對員工進行上崗培訓、在職教育等所發生的支出;使用員工所為其支付的各項工資、獎金、津貼、福利等各項支出。
1.1.4 人力資源凈貢獻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的經營成果,是收入與成本的差額。在人力資源中我們用人力資源凈貢獻表示:人力資源凈貢獻是指人力資源收益與人力資源成本的差額。
1.2.1 人力資產攤銷
人力資產攤銷是指人力資產的某些應該予以資本化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資本化,并在收益期內按照一定的標準計入當期費用,使得該項支出能在收益期內得到合理的分攤,從而使得每一期的報表都能如實反映該期的損益變動。對于人力資產的攤銷,如果人力資產支出的收益期限短于勞動者剩余為公司提供服務的年限,則攤銷期因為支出收益期;反之,則攤銷期應為勞動者剩余為企業服務的年限。
1.2.2 人力資產損益
人力資產損益是指企業由于人力資產增減變動所帶來的收益或者損失。
1.2.3 人力資產清理
人力資產清理類似于物質資源中固定資產清理,用來核算企業員工離職收到的違約金或者為員工支付的辭退補償金以及員工離職后,將相應的人力資產成本和攤銷轉出后的差額部分計入該科目。
目前較為成熟的人力資源會計模式主要有人力資源會計成本模式和人力資源會計價值模式。兩者分別從人力資源投入成本和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角度建立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反映框架,其理論的貢獻不言而喻,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兩者均沒有改變現有會計體系的物質資本權益的基礎,僅僅從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待和解決人力資源的會計問題。近年來有一些學者對人力資本權益及其權益分配的問題有所涉及,但并沒有形成較為權威性的結論。相交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模式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模式而言,企業人力資源權益會計模式更側重于研究人力資源的資本特性以及作為人力資本的企業權益參與與權益分配后的會計反映模式的構建。
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產核算和勞動者權益核算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成本是由取得成本、開發成本和離職成本構成。人力資產成本,實際上是企業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應隨著人力資產的折舊而得到補償,將部分支出資本化,在會計分期內攤銷,另一部分則由當期費用承擔。人力資源所產生的潛在價值增值形成人力資本,它代表勞動力的所有權投入企業形成的資金來源,近似于實收資本。人力資本的概念使得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得以承認。勞動者所享受的權益是企業價值增值部分按勞動者權益份額所分配給勞動者的收益。人力資源成本和人力資本則構成企業人力資源價值。
對企業人力資源會計權益模式而言,表外披露是對表內披露的重要補充需要在表外披露人力資源的基本信息,包括雇員的受教育程度、性別比例,雇員的總人數、平均工資、加班情況、病事假、工傷,對雇員的培訓及其覆蓋面、培訓時間等。在披露這些基本情況的同時也需要披露企業人力資本權益和人力資產的計量依據、人力資源價值變動的情況對人力資本權益和人力資產定價的調整、人力資產權益的實現形式等等。
分析性指標是對外報告信息的必備指標之一,在基礎數據之上進行對比、計算,以揭示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態。財務分析性指標不僅包括反映資產盈利能力與資金周轉情況的相關指標,還包括企業的償債能力等與資金來源有關的指標。杜邦分析方法中的所有者權益凈收益率就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指標,是核心指標,在設計人力資源的分析性指標時可以參考。
所有者權益凈收益率=總資產凈收益率×權益乘數
總資產凈收益率=利潤÷總資產
權益乘數=總資產÷所有者權益
從而可以推導出,所有者權益凈收益率=利潤÷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凈收益率是個綜合性指標,不僅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狀況,而且能夠反映資產獲利能力和資金來源。其中的總資產凈收益率相對的是物質資源而言的,其資產對應的是物質資源。從這個角度來設想,如果想要取得人力資源投資收益率,那么相對于物質資源的資產,在人力資源中就應該用人力資源的成本表示,其指標可設計為:
人力資源投資凈收益率=人力資源凈收益÷人力資源成本
可見人力資源投資凈收益率可也作為人力資源的核心指標,這樣選擇有其歷史和現實的根據。
我國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如何協調各地區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些都需要通過人力資源會計計量來了解我國人力資源現狀,通過國家宏觀調控鼓勵人力資本投資、引導人力資源投資方向,使人力資源合理而又有效地流動,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1]朱麗丹.企業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指標及其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2]楊蓉.人力資源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